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村民小組長培訓力度不夠、職責不明確、權利義務不對等、報酬不合理、組織關心不到位和管理考核不規范,因此村民小組長隊伍中存在著隊伍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能力不強、工作熱情不高、工作力度不夠和后備力量匱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村民小組長在富裕和諧秀美鄉村建設中積極作用的發揮,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共撫州市臨川區委黨校,講師余文祥,在《村民小組長隊伍建設中的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以江西省部分地區為例》一文中,提出為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當前需要著力從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激勵保障、管理考核四方面下功夫,切實加強村民小組長隊伍建設。
20世紀50年代,廣東為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建設了一批水利工程。在國家計劃經濟政策背景下,河源新豐江地區僅用一年左右時間轉移11萬水庫農村移民。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謝英美、江雪倫、賴韋文與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向安強,在《因地制宜:水庫農村移民可持續發展模式與經驗借鑒 ——以廣東惠州博羅龍溪岐崗新豐江水庫移民村為例》一文中,以惠州市博羅縣龍溪鎮岐崗新豐江水庫移民村近50年的發展經驗為例,從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其因地制宜理念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邁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具有重要的社會治理價值,可以了解社會公眾的需求,掌握社會輿情與民意,并預測人們的各種行為,從而有效地預防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副教授姚亮,在《運用大數據促進社會矛盾的有效預防和化解》一文中,提出樹立大數據意識,培養優質數據分析人才,并建立起大數據管理機制,能夠促進大數據的合理挖掘和運用。
目前,江西境內長期以來遺留的重要礦業遺址有11處,這些礦業遺址及相關標本、采礦資料和文化等具有重大保護和科考價值。對于如何對這些礦業遺產進行長期保護的同時又可以實現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達到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東華理工大學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中心,講師涂海麗、黃國華,在《對江西礦業遺產旅游開發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礦業遺產旅游資源開發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并分析了江西境內的礦業遺產類型和特點,并提出了要依托當地其他旅游資源進行整體旅游規劃,以及做好目標市場定位,并進一步針對江西旅游地方特色和礦業遺產特點進行了江西礦業遺產旅游開發的深入分析。
近年來,旅游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旅游興縣”一詞在江西各縣的發展規劃中屢見不鮮。旅游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已得到了廣泛的共識,然而在縣域的經濟開發中仍處于“喊口號”的階段??h作為中國最基本的行政單位,其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局,關系到城鄉的協調發展,更關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西省吉水縣文峰鎮人民政府,科員王吉隆,在《盤活縣域經濟 提升文化品位 ——試論江西省安福縣民俗旅游開發》一文中,提出江西擁有豐厚的贛民俗旅游資源,民俗旅游也應該成為盤活縣域經濟發展,提升文化品味的新助力。通過借助“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理論,為有效地開發安福的民俗旅游,提出合理的開發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