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斌
【摘要】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資產的資本功能越來越突出,其使用權和所有權正以有償征用、轉讓、買賣、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市場交換。本文依據有關法律、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資產相關業務的會計核算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土地會計核算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城鎮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資本屬性越來越重要,其使用權和所有權正以有償征用、轉讓、買賣、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市場交換,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資產的會計核算對完善會計信息,健全民主監督,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依據有關法律、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資產相關業務的會計核算進行探討。
一、土地資產的業務內容
從實際工作來看,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程度不同,農村土地資產的業務可以分為,所有權與經營權完全分離和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完全分離的業務,如村集體土地對外投資和村集體土地的對外出租。按業務形式可以分為土地取得、土地租賃、土地投資、土地征用和土地置換等。
二、科目設置
依據《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在資產類科目中增設“無形資產”和“累計攤銷”科目進行核算。因土地的投入、購入、自行開發和接受捐贈等增加的其他無形資產價值記入科目借方,因對外轉讓、投資轉出等減少的無形資產價值記入科目貸方,期未余額一般在借方,反映土地及其他無形資產剩余價值。“累計攤銷”科目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進行核算,本科目按無形資產項目設置明細,可按平均年限法分月計提,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和其他支出。無形資產處置時,原計提的累計攤銷要同時轉入相關科目。科目期末余額一般在貸方,反映計提的累計攤銷額。
三、會計核算賬務處理
按照農村土地業務涉及的環節,會計核算主要圍繞農村土地的取得、使用、處置展開。
1.取得土地
(1)通過依法登記取得所有權,這種取得是對目前所擁有的土地進行登記,不需花費任何費用,因此,不進行會計確認,只設置土地資產備查簿進行登記。
(2)通過以出讓、接受土地投資的方式取得使用權,這兩種方式取得的土地一般有明確的使用年限,需要進行會計賬務處理。對于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按支付的出讓金和相關稅金、費用等全部價款,記憶入“無形資產”科目借方,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3)通過租入土地,取得土地使用權,村集體經濟組織出于建造固定資產、管理、經營等的需要,會從市場中租入土地,應按土地用途不同,將所支付的租賃費分別通過“在建工程”、“經營支出”、“管理費用”和“其他支出”等科目借方進行歸集核算,同時貸記“現金”、“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等科目。
2.使用土地
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土地是對土地使用權的利用,主要有對外出租、對外投資及被征占用等方式。有關會計賬務處理為:
(1)對外出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租賃,其實質僅僅是通過讓渡土地使用權的獲取租金,而沒有發生土地所有權的變更,因此,對于出租業務不進行資產會計賬務處理,應當在收到租金時,確認收入,借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同時貸記“其他收入”科目。
(2)對外投資。村集體以土地對外投資,其實質是以土地的使用權換取股權,應分情況進行處理,若原土地未作價入賬,投出土地時,應按照雙方合同或協議價,借記“長期投資”科目,同時貸記“公積公益金”科目。在土地收回時,作相反分錄。若原土地已作價入賬,土地投出時,按合同或協議價,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無形資產”(原入賬金額),同時差額部分記入“公積公益金”科目。以后土地收回時,作相反會計分錄。當獲得土地對外投資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3)征占用。實質是土地使用權的被動出讓,在這種情形下,土地是否作價入賬,對會計處理沒有影響,按所獲得的土地補償費金額,借記“銀行存款”或“應收款”等資產類會計科目,貸記“公積公益金”科目,同時,對于土地被征占用過程中所繳納的有關稅金、費用通過“其他支出”科目核算。
3.處置土地
處置土地,是指變更土地的所有權,可分為主動變更和被動變更,主要包括主動進行土地置換和土地被征用兩種情形。
(1)置換土地,是土地所有權發生變化,要根據在置換中,換入的土地面積和價值是否發生變化,如果均未發生變化或僅土地面積發生變動,那么不進行賬務處理,只需在資產備查簿中作登記。如價值發生變化,對換出土地價值與換入土地價值之間的差額,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對應當收取的差價,借記“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方按原土地是否已入賬,區別進行處理,如未作價入賬,記入“公積公益金”科目;如已入賬,則記入“其他收入”科目。當換出土地價低于換入土地價值,對應當支付的差價,如原土地未作價入賬,借記“公積公益金”科目;如原土地已入賬,則借記“無形資產-土地所有權”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應付款”等科目。
(2)土地征用,指土地因被征用而致使所有權的轉讓,應按所獲土地補償費金額,借記“現金”、“銀行存款”或“應收款”等科目,對于貸方科目的處理,如原土地未入賬,通過“公積公益金”科目核算,若原土地已入賬,通過“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同時結轉相應成本,借記“其他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參考文獻:
[1]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Z].2004-9-30
[2]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Z].2002-8-29
[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Z].2004-8-28
[4]王洪謨.農業會計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