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波
摘要:當代的服裝品牌在圖案和款式設計上不斷進行突破,已經不再拘泥于單調的動植物輪廓和簡單的審美形式了,而是打破思維,將品牌與卡通形象緊密結合,創造出更多具有獨立形象的服裝品牌。本文試圖通過對卡通形象應用于服裝品牌中的主要手法和表現形式的分析,道出卡通形象代言服裝品牌的利弊。針對“服裝卡通化”的應用研究,能夠為設計師及企業的創造及推廣提供很多有益的啟發。
關鍵詞:卡通形象;服裝品牌;創新性;服裝卡通化1卡通形象于服裝設計的形式性
說道卡通形象,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動漫人物或動物,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卡通形象如今已經不再是單純為動漫而“服務”了。今天的卡通形象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部分,通過對卡通形象的外延產業開發,給包括動漫、廣告、服裝等在內的各大行業帶來了較大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
當代以卡通形象代言的服裝品牌中,DORAEMON(哆啦A夢)、Paul Frank(大嘴猴)、MICKEY&MINNIE(迪士尼)、阿貍、Devil Nut、BAPE、Hello Kitty、SNOOPY(史努比)、Emily the Strange 等眾多明星品牌都是以卡通形象為載體,其中SNOOPY(史努比)、MICKEY&MINNIE (迪士尼)和DORAEMON(哆啦A夢)則是從動畫作品中延伸出來的,大多數人認識和熟悉這個卡通形象是因為動畫片。而其他的服裝品牌則是從游戲、樂隊、電影等其他的渠道衍生出來。當然也有為品牌而專門設計的卡通形象,如海爾兄弟等。
貝聿銘先生曾說建筑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那么服裝就好比靈魂的載體,展現了人們不同的個人喜好與文化特征。服裝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彰顯著人類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歷程,也成了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的突出表象。
其實,卡通形象在服裝設計中的表現手法主要為以下兩種:其一,圖案卡通化。這種手法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服裝品牌之中,同時也是服裝印花最為保守的一種表現美的方式。其作為圖形符號也更容易被社會公眾所接受。比如和Calvin Klein齊名的國際知名品牌Paul Frank(大嘴猴),以年輕、可愛、色彩繽紛的時尚感吸引了無數狂熱的粉絲,成為一個全球化的流行潮牌并迅速占據服裝市場前列。而其他服裝品牌受其感染也都積極引進和使用卡通形象作為其品牌的標識或是代表,成為以卡通形象為代言的典范。其二,服裝款式卡通化。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與改變,服裝行業也緊跟步伐,不再拘泥于將服裝設計圖案單純的卡通化,而是打破思維定式將服裝款式與卡通形象緊密結合,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卡通造型的服裝款式。例如,A02(阿桑娜),這款在廣大學生的年輕少女之間掀起一股狂熱的“貓耳朵熱潮”,作為AZONA品牌衍生的A02(a02=原創風格+私衣櫥),是創意生活加原創風格的充分體現,并賦予了現代女性摩登時尚的個人特質。
原先“卡通服裝”僅僅是兒童的專有物,消費對象也算比較明確,后來出現親子裝這一新鮮產物,“卡通服裝”也逐漸步入成人領域。如今,隨著休閑服飾的細分,一個嶄新的休閑品類——COSPLAY(服飾裝扮)作為卡通化服裝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也是現如今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一種文化產品。它應用于服裝設計中既不是簡單的圖案卡通化,也不是服裝款式的卡通化,而是直接將動漫人物或者電影的服裝搬到現實,以一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展現到人的視野中。如果想要擁有與動漫人物中相同的服裝款式的話就需事先按比例畫好設計圖,再去量身定制。雖然價格較為昂貴,但是COSPLAY作為“活著的”動漫形象已然成為當今酷愛動漫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當然卡通形象不僅在于服裝本身,還應用于服裝品牌的推廣。
2“服裝卡通化”的利與弊
有人道:“衣不在衣而在意,紋不在紋而在文”,只有不穿衣的民族,沒有不裝飾的民族。其實早在商代時期就產生了“服裝卡通化”。在商代,奴隸主身著的是帶有雷龜紋的服裝。紋飾的次序為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其中不乏動植物的紋樣,這些已經作為祖先級的卡通形象應用在服裝上了。
一個優秀的卡通形象足以成為一種經典和象征,乃至一種時尚。就如米奇、多啦A 夢、阿貍等,作為卡通形象,他們是無國界的,并且還是一種世界通用性的語言,在國際、國內文化傳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于是設計師將這種無國界的文化形象應用在服裝設計中,為服裝品牌添彩增色。在一定程度上來看,用卡通形象做代言的服裝品牌相比明星代言來說更勝一籌,因為明星代言不僅要支出一筆昂貴的廣告費還會面臨代言虛假廣告的嫌疑,還可能因為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政策變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于是明星所代言的品牌必然會受到相關受眾的抵制與反抗。反之,卡通形象則會以簡潔的視覺符號引來眾多粉絲的熱捧,不會因以上問題而帶來太多煩惱。由此我們不難推斷,服裝卡通化對于服裝品牌來說具有重要的經濟、文化價值。
雖然卡通形象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在主流的消費群體中所占比例還是有限的。這主要是由于卡通形象自身帶有的夸張性使得它的用戶群受到一定的限制。舉例來說,一些服裝品牌以典雅作為主打特色,消費者用于出席較為莊重的場合,在這種情況下,采用較為夸張的動漫形象就會顯得不合時宜,因而將與品牌氣質相符合的形象符號作為標識或是推廣過程中的符號與元素就成了明智之舉。因此,“服裝卡通化”多以青少年服裝為主,其中大部分為童裝,極少數延伸至中老年的服裝品牌。同樣,COSPLAY也主要流行于青少年和兒童,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年齡分布狀況,除當下動漫形象的執著愛好者絕大多數集中于兒童與青少年年齡段之外也與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集體意識對于人的要求有關。所以,目前的社會集體意識依舊傾向于認為較為夸張的圖形符號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獨有特征。
3結語
當代的服裝品牌除去卡通形象在圖案設計和款式設計上的造就外,并將卡通形象作為一種“吉祥物”應用在服裝品牌推廣中,給服裝卡通化帶來了新的贏利點。但是這種新模式還處在探索期,缺乏有效的認識和規劃,所以設計師需與時俱進,設計可持續運行的卡通形象,并不時對其進行有效的維護以使其與企業和市場共同成長,從而使其的影響力不斷延續。參考文獻:
[1] 張貝貝,李文娟.卡通形象代言品牌之利弊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0(4).
[2] 祝菊賢.榮格的無意識、原型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藝術反映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