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萍
)摘要:“構成”是一種關于認識與創造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對造型藝術設計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從造型、審美的角度來對書籍裝幀進行設計,這是“構成”理念的主要體現。以它新的理念與形式為落腳點,不斷對色彩設計進行創新,從而獲得一些設計面貌,這是設計者必須要負起的責任。
關鍵詞:三大構成;書籍裝幀;應用法則平面設計過程中,“構成”指的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設計元素進行重新組成,站在形式美的角度來對設計元素進行分解、組成,通過這種方法來創造自己想要的新形象。在書籍裝幀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形式美的法則。
1三大構成的內容和原理
同樣或類似的形態與骨骼在多次出現的時候具有連續和規律的特點。重復構成指的是把眼睛看到的形象進行更加有秩序和整齊地組合,使組合后的畫面表現出統一和節奏感較強的效果。例如,設計某手冊的裝幀過程中,作者選用“三角形”的主題元素,不斷地對半圓、長方形等其他幾何圖形進行整合,形成一些特定的組合形式,使裝幀效果表現出自由活潑的特點并且在視覺上還有一個收攏和延續的現象,這就是這個裝幀設計的創新之處。要按構成的要求與書的封面風格把自由奔放的字體看作是點、線、面進行排列組合。單個的字是一個點,多個字組成一句話這就是線,較多的字組成一個段落就是面。設計是必須要強調書名一定要是清晰的,這能夠很方便的被辨別與讀取。例如,《朱熹》這本書的封面用毛筆書法的三個筆畫撇、點、捺分別作為三冊書不同的符號特征,在整體一致的情況下又有明顯的區別。在對書的內部進行設計時,作者把文武線當成框架去用,使書籍的裝幀有更加顯著的傳統特色,并且在框架中寫出粗細區別較大的文字符號和線條。粗線有穩定墨跡的效果,細線和自由的毛筆字對比比較鮮明,在擴展和收斂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平衡?,F代的書籍裝幀設計過程中對封面材質的選取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材質不同,封面所表現出來的肌理與質感也是區別很大的,創新、合理的應用材質,有時會收獲意外的驚喜。肌理自身的美學特征和質地之間的區別形成鮮明對比,能夠打破以往封面設計的單調與呆板,增加封面的視覺效果。如果用皮革作為材料,豬皮的特點是皮紋粗糙程度不同,它能表現出封面文字的粗獷;羊皮的特點是柔軟,時間長了容易被磨損;牛皮的特點是堅硬有韌性,加工起來沒有前兩個方便,比較適合在設計那些大開本的封面時使用。質地較好的皮革,皮紋與色澤讓人看起來有一種舒適的感覺,經過燙印凹凸效果比較明顯,在多種類型的封面材質中有很好的可比性。在《馬克思手稿》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中,制作者使用木板、牛皮、金屬和雕刻這些工藝創造出新型的封面裝幀設計。另外,還有紡織物也是裝幀設計時經常選用的一種材料,種類有棉、麻、人造纖維等其他機器織成的,還有天鵝絨、滌綸等這種化學纖維織成的。除以上之外,書籍裝幀設計中用到過的構成還有近似、特異、密集等方式。
2書籍裝幀設計的根本內容和選取主題
根本內容是指事物自身本來就有的根本屬性。對于書籍裝幀設計來說詮釋、歸納文字,讓讀者能夠非常直觀、快捷和準確地看到、看懂書籍封面和書籍的大概內容。裝幀設計所要表達的是書籍內部的內容,根據書籍的精彩章節、主要人物、表達思想為基礎進行裝幀設計的創作。裝幀設計是書籍內容的一個濃縮或一點形式的表現,他比書籍內容所表達的要高出好幾個層次但卻又跑不出書籍內容的范圍。這就是說不管設計者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都要始終忠于書籍內容。忠實于書籍內容是設計者最先要考慮的問題。但這并不是在限制設計者的創作,而是給出了一個非常準確和直接的創作著眼點。通過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分析設計者能夠展開思考,通過夸張的藝術表現,設計出既能很好地表達書籍內容又有自身特點與樂趣的裝幀結果。此外,這種忠實性也能夠鍛煉設計者對書籍裝幀的設計水平,在忠實性相同的情況下站在不同的方面去尋找創作出發點,使設計者對設計思路不斷創新。例如,《生活百科》這本書,它的書籍內容是人們生活中的知識,在進行裝幀設計時,形式和內容要依從人們的生活感受去立意,如果個性感很強是很難讓讀者喜歡的,當然如果裝幀設計非常平庸又體現不出設計水平和審美效果。這要靠設計者用自己的經驗去把握,從普通形式中找到特殊并適合自己表達的,這就要求設計者有較高的創作水平。裝幀設計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多原因的復雜工程,要做到對書籍內容的提取,就要求設計者有較高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和藝術素養。像那些專業性很強的書籍,只有設計者達到了相應的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夠設計出優秀的封面裝幀作品。對于裝幀設計的主題,它是書籍封面的靈魂。讀者要看一本書首先是用眼睛看到的書籍封面,這就取決于裝幀設計的效果。設計主題雖然是人主觀意識的表現,但是這不僅僅是裝幀設計者的主觀意識,這種意識還要能被眾多的讀者所理解,也就是說要跟他們的主觀意識達成一致,這不僅是和書籍內容的溝通也是和眾多讀者的溝通。裝幀設計不是創作者在感情上的宣泄,而是通過對書籍的定位、評價與分析。具體操作是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對讀者群進行定位。書籍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媒介,要認真考慮書籍的性質與作用,定位讀者群是兒童、某一行業、大眾。第二是對書籍功能進行定位,進行裝幀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書籍的功能,是作者抒發自己的感情,還是表明觀點,還是述說萬象由讀者去品評。第三就是對書籍適合的市場進行定位,選擇經營方向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需要做什么樣的廣告。要吸引更多的讀者就要跟他們建立感情上的溝通,這就要求讀者不斷地總結生活經驗。
3立體構成方式在裝幀設計過程中的運用
書籍是六面體形狀的,當人們翻開書籍時就產生一種動感交流形式,這時立體感的存在效果是很顯著的,書籍設計不僅僅是針對封面,還要有包括時空的整體形態,而且這種形態要貫穿于各個方位,這是現代裝幀設計的重要要求內容之一,也就是說就像建造一座立體的建筑那樣。立體構成指的是把選好的材料跟形態要素結合起來,按照相關的美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立體造型,在三維空間內把造型要素按照相關規則重新組合成具有美學特征的立體樣式。書籍設計從深層次上也是一種造型活動,不只是封面設計,還有封底、書脊、勒口、環襯頁與扉頁等多個部分,這就是書籍的外表與內部。立體構成能夠表現書籍在精神上的力量,設計者要注意把它的原理合理的用到裝幀設計中,逐步培養自己在平面與空間、空間與立體、立體與其綜合這些層面上的漸進思維。
4總結
書籍裝幀的設計創作是很復雜的,包括封面的紙張與材料;開本、字號、字體的選擇與確定;設計版式,裝訂等環節,要在這項繁雜工程中找出重點方便對設計創作問題的解決。設計觀念也隨著社會和書籍行業的發展而進步,這種進步也提升了書籍設計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擴展了設計空間。書籍設計正在向多項性的方向發展。參考文獻:
[1] 張靜.探討書籍裝幀中版式設計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2013(1):107.
[2] 盧向往.淺談書籍裝幀設計中“形與神”的和諧統一[J].裝潢設計,2011(8):2830.
[3] 姚靜萍.傳統書籍藝術對現代書籍裝幀的啟示[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49151.
[4] 趙迪.中國現代書籍裝幀形態變異的審美取向研究[J].黑龍江: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