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恒
【摘要】本文在與1997年頒發的就準則的對比中,簡要概述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轉型的新要求,分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對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主要維度,探討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境遇下推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的配套機制。
【關鍵詞】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財務管理
一、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轉型的新要求
今年初開始實施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如下簡稱《準則》)與1997年頒發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如下簡稱《試行準則》)相比,主要有目標、質量、操作及報告四個方面的變化,均在不同程度上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新要求。
1.在核算目標方面的轉變,要求事業單位提升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
1997年頒發的《試行準則》沒有關于目標方面的明確規定,基于事業單位本身普遍非盈利性,對財務管理事宜重視度普遍不足。而新頒發的《準則》則明確規定“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目標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與事業單位財務狀況、事業成果、預算執行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事業單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社會管理、作出經濟決策”,不僅包含了《試行準則》中的目標內涵,還增加了為“包括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辦(上級)單位、債權人、事業單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在內的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服務的功能,這會倒逼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地位。
2.在信息質量方面的轉變,要求事業單位提升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嚴格度
與1997年頒發的《試行準則》相比,新頒發的《準則》最大變化在于提高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僅把把“一般原則”部分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全文對“會計信息質量”明確要求的有6條,共出現了16次“會計信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清晰度、及時性及真實性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達到這種高要求必須提升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嚴格度。
3.在實務操作方面,要求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精細度
基于普遍較低的重視程度及《試行準則》相關要求的疏漏和滯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總體上一直呈現出粗放型的態勢。對此,新頒發的《準則》的相關要求呈現出精細化、科學化及合理化的趨向,比如在會計要素方面,《準則》一改《試行準則》的含糊狀態,明確規定“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或者費用”;在“資產”部分,《準則》將流動資產分為“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多個部分;在核算基礎方面,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將權責發生制引入會計制度中,并且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均對權責發生制的應用進行闡述。在凈資產科目下增設了“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非財政補助結余”等科目。另外,對某些會計科目的具體語言也進行了精細化、具體化、科學化地修正,比如將“現金”改為“庫存現金”、將“應繳預算款”改為“應繳國庫款”、將“應繳稅金”改為“應繳稅費”等等。
4.會計報告方面,要求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系統性
與1997年頒發的《試行準則》相比,新頒發的《準則》把“會計報表”部分升華為“財務會計報告”,后者不僅包括前者,還包括“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從單純的文件成果擴充為涵蓋文件、事業成果和財務狀況三大要素的內容體系,同時對會計報表的內容框架也進行了科學化整合。這些變動,要求事業單位拋卻提交幾個報表文件便可了事的惰性心態,同時倒逼提升會計核算實務環節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對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主要維度
面對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提出的系列要求和挑戰,各事業單位組織應該從多層面多方面思考應對,主要維度如下:
1.對于管理層來說,要轉換思維模式
因為大多數事業單位的資金來自國家預算,額度穩定,包括上級領導在內的事業單位管理層主要考慮特定“事業”要求的業務任務問題,而很少想到在財務管理方面挖潛。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實施的情況下,管理層應該意識到財務管理對其相關決策的強大助力,應該適當增加企業管理人員強化效益的思維,應該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并學會最好形成善于運用會計信息的基本素養。
2.對于執行層來說,要提升勝任能力
與1997年頒發的《試行準則》相比,新頒發的《準則》涉及的內容變多、賬面處理難度加大、操作流程相對復雜,而且要求標準大為提升,財務人員原有的素質很難勝任,但事業單位員工的相對穩定性很難因此更新財務管理團隊,只能通過多種方式提升他們的勝任能力。對此,主要可行路徑有三:一是有組織地參與各層級財政機關具備的專門培訓,二是靈活舉辦或參與知識競賽等各種強化活動,三可以考慮與相關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橫向交流。
3.對于實務層來說,要把握關鍵環節
長期以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比較關注的事宜是收支平衡。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實施的情況下,應該改變這種過于偏頗的狀態,在繼續重視追求收支平衡目標的同時,還要注意把握兩點,一是控制、跟蹤資金的使用,在流程方面嚴格把關,確保資金使用方向的合法、合理及高效;二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破除重視貨幣資金流通管理而忽視實務資產管理的傾向,權責發生制引入及“記提”概念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領域的應用,利于扭轉這種傾向而實現更為全面的財務管理。
4.對于技術層面來說,要優化軟件技術
基于新舊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內容的巨大變化和落差,對于個人素質及其他主客觀因素暫時無法獲得截然改觀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推動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徹底轉型有一定難度,需要技術層面的事宜助力提升。具體而言有兩個方面,一是引用、升級先進而切實的會計軟件,以智能化、自動化的力量克服自然人終極意義上的局限;二是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趨同于企業會計準則的境遇下,要與相關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橫向交流,有選擇地借鑒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方法、技巧,以有效緩解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期間力不從心的窘境。
三、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境遇下推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的配套措施
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推進實施的情況下,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及時轉型,需要多個相關方面的配合推進,一要同步推進法律建設,以全方位地為在新境遇下轉型過程中遭遇到的各種情況提供法律支持,目前亟需的關于問責方面的法律規定條款,畢竟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的語調均是“應當”如何,對如果沒有做到“應當”后的內容該如何處理則屬于空白區域;二要有財政機關及相關部門的保駕護航,比如各級財政部門提供的專項培訓工作及在特定區域內推進實施的相關規劃,及宣傳部門配合的宣貫工作,等等;三要有會計準則更新機制,在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實施的情況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前提下,更要根據具體的實踐需求探討會計準則更新的領域和更新方向,以倒逼機制推動會計準則的更新,進而實現二者的合作性博弈發展。
參考文獻: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 http://www.gov.cn/flfg/2012-12/13/content_2289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