浙江省發改委外資處、《浙江經濟》雜志社課題組
浙江是全國興辦開發區時間比較早、發展比較快、規模比較大的省份之一。目前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區(園區)數量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山東和江蘇。然而,總體上看,浙江開發區(園區)發展質量并不高,其中真正稱得上成功的開發區屈指可數,與東部先進地區特別是江蘇、廣東、山東、天津等省市相比,近年差距還有所擴大。

表1 浙江、江蘇前8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對比(2011年)
據商務部《關于2011年度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情況的通報》,2011年浙江國家級開發區排名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社會發展、體制創新五大指標體系的考核中整體水平落后于東部發達省市。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省內排名最高的開發區,在全國綜合評價總指數中排名也僅列第12位、寧波列第24位,其他開發區都在40位以后。而江蘇有蘇州、昆山、南京3個開發區排名進入前10,山東有青島、煙臺2個開發區排名進入前10。從浙江、江蘇各自前8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比來看,不管是單個排名還是整體排名,都存在較大差距(見表1)。在2011年新升級或新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排名中,全國前10位中有8個屬江蘇,而浙江新設立國家級開發區都沒能進入前10。在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中國100強產業園區排行榜中,江蘇省有13家產業園區躋身百強榜行列,位居全國第一位;山東省以11家緊隨其后;廣東省排在第3位,共有7家產業園區上榜,而浙江未能進入前四。

表2 浙江、江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部和全國對比(2011年)
2011年,列入全國評價排名的浙江1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稅收收入、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2706.69億元、10538.38億元、722.4億元、459.2億美元、28.67美元,雖然與自身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但從橫向比較看,浙江國家級開發區的綜合實力處于相對落后的地步。數量上,浙江13家國家級開發區占東部的19.7%、占全國的9.92%,但從主要經濟指標上看,浙江國家級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稅收收入、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僅占到東部地區的9.46%、11.72%、13.04%、7.77%、8.77%和全國的6.54%、8.53%、9.91%、6.96%、6.68%。就工業總產值來說,浙江國家級開發區均值僅相當于全國均值的86%、東部均值的60%。從個體來看,2011年66個東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地區生產總值超1000億元的有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7個,而浙江最大的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也只有555.95億元,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總產值(2026.14億元)也僅為天津(6102.84億元)的33.2%、廣州(4938.16億元)的41%、蘇州(4136.96億元)的49%。浙江國家級開發區體量小,發展水平在東部地區處于相對靠后的位置。

表3 東部主要開發區(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對比(2011年)

表4 浙江與全國及周邊省份國家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比較(2011年)單位:個/萬人/億元/億美元
2011年,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7.57億美元、6.42億美元,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為43.5億美元和35億美元,比浙江省全部國家級開發區利用外資總額還多出14.83億美元、6.33億美元。而2011年蘇州工業園、昆山開發區進出口額分別為770億美元、697億美元,比浙江所有國家級開發區進出口總額還多310.8億美元、237.8億美元。
2011年,浙江僅有杭州、寧波、紹興3個國家級高新區(2012年,新增了溫州高新區,未統計),占全國88個的3.41%,遠少于江蘇的7個、廣東的9個、山東的8個。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3個國家級高新區實際管轄面積120.76平方公里,為國家核準面積(29.63平方公里)的4倍,而同期江蘇省高新區管轄范圍達到1238.6平方公里,是國家核準面積(61.64平方公里)的20倍。浙江國家級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企業數、從業人員、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上交稅額、出口創匯、R&D經費支出等在全國的占比均遠低于江蘇、廣東,也低于山東的整體水平。2011年,江蘇省高新區技工貿總收入、高新技術產值、工業增加值、出口創匯額分別為13960億元、7860億元、2943億元和631億美元,分別是同期浙江省高新區同類指標的3.7倍、5.2倍、4.7倍和6倍。除杭州和寧波國家級高新區規模和層次相對較好之外,其他兩個國家級高新區在全國的高新區中企業數和主營業務收入體量都不大,主導特色產業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