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問題,得出室內設計只是在建筑范圍內獨立開來進行研究,沒有考慮工業化生產與設計。從人們的視覺心理和感知出發,提出了如何提升室內空間和逸性的方法,努力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質與品位。
關鍵詞:室內空間;和逸性;工業設計0引言
建筑從最初遮風避雨、抵御猛獸侵襲的庇護所到現代舒適的溫馨家園,人類的居住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意識的提升,人們對室內空間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為注重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等。高科技的發展使我們對改善室內環境條件有了科學依據,如現代室內地暖、水路和電路的管道以及融入墻體的空氣調節系統等大多與建筑合為一體進行設計,在小層面上達到了產品與建筑融合的特點。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出現了許多代表著未來人類生活方式的“新型室內建筑”,其中有將建筑與產品統籌構造的案例,如意大利館采用新型材料來滿足建筑采光、氣氛營造等多重功能;英國館的墻體由一根根丙烯酸細長管構成,經過材質本身的折射處理為室內提供柔和的照明,到了夜間,每根管子端頭的LED提供夜間照明。這些將室內照明系統與建筑巧妙地融為一體。然而在大環境之下,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大多數產品和室內空間都是分開來獨立地進行設計,并不能統一的作為整體來設計,并進行工業化生產。因此,如何協調“人—空間—環境”的關系,通過合理的設計將空間中不和諧的因素組織成為舒適的室內環境,這是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的重點。
1室內空間的和逸性
在進行室內空間的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建筑與產品的和逸性因素。室內產品,環境應達到最佳的和諧程度,這樣才能創造出更為合理,舒適的人居環境。“和逸性”是指滿足于消費群體的某一產品(包括物化的和非物質化的),能夠達到消費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即讓消費者具有品味和價值的享受。[1]
設計的任務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用戶的生理、心理、行為的研究出發,將產品與環境融合為一個和諧有機的整體,以此來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住在城市鋼筋混凝土方盒子中的人們越發追求產品與環境整體的和逸性,對未來家庭室內空間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從細致的分析使用者的生理訴求以及心理訴求,將室內居住所需的產品以及室內環境相融合,從而達到人使用舒適的目的,進而改善室內居住空間的和逸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2提升室內空間和逸性
工業設計是以當代的科學技術成果為依托,以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為前提,以創建和不斷提升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品質與品位為最終目標的一種規劃行為。[2]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發展和現代科技的進步,室內空間設計以新的形式不斷完善,這也直接影響到現代室內設計創作的發展和演變。工業化時代室內空間和逸性有如下特點:(1)由于現代工業的發展,高科技建筑產品和設施的應用使室內空間也可以通過工業的批量化生產,進行室內空間裝配化與標準化的設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2)在室內空間中,采用美學法則與現代空間造型、現代材料、結構技術相結合,是室內空間設計中新的理念與方法。
室內空間使用者的年齡、性別、興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購買能力等都有著很大的聯系,所以,在對室內空間的規劃設計中,應考慮到不同人群所具有的不同生活方式以及觀念,從而根據特定的人群進行其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的分析,規劃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品位的室內空間環境。設計心理學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手段去研究決定設計結果的“人”的因素,從而引導設計成為科學化、有效化的新興設計理論學科。[3]從建筑和室內設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設計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在現代社會生活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價值觀與審美觀的改變,促使設計師必須重視并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裝配化與標準化的結果必然轉向智能化趨勢。在室內設計中采用一切現代科技手段,以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實現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的同時,達到產品與建筑的統一,如摒棄以往各種燈具、空調等市內產品的選用,使用新技術和開發新材料將照明系統與空氣調節系統,將其與室內空間合為一體,從而創造出和諧的空間環境。
同時,我們需要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從色彩帶給人的舒適度上來改善人們的視覺感知,從而提升室內空間和逸性。不同的人群其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觀念有著明顯的差距,在對室內空間的色彩進行選擇時,應該在考慮個人愛好的基礎上,兼顧色彩的科學性。通過調查發現,人們在對室內空間色彩的選擇上大多數習慣淡雅的色彩,其不僅可以緩和用戶情緒,帶來擴張、后退的視覺感受,讓人覺得空間比實際更大一些,更給人一種舒適、愉快的心理感受。
3結語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追求是全方位的、高水準的。這就要求設計師要有綜合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的技術理論來詮釋現代意義上既安靜舒適又自然和諧的室內空間,設計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環境。參考文獻:
[1] 樊超然.工業設計概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 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
[3] 譚寧.解構設計心理學——設計心理學發展思路探微[J].北京報刊發行局,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