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藝術和文化的不斷發展,現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也是不斷創新。意象造型逐漸成為工筆人物畫造型表象手法的發展趨勢。本文正是迎著這種發展趨勢,為了研討目前更好地發展工筆人物畫的意象造型的創作,本文主要對意象造型進行了研討,對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的藝術表現和具體實現形式,意象造型的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的重點為意象造型的藝術表現形式。
關鍵詞:工筆;意想造型;藝術表現隨著我國繪畫的不斷發展,中西繪畫的觀念也在不斷地融合和交織,我國越來越多的畫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發覺,工筆人物畫應該不斷地以我國民族藝術精神內涵和表現形式為基礎進行創作。所以現在也有更多的畫面開始在藝術創作中運營“意象造型”的手法。意象造型也開始在畫壇中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創造性,并逐漸地成為藝術家們談論的話題。對于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的闡釋,許多畫家及理論家對此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工筆人物畫的意象
(1)意象造型藝術的意趣探索。“意象”審美源頭,可追溯到《易傳》這一古老的著作,《易傳系辭上》中有一段話:“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這里揭示了“意”與“象”的關系,涉及了“意象”的特征,對“意象”有了最基本的概括。
(2)體現了個體藝術風格的意象造型。時代在進步,藝術創作也需要不斷地創新,我國現代的工筆畫人物畫家在創作中越來越重視個性化的創作風格,也成為意象造型的主要表現形式。現在的工筆人物畫創作不但注重將傳統的工筆人物意象造型進行傳承和發揚,同時又不斷深入探討意象造型在創作中的創新表現。例如,工筆人物畫家張見的繪畫作品《晚禮服》中的人物造型和景色映襯都給人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作品中棕櫚樹、沙漠、云、仙人掌、蛇這些元素都是重復呈現,采用一種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使各種元素在同一幅圖像中出現的方法。各種形象在畫面中出現,并對欣賞者的思想造成影響。他的人物選擇是一位具有東方氣質的女人,具有一些不同的優雅氣質、高貴典雅、精致和優雅的安靜。作品中對人物的描寫采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的外形表達方法。對文藝復興早期人物作品中線條的音韻美進行學習和應用,并對人物的形態故意夸張變形,使人物形象的外觀與西方藝術的完美實現統一。衣服處理盡量節省褶皺的平面性和裝飾效果,優秀的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的裝飾效果,尋求各種顏色的方法,與西方藝術在外形的描述融合創新。
(3)現代工筆人物畫的表現。現代工筆人物在構圖上,通過對西方現代主義影響現代人物畫觀念的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工筆人物作畫追求全畫面的構圖和氛圍,努力以現實基礎完成構圖方法。更多的精力去描繪畫面的背景和人物關系的處理,對真實刻畫虛擬,使畫面更顯厚重。從何家英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繪畫的明顯痕跡,可以看到西方對細致的人物畫在中國的影響力。《山地》是一個類似于西方的油畫,畫面對角線的主要人物設計圖片,整個背景是一塊大石頭,透視關系、正確處理人物和風景的關系。展現出新的繪畫視角,將勞動者的形象進行了深入細致地刻畫,歌頌了勞動者的精神品質。在色彩上當代的工筆人物畫家巧妙地借鑒了西方的色彩處理方法,采用明暗對比,光和色的表現技巧來豐富工筆人物畫的豐富內在和寫實景象,更多的是遵循畫家主觀的人物刻畫。劉泉義的《苗女》這幅畫通過對人物頭發的顏色變化,通過對其產生的光影色彩變化,使用冷暖色的對比,顯示了一個銀質飾品的紋理,從西方繪畫藝術家使用量的光致變色處理效果的創造過程,體現了色彩在整個畫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氣氛范圍內的色彩感,突出作品。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色彩,逐漸形成了豐富的、統一的色彩表現的整體畫面。使用的顏色的表達技巧,不僅打破了傳統繪畫的精神,超越了傳統繪畫的單一平面,融合方法和色彩的表現使畫面更現代。
2古代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的藝術表現
(1)以神寫形的人物形象。從魏晉到唐宋初的人物畫表現,大都不以形似作為追求價值的方向。所以,在這一時期的人物畫的繪畫中注重更多的是“以神寫形”,重視更多的是畫家本人的個人情感的抒發。人物內在的精神個性的特征,是無法脫離形而單獨存在的。因此,形是寫實人物畫里首要的藝術表現。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人物繪畫中最具藝術特征的著作,這幅畫重復描寫韓熙載呈現的情節,無論是觀看舞蹈仍是聽樂休息等情形,韓熙載都是愁眉緊閉的形象特征。畫家以人物的特殊形象與熱烈的布景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突出了韓熙載內心苦楚。
(2)以形寫神的人物形象。唐代著名的畫家張萱的《搗練圖》,描繪了唐代婦女熨布、搗練、縫制的生活情景,通過對畫面的每個人物造型的設計塑造,神態的自然刻畫,整個畫面人物間的融合、相互聯系,自然有致,生動而富有情趣地營造唐代婦女生活搗練的生活場景,運用以形寫神的表現手法傳達了搗練婦女生活的優美境界,尤其能夠以形細致地描繪人物傳神的形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現代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
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傳統畫的構圖,融合了中西方藝術,強調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通過畫面的情景形式來代替了“留白”,是用現代審美觀念的情況下創建一個新的藝術形式,使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特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由于現代的涂料品種豐富,現代工筆人物的色彩上打破了傳統繪畫的單調,畫家創造了更加滿意的作品。畫家經常使用的顏色,顏色的圖片操作,將不同顏色描繪不同的角色。藍色浪漫;粉色的溫馨;紅色的熱烈;綠色的清新;灰色高雅明亮等,在畫面主要以一種色調的組成,能夠更加靈活運用色彩,構成畫面協調,對畫面整體一致分氛圍營造更具意義。例如,當代畫家陳子的《花語》就是以一種主色調作為畫面的基調,對于顏色的奇特改變,通過一種很唯美的方式來體現作品的詩意和細膩的特質表達,畫面中呈現出詩意的氛圍,體現了做這對于生活的真誠和美好。
雖然工筆人物畫在我國諸多的畫作形式中屬于是比較古老的一種畫種,但是他在表達我國畫家的自我情感和藝術追求中仍然占據了主要的表達形式,畫家追求的畫作本質是畫面的效果,每個畫家會根據自己不同審美趨勢,選擇適合自己的畫作方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意象造型的多樣化,是結合了傳統和現代優點的產物,是能夠與時俱進的藝術向導,它對當代工筆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發展創新提供了動力,是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勇敢嘗試。參考文獻:
[1] 張敏,齊永新.論傳統工筆人物畫意象造型的培養形式[J].科技信息,2011(05).
[2] 顧玉紅.“以形寫神”在工筆人物畫教學中的意義[J].美術教育研究,2011(01).
[3] 于叢叢.論意象造型觀——寫意人物寫生課教學隨感[J].藝術教育,2011(09).
[4] 刁國強.論寫意人物畫筆墨與造型的關系[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9).
[5] 張國軍.談中國繪畫的意象表現[J].藝術教育,2010(08).
[6] 韓梅.淺議“寫意性”在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07).作者簡介:汪海燕(1982—),女,安徽六安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