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亮 張曉璞
摘要:服裝的智能化研究開發,既是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和轉換科技成果的需要),也是日用服裝服飾生產企業發展的生路。國內已有相關服裝企業涉水智能服裝領域,致力于智能服裝的市場化運作。本文通過社會調研的方式,歸納總結出珠三角地區智能服裝消費市場化的大眾接受度和未來市場發展的幾個方向進行調查、研究、分析。
關鍵詞:智能服裝;珠三角;消費市場;調研智能服裝是結合了時尚與科技元素的產品,是現代紡織纖維材料、紡織新工藝、服裝結構成型技術與信息技術、傳感技術等高度創新集成后的高科技產品。智能服裝不僅限于軍事、航空等特殊領域,更是走入現代人的生活中,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的服裝。縱觀國內外服裝消費品市場,已研發出種類繁多的智能服裝產品。有可拆卸的播放音樂的服裝、內置全球定位系統的防走失童裝T恤、具備救生功能的電子滑雪服等。智能服裝具有的社會革命性價值,以及對未來經濟帶來巨大的效益性。所以筆者以問卷調研法為主,文獻研究法、訪談調研法為輔的方式,對珠三角地區智能服裝消費市場化進行調查、研究、分析。
1智能服裝易于被人們接受
對智能服裝表示期待并愿意嘗試的人群高達到66%,僅有21%的受訪人群認為難以接受智能服裝。其中表示期待的66%受訪人士認為智能服裝的推出會大為豐富他們的智能化生活,在觀念上顯得易于接受。而表示難以接受的21%的受訪人士則認為智能設備可能存有輻射安全問題和操作使用困難等問題,相對來說更滿足于傳統的天然服裝的觀點。大部分人群對智能服裝未來市場化是持積極態度的,這意味著智能化服裝容易在人們未來日常生活中被接受繼而普及,可見智能服裝進入市場具有極大發展前景。
2控制成本與價格是市場化的關鍵
理性的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時會根據自身的收入狀況、商品的自身價值與價格的來決定是否購買商品,所以價格在消費行為中是一個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據調查,近81%的青年消費者單件服裝的消費低于300元。這將意味著作為比傳統服裝擁有更多的功能新型的智能服裝,需要參考“普通消費者單價服裝不超300元”的售價標準,使非剛性需求的市場售價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然而問題是現今的智能服裝的生產技術并未完全成熟,且成本高昂,產品所能提供的功能,暫時無法讓普通消費層去接受。
要解決成本與價格的問題,需要重視智能服裝的研發,開發相應的技術支持。服裝企業與技術型企業的聯合合作,形成資源、經驗等優勢結合,降低成本,效緩解高昂研發成本所帶來的壓力。經過長時間技術積累,生產技術、材料研發的逐步成熟與深入,從而壓縮生產成本,把售價控制在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定價范圍內。其次,還需采取定制模式,以成本價或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硬件,再通過為智能服裝產品提供收費的軟件或者服務支持,如應用類軟件、網絡運營服務、數據分析服務等等各項附加服務,形成更為豐富可供選擇的新型產業生態圈。從中長久地發展獲利以補貼出售硬件的虧損,達到更快地普及智能服裝以占有市場的目的。
3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是其市場化重要因素
調查顯示,對智能服裝在功能與外觀的選擇上,73.39%的人更注重實用功能性,另外的26.61%更側重于外觀。受訪者認為,智能服裝作為高科技的新型產品,應當為人們生活帶來改變,更注重實用功能。73.39%的受訪者認為僅僅存在外觀上的裝飾是無法滿足大多數人對于智能服裝的期待。
同時我們也在調查采訪中希望受訪者對未來的智能服裝應當擁有哪些特點進行大膽的假設。69.35%的受訪者認為智能服裝應該具有智能溫度調節功能。人類作為恒溫動物,對于外界的溫度具有敏感的反應,溫度將直接影響人體感知的舒適度。希望智能服裝能夠冬暖夏凉,解決了寒冷天氣穿著多件衣物,臃腫不便于行動工作,夏天戶外工作大汗淋漓易中暑的問題。有61.29%的受訪者希望智能服裝具有人體防護性能。例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事各種高危職業的人員、易遇到交通碰撞事故司機,在他們面臨危險時,智能服裝能夠對他們的人身安全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有50%的受訪者希望的是智能服裝能有醫療保健的作用。人們希望新型的智能服裝能夠實時地監測采集人體的體溫、呼吸、脈搏和血壓等健康數據,并能夠進行數據的上傳,讓醫生能夠及時地掌握人們的健康狀況,在出現突發疾病情況時能夠及時地進行救治。在這個方面的需求人士大多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如孕婦、老人、兒童和病人,企業在研發智能服裝時就應當以上述人群的身體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開發。在受訪者的采訪中了解到,老年人高血壓、心腦血管病是涉及人群較廣較為普遍的,那么針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智能服裝的剛性需求量就比較大。隨著社會人群老齡化的趨勢,這就會在成為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有41.13%受訪者表示智能服裝還應當集成網絡娛樂多媒體功能。一是使用者能夠通過網絡隨時定位自己的位置,能有效防止老人、兒童迷路走失,為各種事故救援提供幫助。二是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各種各樣的網絡資訊,為生活提供便利。三是在智能服裝中加入智能傳感器,直接通過身體操控電腦或者進行游戲角色的操控,能夠最大限度地模擬真人的行為,為玩家提供更豐富新奇的游戲體驗。眾多的互聯網公司也可以開發基于智能服裝硬件的應用平臺和軟件的服務平臺以拓展市場。
4總結
以上的設想是從部分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構想未來的智能服裝帶來的改變。對于企業與研發者而言,除了應該更為深入地對消費者的需求喜好進行調查之外,還應當考慮到可實現性、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考慮,以生產帶來舒適便利的生活體驗的智能服裝產品。隨著智能服裝隨著研發、設計、發展,這一領域將成為服裝行業一個全新的藍海,誰將在這一即將出現的藍海占得先機,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有優質品牌資源的服裝企業,如果將開發智能服裝作為完善產品線的戰略舉措來運營,科技的力量為品牌文化融入新的元素,促進品牌的發展。作者簡介:馬文亮(1991—),男,廣東東莞人,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1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設計方向)。
張曉璞(1988—),女,遼寧丹東人,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設計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