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山山脈是中國新疆重要的一條大山脈,中國近現代就有許多畫家在天山寫生,畫出美麗而又獨特的山水畫作品,像周尊圣、王均兵、李建國等等。天山的山石不同于中國東部的山石,天山有他獨特的性質和皴法,顯示出山水畫獨特的意境。在這筆者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山的主要表現皴法。
關鍵詞:天山;山水畫;皴法;意境新疆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的一部分,自古都是研究中國內地山水的畫家比較多一些,對內地山水畫的山石皴法也研究的相當透徹,而新疆天山山水卻是薄弱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對新疆天山山水畫皴法的一個初步的研究,來分析天山的雄偉美麗壯觀,借此也讓人們多了解一下新疆山水的特點。
1天山山水發展的獨特優勢
天山是中國新疆的一條大山脈,高達二萬一千九百尺,長約2500km,寬約250~300km,平均海拔約5km。高峰在中國境內,峰頂白雪皚皚,非常的迷人美麗。雖然天山山系中眾多的雪峰終年為冰雪覆蓋,但是在3雪線以下,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給冰天雪地的世界帶來了勃勃生機。天山地區也是優良牧草的基因庫。
2新疆天山山水畫的皴法特征
2.1皴法的歷史
中國山水畫是人類對自然萬物充滿智慧和創造性的闡述,是一種有意味的追求審美價值的情感活動。一幅山水畫中,山石畫法的任務最為重要,它與筆法、墨法、章法、設色等相比,皴法在種類上也最為豐富,是山水畫技法中最值得研究也最能代表畫家審美取向的一個重要方面。故而賀天健道:“強調一些說,皴法可以當作山水畫藝術中的一種生命看。”
2.2皴法的特點
皴法作為“程式化”的典型形態,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線條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這是從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從皴法包含的深層美學內涵看,中國藝術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山水畫強調精神與物質的溝通,超越有形的物質,達到通過外在世界感悟到內心的審美追求。因此,皴法的價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藝術家審美意象的一種外化。
2.3新疆天山山水的皴法特點
2.3.1以王均兵為例子分析研究
他是甘肅臨洮人,畢業于新疆大學,在新疆待了將近40年,歷任國家二級美術師、新疆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新疆書畫研究院院委成員兼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高等院校出版社書籍裝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他的山水畫基本上就可以代表新疆山水的特點了,畫面以簡單的形式表現出新疆天山的壯觀,如天壓頂,給人一種氣氛緊張的感覺,一排駱駝隊在山中穿行,畫家用的皴法很簡單,但是大塊筆墨和大塊色彩,大面積的畫幅,把人帶到了那遙遠的天國,仿佛是:“不敢高聲語,空驚天上人。”畫面有點像折帶皴,但又不是,但是巖石那種力度表現的勁道了好處。
2.3.2以周尊圣為例子分析研究
尊圣以西北“天山”為創作基地,以“天山山水畫”為主體風格,作品充分體現了對人生自然的理解和感悟。周尊圣的天山山水畫以紅色作為審美取向,以大面積潑墨,墨濃氣雄,水墨淋漓,墨云濃霧,籠罩群峰,呈現“陰晴眾壑殊”的壯觀景象。構圖豐滿豐實,秀石突兀,意境開闊,氣勢磅礴。畫中山石皴法獨特,具有現代人氣息,和一種盛氣凌人的氣氛,表現出山石偉岸高大、雍容典雅。周尊圣用筆簡潔概括,厚重深沉,靈活多變。長線飄逸,短線挺勁,堅實有力,靈動多姿,整個畫面顯得明凈自然,典雅溫潤,神秘高古,他的表現方法既來源于傳統,又不囿于傳統,完全是自創家法,可謂深得用筆之真諦,具有深層次的內涵追求。看到他的畫有一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感想,是啊,紅白相間是何其逼人啊,但同時又很雅觀,適合中國紅的原則。畫家真是把特點概括的一清二楚,面面俱到啊。他畫的山石皴法基本上就是天山皴,他不同于前面所說的任何一種皴法,卻又感覺不空洞,不缺少東西,反而是飽滿。積雪和黑云是采用的積墨方法,大面積的紅巖石是畫家的獨創。力度而又委婉,嚴肅而又愉悅,可謂到了極點。這就是周尊圣眼中的天山,具有代表性的天山。
2.3.3以李建國為例子分析研究
李建國祖籍山東龍口,1971年生于新疆石河子,現任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國畫教研室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李建國畫的天山山脈之中的暮春,圖中景色迷人,完全不像前兩個那樣氣勢蓬勃,咄咄逼人之勢,而是另一種特別柔美的風格,像女人的秀美和江南山水的柔美。一樣的天山,一樣的樹,一樣的水,卻畫出如人間仙境般得旅游勝地那樣美妙,無與倫比,流連忘返;又像是世外桃源,是否里面寄宿著他的情人,為什么把雄壯的天山山脈畫得如此迷人?挺拔的天山雪山使用仿似披麻皴,但又不是披麻皴的筆墨表現手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勢頭,開創了新世紀的新天山畫派畫法。留白又作留云,李建國的山水畫中的白正好橫穿了雪山和綠坡之間,是那樣的和諧,而又那樣自然。一個詞來形容“優美”,但它是那種外柔內剛形的美。一條小溪從中穿過,靜中有動,動中幽靜,靜動相互穿插,又相互擁抱,彼此使畫面看似無味,而實質有生命在涌動,這就是繪畫的最高境界啊!
3結論
古代畫家將山石的畫法分為三個部分:石分三面、大小安排、表現手法。石分三面:古代畫家講的石分三面這句話說得是只要畫出石頭的三面就可以了。只要畫出三面就可以表現出石頭的結構和立體感了。現代的人也是這個觀點,只不過在這個觀點中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的理論,使之更加全面化,更加客觀化。在畫新疆山水時也是要運用黑白關系,也就是處理好陰陽面。一般的都是上白下黑,左邊白,右邊黑,右邊白,左邊黑。當然也有中間白兩邊黑的。大小安排:如果畫面需要很多石頭,不能大小一樣,也不能分散排列。要有大小、有聚散、大小相間。古人的經驗是:近山處,大石間小石,近水處,是小石間大石。同樣在畫新疆天山山水時也是遵循這個規律,只不過是有時候天山的山石比較大比較整,沒有近景有時是草地或者是緩坡。就是再畫幾個蒙古包或者牛羊。表現手法:勾、皴、擦、染、點是表現石頭的表現手法,這是歷代畫家從時間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傳統技法的精髓。對我國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疆山水它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又獨立出來的一種樣式一種美,我們必須在認真學習前人的基礎上再總結出現代新疆山水的畫法,然后創新。
畫石頭的主要方法就是皴法,皴的方法很多,如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折帶皴、荷葉皴、米皴、亂柴皴等等。在這些中主要就是斧劈皴和披麻皴最為重要。我們不要每一種方法都學習,把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學好,其他的會觸類旁通,但是一定不能受傳統的技法所約束,要有獨特的個性。因此,要想畫好石頭,必須注意觀察,多去寫生,從生活中找出規律,創造性的體現自己的風格,把山水畫得技法得到發展和創新。新疆天山山水畫亦是如此,細心研究努力繪畫,就會畫出巧奪天工的美的新疆美的天山。參考文獻:
[1] 白雪石.中國山水畫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 伏建民.地域性對新疆山水畫的影響[EB/OL].萬方數據,2009.
[3]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作者簡介:牛靜靜(1989—),女,山東菏澤人,新疆師范大學2013級美術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研究。書與畫“源”之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