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平
摘要:以少數民族繪畫題材入手的作品古來有之,在當代又掀起了新的浪潮。但對于少數民族繪畫題材的作品,我認為其表現內容和題材有些單一。本文從中國人物畫的取材就納西族人物畫創作取材方面,做一個探討,從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我們對更多的民族文化和繪畫題材進行研究,從而豐富我們的創作內容。
關鍵詞:少數民族人物畫;納西族;創作取材;探討歷史上表現少數民族題材的繪畫古來有之,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梁元帝蕭繹繪制的《職貢圖》,圖中表現來自十二國的十二位使者來朝貢的場面,如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近現代有葉淺予、黃胄等都是少數民族人物畫題材創作的代表。當然,還有許多,這里就不一一贅述。縱觀歷來少數民族人物畫,從取材來看,有表現歷史的,有表現民俗風情的,有敘事的。從表現內容來看,主要從衣、食、住、行、建筑、民族工藝等和宗教、節日、信仰等方面進行表現。
作為少數民族題材的創作作品,近年來出現了不少題材的佳作,如表現西藏風情的、苗族風情的、彝族風情的。以這些題材為主的作品,我們隨處可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走入少數民族地區,去感受自然的生活,去尋覓創作真情,去尋找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而創作出的作品,并對中國美術的創作與形成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這些題材的作品幾乎已成定式,每年在各大展覽中,此類題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已讓人產生了一些審美疲勞。二是缺少對更多民族文化的深刻研究,因而會出現題材的單一性,就算有時會出現,但也顯得對其了解的淺薄,表現上顯得蒼白。所以我認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們應該有著更多更豐富的作品呈現給大家,如果只單單表現一些成熟的題材,則顯得過于單一而最終形成符號化,最終失去藝術表現的鮮活生命力。
對于少數民族題材人物畫的創作,前人已為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中國畫的表現是非現實主義的,是神似勝于形似的,對于少數民族題材的表現,過于神似而失去形似,則無法表現出少數民族的特征;過于形似而失去神似,那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則顯得平庸。如何做到形神兼備,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呢?下面,我就從納西族人物畫題材上去做一些淺薄地分析與探討,從而為我們的中國畫創作添磚加瓦,豐富中國人物畫的表現內容,也為表現少數民族人物畫盡一份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藝術家關注更多的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繪畫元素,不斷豐富少數民族人物畫的表現題材、語言與創作方式。
1服飾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民族服飾,而每一種服飾表現著每個民族的文化背景,這也是民族的物質方面的體現,也是每個少數民族題材藝術家所必須表現的。但對于少數民族服飾的了解,我認為也不應該只停留在服飾的表面現象上,我們在創作之前,至少應了解其服飾的含義與象征,這樣畫起來才會胸有成竹,得心應手。因為是服飾,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折射。由于各民族生活環境的差異,審美情趣也有差異,北方和南方,草原和雪域形成巨大的差異,因而其服飾的材質和樣式也大為不同。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同樣有著自己的服裝體系,如麗江納西族男子一般蓄短發,戴氈帽或裹頭巾,上身內穿麻布衣和棉衣,外披羊毛坎肩,下穿深色褲子并系腰帶。女子服飾最大的特點就是象征著納西族婦女勤勞的“披星戴月”和百褶圍裙。那厚重的服飾布料、披星戴月的裝飾圖案,不僅有著御寒的作用,同時又具有強烈的裝飾感和民族特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納西族。同時又因納西族所處高原地區,氣候偏冷的同時平時風比較大,所以基本每位納西婦女都會帶上帽子。
當然,納西族分布的地方很廣,除了麗江以外,還有維西、中甸等地,因地域不同,服飾也有一些變化。還有納西族婦女服飾如老人、青年、已婚、未婚的服裝也有區別,這也是其他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掌握了服飾的特點,我們在少數民族人物畫創作中就能掌握其民族服飾的特點,經過不斷的嘗試,我們就會從技法上掌握表現其服飾特點的適當技法,從而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創作體系。
2生活習俗
藝術來源于生活,每個地方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生活特點,我們從人民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其濃厚的文化氛圍。例如,我們能從西藏的轉山中感受出濃厚的宗教文化。我們也可以從納西人的生活中,看到納西族背后的文化內涵,因為任何繪畫,最終體現的是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感情,如果沒有熟悉納西人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我們就丟失了其靈魂,我們又從何表現其人物的精神狀態并與之共鳴。我認為,只要我們關注生活,我們就可以從納西人生活的點滴中找到表現納西人物畫的題材。例如,每逢節日或晚上,我們會看到一群身著民族服裝的人民手拉著手圍著圈打跳,這可以說是納西族人民常規的生活,這種生活,也是納西族背后的一種文化。又如在墻腳門前,我們經常會看到三五一群身著納西服裝的老人坐在那里,身邊或放著背簍或放著剛從市場上買回的菜,或是曬太陽,或是竊竊私語,談論著家常。這無不體現納西人生活的一種狀態,這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一種生活,我們只要慢慢體會,就會體會出其生活的韻味,同時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
3宗教方面
宗教一般都會體現在少數民族的生活之中,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與圖騰崇拜。例如,在納西人的生活中,大多都與東巴文化有關,而東巴文化,又大多與宗教有關,如“三朵節”、元宵節、白水臺盛會,婚喪娶嫁等,每逢節日或家中有事時,納西人民總會請當地東巴為家人祭祀,或消災祈福,或保佑平安。東巴們頭戴五福冠、身著顏色亮麗的東巴教服裝、項上掛著各種飾品、手中拿著各種法器,來回地跳著、舞著,口中喃喃地念著一些經文。我認為,少數民族人物畫的創作題材還可從更多的地方去挖掘,只要我們走入生活、體驗生活、深入民俗,我們就可以找到更多的繪畫題材,這樣既可以表現出生動的作品,又可以表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他們既可以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和尋找到新的題材,又可以為繪畫技法輸入新的血液。民族的是世界的,我們身處在一個繪畫題材豐富而美好的社會,只要我們潛心研究傳統,深入生活,發現生活的韻味,我們就能創作出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
我認為少數民族創作題材是一個非常值得挖掘的題材,對納西族繪畫題材創作的一些淺見,主要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導更多的藝術創作者來關注少數民族繪畫題材,豐富我們的創作內容,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多的展現。參考文獻:
[1] 黎勤.對少數民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創作思考[J].文學界(理論版),2011(11):203204.
[2] 周文林.納西族[M].云南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