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將傳統古老的扎染藝術與現代審美需求相結合,在發揮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基礎上,形成融合中西方美學的藝術載體,是當今扎染藝術設計者們的最大課題。南通現代扎染的從藝者們通過技法、題材、形式等諸多方面的創新嘗試,為現代扎染藝術譜寫了豐富多彩的篇章。
關鍵詞:南通扎染;扎染藝術;扎染作品1色彩斑斕技無窮
在琳瑯滿目的扎染藝術作品當中,有一種純粹強調扎染的肌理變化,通過五彩斑斕的圖案效果展現整個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形式是完全強調扎染技藝的展現,旨在讓純粹的扎染藝術效果感染人的眼球。技,巧也(《說文》)。托馬斯·門羅曾說:“藝術作品是人類技藝的產品”。企圖想要取得工藝技術與工藝藝術之間的和諧統一,著實需要創作者有高度熟練的技藝手法,在此基礎上本身的藝術理想與之也要相互統一,相互促進,這樣才能創作出趨于完美的作品。
現代扎染在繼承傳統扎染的捆、綁、縫、夾等技法之上,又融入了電腦與機械裝備的使用,配合吊染、拔染、潑染等多種新型機械化印染手法,與轉移印花、手工皺褶等工藝相融,人機結合,使得現代扎染圖案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后期使用刻花、噴繪、鑲嵌、手繪等多種加工處理手法,得到的圖案絢麗多變,層次豐富,肌理效果讓人眼花繚亂。如今藝術創作手法的大融合大貫通,使設計者們在從事扎染藝術創作的同時,表現手法有了更多的選擇借鑒。許多扎染大師沉浸于扎染工藝技法與其他繪畫創作手法的混合使用研究中不可自拔,通過不斷的嘗試研發,將水與色相溶的偶然性所帶來的夢幻般的肌理效果展現給人們。
圖1圖2如圖1,使用手工褶皺和轉移印花的方法,在面料上呈現出粗獷與細膩并存,靈動與端莊同在的扎染圖案風格,如自然形成的溝壑或規律或隨意地跳躍在畫面之上。特殊的肌理效果有一種動感和力量的詮釋,是傳統扎染工藝很難實現的。再如圖2,色彩大膽搭配,讓色與色自由交融暈染,仿佛扎染技法只是作者書寫心情表達意境的一支筆,從抽象的圖案中迸發出一股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感染力。
2經典名作轉譯熱
由于經典人物故事為大眾所熟知,識別率高,接受度強,近幾年來以轉譯經典名作的人物故事為題材的扎染作品越來越多。這種扎染作品強調以多變的扎染技法轉譯經典形象。如圖3,作品選材于古典小說《水滸》中的武松打虎這一經典故事場景,畫面以暗紅色為底色,渲染了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烘托了血雨腥風的場景。整幅作品主要以深度刻畫人物面部表情、老虎毛皮質感為亮點,采用了大卷上、平縫、小帽子等扎結手法,輔以手繪,多次渲染整個畫面生動傳神,精湛卓越的扎染技法表露無遺。
圖3圖5再如圖4,作品《水滸一百零八人物圖》,用扎染工藝表現水滸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是根據書中的經典故事場景設計的動作形態。一百零八個人物從衣著、表情到動作、形態各不相同,在十多種扎染工藝的基礎上再使用手繪、剪貼的手法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整幅作品以紅棕色做底,人物主要使用的是淡紅、黃色和橙色。畫面氣勢恢弘,色調統一,具有很強的正面渲染力。工藝上多種扎結染色方法的使用,產生了豐富的肌理變化和暈染效果。整幅作品層次感清晰,是兼工帶寫的中國畫畫法在扎染藝術中的靈活運用。
圖43工藝小品形式多
扎染源于民間源于生活,很多設計者們秉著“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態度,在扎染設計時并重扎染作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這種指導思想使得扎染藝術品既能夠適用于一般生活,符合國際國內的市場需求,又能夠脫離一般的工業產品,向工藝小品和藝術欣賞品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沿海地區旅游業開發,帶動南通地區旅游消費品產業也得到發展,旅游紀念品的需求為扎染工藝提供了新的市場前景。現在市場上流行的扎染工藝小品主要有服飾、絲巾、背包、窗簾、壁掛、掛軸、屏風、長卷和室內軟裝飾品等,形式載體的豐富多樣,為扎染藝術更好地融入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路徑。
4自主創作初探索
扎染的藝術性集中體現在它色彩的色暈之中,表現在肌理的結構之間。受到近代繪畫藝術的影響,南通現代扎染藝術設計者中有部分人開始嘗試以現代扎染技法作畫,借鑒其他畫種的藝術語言形式,結合豐富的扎染技法,形成色彩斑斕、肌理迷離瑰奇的畫面風格。
作品《豆蔻年華》(如圖5),結合了卷上、平縫、小帽子等多種扎染技法來表現八位少女人物的服飾,有的是點的隨意排列,有的是以點成線,有的是扎結了整個面來表現服飾紋理。畫面色調統一,構圖飽滿,人物形體的刻畫展現了作者扎實的繪畫功底。
扎染工藝單純以色與色的對比變化,衍生出光怪陸離的暈染效果,以純粹的形式透露出無限的趣味。南通扎染不僅具有技法多樣、色彩豐富、肌理變幻無窮,這些扎染的普遍藝術特征,還憑借其高度自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靈活多變的藝術表現形式,形成了南通扎染自成一體的藝術魅力。作者簡介:陸雯(1988—),女,江蘇南通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