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超
摘要:美術作為國民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的重要體現,本文針對海南省部分中小學的美術教育現狀通過實習以及走訪調查分析得出的反饋情況,也根據實際情況,對今后海南省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出幾點設想和建議。
關鍵詞:海南;美術;教育;發展0引言
美術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及其成果,是對生活的一種能動的審美的反映。美術作品是基于客觀現實之上的人的內在生活(思想、觀念、情感)的物化形態。有幸來到海師附中高中部以一名美術實習教師的身份給同學們上課。在入手高中二年級《設計》教材,《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境或基于傳統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課的教學現狀并不樂觀。
1高中美術課的教學現狀
高中美術課的現狀,反思教師創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很多實習生或在職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他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于實際教學時間不長、經驗不足等,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于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當前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由于非統考科目,高中美術課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學生做其他學科的作業或打瞌睡等的情況。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調味”課。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每班每周一課時,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地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縱觀以上種種現狀,應該面對現實,不斷反思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狀。
2高中美術課的教學對策
(1)提升教學理念,師生共同發展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例如,在學習《象征的藝術——標志與視覺識別系統》這一課時,我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讓學生在本課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品,然后把他們分成相應的若干組。2)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欣賞和討論。3)請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發表對作品的評價。4)教師作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發表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或改正。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全班進行探討。6)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進行更廣泛的欣賞實踐。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于同一作品很可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于學生經驗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其次,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既要組織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又要主動而坦誠地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此外,還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可以從網絡上查找到很多相關的學習資料,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資料,既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2)展示學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不僅存在于藝術殿堂和博物館中,也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不僅有繪畫、雕塑等以觀賞性的為主的美術,更有如建筑、工藝設計等滲透到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實用性美術。在教學初期,教師應讓學生對美術的范疇和功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充分地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美術對自身素養、能力、心理乃至整個人生的重要影響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設計的積極性。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設計,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
(3)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時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齋滕喜博稱提問為“教學的生命”。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創意的魅力——招貼設計》時,教師先設問:“一幅好的海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初步認識到一幅好的海報。接著教師再問“在你所居住的環境中有招貼畫張貼嗎?”“它們都是為何種目的而設計?”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逐步了解設計師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文化與內涵。此外,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例如,在欣賞外國現代招貼畫時,就可以讓學生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想,跟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些帶有各種創意的商業招貼和文化招貼。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代教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藝術手段。再如,設計POP手繪時可采用多媒體技術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演示設計繪畫工具的使用方法,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創設課堂情境,為接下來開展學生的自主創造奠定了基礎,無形中也加強了美術、語文、英語等學科之間的聯系。
人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地引入音樂,可以起到調動情緒、豐富感受、創設氛圍的作用。例如,在欣賞設計作品時,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一邊會使人的視覺、聽覺乃至整個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體驗,繼而能幫助欣賞者對作品做出更準確地欣賞和評價。總之,要改變當前中小學美術課的不良現狀,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善于挖掘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藝術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使美術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
3結束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關系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科教興國戰略,就是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落實。這一戰略要求以教育為本,培養高質量人才,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我國的教育正向素質教育方向邁進,倡導素質教育,就必須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海南美術教育的發展還是很有條件的,我們相信,海南美術將會沿著一條實力化、特色化、規模化的方向平衡穩定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