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君

摘 要:項目開發和管理中一直存在著種種不確定性,嚴重影響著項目的順利完成和交付,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充分識別項目風險,通過列表和排序,并采取各種應對措施,將項目風險降到最低,最終將項目完整的交付。
關鍵詞:項目;風險管理;應用
1 前言
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多種多樣,風險的大小以及重點各不相同,項目管理人員應當充分考慮,認真分析,在考慮風險損失和合理的風險應對成本之后,選擇采用合適的風險應對計劃,避免因風險造成各方面的重大損失。規范化地控制影響項目成功的風險,目的就是將項目風險識別、描述和消除,以免它們威脅軟件的成功交付。
2 風險識別
根據項目的性質,從潛在的事件及其產生的后果來檢查風險。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后,分析它風險級別,然后確定主要風險出現所造成的最壞情況,同時確定主要風險出現的機率。進行風險分析時,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確定性的程度和每個風險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為了實現這點,建立風險清單,清單上列舉出可能碰到的風險最重要的是要對清單的內容隨時進行維護,更新風險清單。
項目風險評估列表如表1。
3 風險應對
針對上述識別出來的項目風險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3.1 高風險應對
成立由校方和我項目部成立的項目開發組,對項目目標、項目定義、項目溝通、項目配合、項目基本功能、開發平臺、過程控制、審批簽字制度工作流程等確定下來,且對各階段的成果進行評審和確認。
對數字化校園平臺涉及的問題和主要業務流程,制定出需求調查計劃,確定調查的目的和調查內容,形成需求調查報告。根據需求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歸納,確定目標系統的業務流程,形成軟件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按照質量管理體系中需求說明書相應模板編寫。說明目標系統的業務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形成需求規格說明書后,和客戶溝通,讓客戶理解需求,確認需求。對需求分析、需求調查中和實際應用不符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使開發過程要以確定的客戶需求為基礎,避免在開發過程中頻繁的需求變更,使目標系統更加符合實際需求,滿足客戶的需要。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需求的變更控制非常重要,項目的開發過程應以需求分析為依據,在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根據需求說明書,列出系統的軟件需求項,根據軟件的開發情況跟蹤軟件需求的實現情況,保證開發系統實現了系統的全部需求。開發過程中的需求追溯同時在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及時的根據軟件系統所實現的功能回溯到系統需求,保證軟件系統所實現的功能和需求說明書的功能要求一致。如果對需求或系統流程有疑義,及時與校方進行溝通。保證開發過程的有序性和有紀律性。
由于項目采用第三方的軟件較多,這些第三方軟件內容都屬于項目依賴的內容,而且這些第三方軟件不是通過項目自身努力就可以達到和完成。關鍵依賴能否滿足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是項目實實在在存在的風險。提前進行數據接口的規范,尤其是單點登錄統一身份認證的標準制定,盡量減少第三方軟件的修改量,并保持第三方軟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方便第三方軟件的升級,共同協商聯調計劃,并一一落實。內部模擬相關的接口數據,提前進行驗證和分析。
3.2 中度風險應對
系統設計又是系統開發的第一步,系統設計決定系統的開發流程、系統的數據庫設計、軟件系統的模塊劃分,系統設計決定了系統的運行流程、系統的運行效率以及系統的適用性。
3.2.1 系統設計
系統總體業務邏輯、系統總體結構、系統總體功能,系統總體硬件網絡結構,軟件結構。
系統結構設計是根據系統的業務邏輯結構,系統的實際應用情況決定系統的軟件系統的架構,和硬件拓撲結構。
說明系統的總體功能,這個說明是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的說明,同時對軟件系統的功能模塊進行劃分。在硬件設備選型時應考慮系統的數據量、響應時間、系統的容錯能力、系統的安全性等要求。
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實現了項目的質量控制、工期控制,預算控制,并根據校方要求,按照總工期,進行項目的計劃分解,確定項目的關鍵路徑,合理調配各專業人員,確保項目按計劃圓滿完成。
3.2.2 需求變更多自項目管理者
盡快給用戶一個快速原型,啟發用戶的需求。加強各階段與用戶的溝通,對各個功能逐步完善,架構和設計都要考慮為變更而設計,而不僅僅是滿足當前需求。需求人員不僅僅是描述清楚用戶需求,而更多的應該是去開發用戶需求,去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
3.3 低度風險應對
對參與項目的軟件人員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決策者進行項目認知的培訓,加強用戶方參與項目的技術人員及業務人員的培訓,尤其是將業務流程及相關內容能和軟件開發人員無縫對接的培訓, 始終貫徹項目管理的標準流程。引入專家進行咨詢和監理。對規避項目需求階段的實施風險有良好的效果。制定文檔標準,建立文檔歸口管理機制,保證文檔及時產生,對所有工作進行細致的記錄,并經過項目主管的詳細審核,使更多人能夠按計劃進度完成自己的工作,對每個關鍵性技術人員配備后備人員,通過崗位互換,項目內培訓等多種方式進行風險規避,以確保人員離開后項目仍能繼續進行。
4 風險監控
項目管理者對風險的排序進行研究,并劃分重要和次重要的風險,對次重要的風險再進行一次評估并排序。對重要的風險要進行管理。從管理的角度來考慮,風險的影響及概率起著不同作用,一個具有高影響且發生概率很低的風險因素不應該花太多的管理時間,而高影響且發生率從中到高的風險以及低影響且高概率的風險,應該首先列入管理考慮之中。可以利用風險清單進行分析,并在項目進展過程中迭代使用。項目組定期復查風險清單,評估每一個風險,以確定新的情況是否引起風險的概率及影響發生改變。這個活動可能會添加新的風險,刪除一些不再有影響的風險,并改變風險的相對位置。
5 風險管理總結
對于影響項目的質量、進度、時間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管理,包括對外部環境因素與內部因素的管理,也包括對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理性因素與感性因素的管理。項目風險管理的內涵體現在:
5.1 全過程管理。項目風險的全過程管理,要求項目風險管理者能夠審時度勢、通過有效的風險識別,實現對項目風險的預警預控;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處理方法,對于項目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進行預控、化解,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并能夠總結經驗教訓,對項目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改進。
5.2 全員管理。項目風險的全員管理并不僅僅是對于項目運行全部參與方或參與人員的管理,而是要求所有的人員均能夠參與項目風險的管理。包括項目自身在計劃、組織、協調等過程中所產生的不確定因素的管理。人為的主觀影響成分較大。項目風險管理既是對項目全部參與方(人員)的管理,同時也是全員共同參與對項目風險的管理。
5.3 全要素集成管理。從項目風險管理所追求的現實目標或項目風險管理所需解決的根本問題,其主要涉及項目進度、成本以及質量三方面的問題。可見,項目風險管理的過程是一個在可能的條件下追求項目工期最短、造價最低、質量最優的多目標決策過程,且項目風險管理不能僅滿足于對單一目標的追求。這是由于項目的工期、造價與質量是三個直接關聯和相互作用的相關要素。
6 結束語
可以說,風險存在于任何項目中,并往往會給項目的推進和項目的成功帶來負面影響。不過,人們也無須恐懼風險,只要掌握風險發生的因果關系,風險完全可以管理。因此,關注項目風險,掌握風險管理的知識與技能,從項目組織、職責、流程與制度上建立一套風險管理機制是確保項目成功的前提與保障。
參考文獻
[1](美)Harold Kerzne.項目管理計劃、進度和控制的系統方法(第7版)[M].楊愛華,楊磊,王增東,肖艷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