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長沙市委黨校 黃剛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國有企業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與探索,眾多國有企業已經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與改革,成功躍進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陣容之中,這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如此,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仍是不容忽視的,需要繼續對國有企業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對其進行不斷地完善,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所以,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尊重企業發展的規律,使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相符合,從而將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把握好,對國有資產的監管體制進行逐步的完善,使得我國國有企業能夠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初步放權讓利,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序幕由此拉開。在這一改革理念下,所有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都是要增強企業的活力,進行“企業本位”式的改革[1]。到了1984年,國有企業做出了重大改革,從起始階段過渡到全面展開階段,其改革的主要內容為承包制。其基本的改革措施為展開各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大中型企業可以進行承包制改革,小企業可以進行股份制或者租賃制改革。在這一改革理念下,經濟體制的改革序幕得以拉開,政企分開、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理念得到了強化。1993年,我國國有企業再次做出了重大的改革,這次改革,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進行了明確,并旨在將“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使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相適應。在這一改革理念下,企業改制的試點被逐漸推開,金融、財政、外貿以及投資等多個領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革深化,有利于實施綜合配套的改革方案[2]。
1.2.1 不夠健全的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體系
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我國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體系不夠健全,而且很多人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尤其是在進行改革的時候,政府只會將一些薄利虧損的企業轉讓出來,而將具有較強營利性的企業繼續保留下來[2]。這樣,要進行國有企業的產權讓渡便非常困難,再加上企業沒有將良好的出售時間把握好,使得我國國有資產產生不了良好的流動性。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資產要想達到其保值增值的目的,就一定要進行流動,而國有資產產生不了良好的流動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資產的損失[4]。這樣,國有企業資產的流失是十分嚴重的。
1.2.2 不夠完善的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
在實際的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國國有企業的所有權不夠明確,使得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難以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來,尤其是實施現代企業制度后,因為進一步地對經營權與所有權進行了分離,職業經理人實際控制著企業的經營權。所以,要想對經理人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激勵與監督,這對于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不夠明確的國有企業所有權主體,董事會對經理人的監督與制約以及董事會與股東委托代理關系的作用都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在某些企業還存在經理人與董事長為同一人擔任的現象,這樣,權利便高度地集中在一人的身上,要想經營的決策具有科學性是十分困難的。
國有企業通過不斷地改革與發展,使得不同的利益群體在企業內部產生出來,而這些利益群體對利益的訴求都是不同的,每個群體在訴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會影響到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使其難以進行協調,從而出現經營困難等問題。比如股東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會通過董事會施加一定的壓力給經理人,這樣經理人就要為股東服務,幫其謀求利益。在這樣一種狀況下,要想達到各方追求的利益最大化需求,并對其進行協調,很多企業的經理人都會選擇短期利益,對短期內的收益回報展開盲目的追求,甚至為了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不惜將犧牲環境作為代價。長此以往,環境遭受污染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嚴重,當生態遭到破壞之后,將會阻礙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國有企業的改革,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逐漸分離開來,經理人管理,董事會決策。在這種兩權分離的體制下,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也使得企業的經營決策更具有科學性;但是,在這種體制下,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出現了多元化的現象,導致我國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性質降低。另一方面,從最初開始,我國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因為不夠明確,使得市場上出現了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改革,通過這一改革,雖將國有企業所有權不夠明確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體制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沖擊,極有可能對我國國有經濟的生產力產生極強的破壞作用,非常不利于將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長此以往,將阻礙并制約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自1993年以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然而就現代企業制度本身來說,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是其最大的特點。我國國有企業具有國家參與與控股的特殊性,有效的治理機制難以在國有企業的內部形成,使得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出現主體缺位的情況,國家控股與國家投資的企業在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沒有自己人格化的代表。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就會出現大量流失的現象,同時也會讓國有企業在市場上難以進行投融資,企業也不能投靠有效的市場條件使得自身得到長足的發展。比如,從表1中不難看出,在市場上國有資產要想轉讓便較為困難,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從而不斷降低國有企業的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會阻礙國有企業的發展腳步,從而對整個經濟形勢的穩定產生較大的影響。

表1 部分國有企業2008~2010年度國有資產運營情況表(單位:億元)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之所以要進行改革,主要是想從整體上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而非要將其牢牢地掌控在國家手中。所以,國有企業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首先要對全體勞動者的所有者地位進行明確,將企業內部的民主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從而將其擴大到公有制的范圍內,對“私有化”的觀念進行淡化。這樣,勞動者的素質技能與生產的積極性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有利于改進與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
[1]孟建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優做強國有經濟——省委書記孟建柱在全省深化經濟體制暨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上講話摘登[J].當代江西,2011,5(08).
[2]梁增躍.淺析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J].東方企業文化,2014,2(02).
[3]路衛江.心系群眾魚得水——淺議國有企業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活動的必要性[J].東方企業文化,2014,1(02).
[4]張梅愛.關于國有企業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報,20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