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和網路資源廣泛地應用于中小學課堂教學,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自然學科要得到快速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結合也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該文就實際高中生物教學經驗談談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的應用、正確使用方法和課件制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高中生物教學 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c)-0042-01
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對廣大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多媒體技術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不僅使教學視聽化、形聲化,而且使課堂的直觀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活化”了教材,所以倍受廣大同行的歡迎。那么如何正確看待和理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呢?
1 通過多媒體,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視頻、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于一體,可以靈活地把它們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向學生傳遞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人機交流的多媒體教學環境,較好地完成教與學、學與練的全過程,具有極佳的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使教學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組組動聽的聲音,一段段動態的場景,一串串跳動的文字,使生物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有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一節中,我們安排展現植物生命活動現象的錄像5~7個,有豆芽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有李花、杏花的競相開放;有向日葵朝氣蓬勃的迎著太陽轉動;最后是一個植物生長的動畫……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
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許多問題不能深入開展,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夠充分,而網絡都能彌補課堂的不足,學生通過人機協作進行自主探索的同時,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各種形式的協作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將各自學習的結果進行網絡交流。它不但提供了師生、生生進一步交流的渠道,還能使交流變得平等融洽,減少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利用網絡資源,學生在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自己的思想,學習的個性充分發展,學習的能力逐步提高。同時,教師運用網絡技術創設交流學習思想的學習討論區,結合傳統的語言交流協商,營造出嶄新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了表現自我的時間與空間。
3 用網絡資源制作資源型的生物教學課件,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因為只有使用者自己明白在一些教學細節中應該注意什么,使課件與自己的教學融為一體,真正達到使用課件輔助教學的目的。
學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自己開發課件,運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輔助教學,既能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重師生交流和活動。應重在準確、簡捷和恰到好處的教學實用性。如遺傳與變異;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大部分生命現象都有著復雜的生理過程,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遺傳與變異等,學生不可能直接接觸這些結構或觀察到其具體的生理過程。過去這些內容主要靠教師的講解和利用一些圖片示意,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多媒體技術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點,從結構到生理等展示得直觀、逼真,使復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學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4 擴大教學容量,加強思維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它的直觀性;圖文聲像并茂;動態性;可重復性;針對性;大容量性等這樣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用動畫把過程聯系起來,省去畫圖時間,還可以利用AUTHOWARE把動畫和數目變化同步,便于學生的理解,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的運用要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實驗性學科的生物學,要不斷加大實驗教學的總量,創造條件開展實踐活動。同時,由于課件的形象、直觀,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講必修課本《有絲分裂》一節。雖然本節課內容看似不多,實際上它聯系到了以前的許多重要知識點,不將這些知識復習到,本節課的知識很難理解??墒前磦鹘y的教學方法,將以前的知識點全部復習,時間是很緊張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這一矛盾得以很好解決。其超大的信息容量使舊知識的復習系統而全面,與新知識的學習成為一個連貫系統的過程。同時由于形象具體、清晰明了的信息顯示,使學生通過思維推理就可明白有絲分裂的實質和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并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習效果。
5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關鍵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教育思想。一定要明確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要在“輔助”上下功夫。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用教師設計好的課件,利用“人機對話”來進行探究式學習,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的學習水平與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自主的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與方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學習”及“發現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如在“生態環境”一節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鏈接或網絡的“關鍵詞”搜索功能,自主查找環境污染概況、森林的作用、自然保護區等,在完成了信息的再加工過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網絡、文字、語言等媒介,設計課件,通過小組協作,大家交流,取長補短,成果共享,這就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質量,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只要我們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將來的多媒體就和掛圖、模型、標本一樣,成為生物學課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和學習用具。
參考文獻
[1] 中學生物教學參考.
[2] 生物學教學.
[3] 張仲林.網絡資源在農村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的探討.
[4] 許桂花.多角度多層次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3(6):150-151.
[5] 劉樹安.傳統教學與多媒教學的比較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9):45-46.
[6] 劉珍芳.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反思[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4):131-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