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的旅游業相當發達,其旅游紀念品消費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日本傳統工藝設計創新的成功案例可以給南京云錦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應用提供經驗和啟發。本文通過對日本傳統工藝設計開發的優秀案例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其市場現狀與政府政策,探討適合南京云錦旅游紀念品開發設計的借鑒要素。
關鍵詞:日本傳統工藝;技術創新;再設計;借鑒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雖然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超日本,但對傳統工藝及其產業的開發應用,日本還有許多經驗值得借鑒。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審美觀念也有了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工藝,但是能否將其賦予新生命,從而提高附加值,是所有從事中國傳統產業企業面臨的問題。
1日本旅游消費現狀概述
日本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傳統理論上的旅游資源比較匱乏,但在日本政府“觀光立國”國策的推動下,日本入境旅游迅速發展,其中,旅游紀念品消費是日本旅游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調查,雖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訪日游客人均每天的消費總額逐漸下降,但其中的旅游紀念品消費卻穩步增長,約占到消費總額的35%以上,且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2日本傳統工藝品的扶持政策
日本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本地傳統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例如:為了繼承、傳播本地方土特產品的制造技術,設立工藝館、民藝館、展示廳、教育基地等,通過各種教育片和大型活動介紹傳統產業的技術、工藝,并為促進土特產品的銷售給予行政上的各種支援。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村一品”運動,就是激發地方發展特色手工藝、促進地方旅游發展、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典范。“一村一品”強調當地工藝品開發的內發性,植根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講究就地取材持續開發,造就了集旅游、工藝制作、展示、培訓、銷售、表演、研究于一體。20世紀80年代臺灣在其影響下興起的社區自主營造機制,同樣也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3日本傳統工藝開發設計的優秀范例
以下是近幾年日本一些傳統工藝企業的優秀案例:
(1)HiHil——擁有400年歷史的高岡漆器。富山縣的高岡市,長久以來以漆器工藝聞名日本,HiHil這個自創品牌,則命名源自高岡市的字義。HiHil除了積極研發新的金屬加工技術以及新素材之外,以全新的三角組織模式取代傳統的沒有競爭力的線性組織模式。在這種新組織模式中:工藝技工負責制造產品;HiHil負責對外宣傳銷售;高岡工藝中心則提供后勤支援協助,分工合作,各盡其職。HiHil中的工藝達人研發出了140種漆器涂料及68種金屬加工材料,以和紙、銅涂、冷紗、熒涂、松涂、白檀涂等新技藝,給生活器件、家具、家電、建筑等纖細的質感,讓傳統工藝展現出獨特的生活品味。
(2)金澤 Japan傳統色100。日本的“Cuore&Amore”(法文:心與愛)株式會社,是一家自創品牌,它邀請了跨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日本傳統文化色彩,并成功開發了不刺激嬰兒皮膚的布料。這不僅是新材料技術的突破,更獲得了日本產科婦人科學會以及日本小兒皮膚學會的公開推薦。“金澤 Japan傳統色100”系列的超親水性、防污性、防縮性及消臭性等產品特色,曾榮獲2005年GMark設計大獎。日本傳統色共有251種色名,“金澤 Japan傳統色100”從這些色彩名中找出具代表性的色彩,重新賦予其含義,例如:一斤染、江戶茶、山吹、若竹、薄柿、萌黃、桔梗等,展現出金澤的傳統染色技術與精巧工藝。
(3)九谷燒。位于石川縣的九谷燒,銷路常年不振,后來與江戶硝子異業結合,成功開發跨界素材,以九谷燒的陶瓷為杯腳,江戶硝子為玻璃杯身,設計出令人驚艷的“九谷和”系列。“九谷和”的設計制作困難的就是陶瓷和玻璃的接合,經過三年開發研究后推出商品反應熱烈,日本媒體相繼報道,并以“和與洋的完美融合”為主題探討傳統工藝如何再造。
(4)京都和服。京都和服素以做工精美、工序繁復、穿著隆重著稱,現代和服的創新從功能性和實用性設計出發,試圖以直線的裁剪和繁雜立體織物的組合來構成一種名為“三次元和服”的現代和服。這種和服在款式上與洋服的衣裙沒有根本上的區別,但在制作手段上主張采用直線裁剪,既保持其傳統的圖案色彩,又使得這種和服能用于平常生活與酬賓訪客。京都日本和服也做過許多嫁接式的嘗試,例如把部分材質和刺繡工藝應用到生活中的泳裝上去,以此擴大市場需求,同時也提高了泳裝的藝術性和品牌文化認知。
4日本傳統工藝品開發設計值得南京云錦紀念品借鑒的要素
南京云錦旅游紀念品在發展的同時也同樣面臨了如何繼承其傳統文化精髓、如何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問題。而以上許多日本傳統工藝品設計創新的案例給其開發應用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要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貼近生活,注重實用性。隨著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不斷傳入日本,其傳統工藝也受到了沖擊,但日本優良的傳統工藝企業始終貼近人們生活來開發和設計新的產品,無論是京都的和服、還是九谷燒都是貼近人們生活的工藝再造,因此才能在充斥大量高科技產品市場中經久不衰。
(2)創新技術,改良材質。以上成功的設計案例無疑都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對材料或者加工技術進行了創新改良。例如日本的“Cuore&Amore”株式會社,就開發了不刺激嬰兒皮膚的布料;HiHil則研發出了140種漆器涂料及68種金屬加工材料。這說明傳統工藝的傳承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保護,而是不斷加入現代科技元素的創新發展。
(3)各領域注重合作,交叉性強。如果一味追求工藝技術的“血源性”,則很難開拓新的市場。九谷燒與江戶硝子異業結合,成功跨界設計出令人驚艷的“九谷和”系列;京都日本和服把其部分材質和刺繡工藝應用到生活中的泳裝上,這些成功的嘗試不僅豐富了傳統工藝本身,同時還擴大市場需求。
(4)注重品牌,開拓市場。在以上傳統工藝設計創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許多獨立的自創品牌涌現。他們有自己專屬的策劃銷售團隊,擁有獨立的logo、網站以及精致的包裝,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國內外展銷會來推廣自己的品牌理念和設計作品,既宣傳了本土傳統工藝又擴大了企業文化影響力。
(5)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養。日本政府不僅制定了“關于振興傳統工藝品產業的法律”保護傳統生產工藝技術,同時地方政府也自制定相應的條例,鼓勵發展傳統工藝。另外,除了給優秀土特產品頒發證書與專用徽章,各民間團體或生產企業還設立了各種文化館、資料館、研究所等為了傳播傳統工藝的生產技術同時也努力培養后備人才。參考文獻:
[1] 蒼井下樹.創意@東京[M].三聯書店,2009.
[2] 許叢瑤.南京云錦的旅游紀念品開發設計[D].設計,2013.
[3] 崔巖,丁周芳.淺析日本入境旅游市場[M].現代日本經濟.2008.
[4] 宮崎清(日).工藝之心——日本生活工藝的傳承與開創[M].宮崎清研究所,臺灣工藝研究所,譯.日本千葉大學,2012.作者簡介:許叢瑤(1983—),女,湖南長沙人,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教師,主要從事產品設計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