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 要:官兵學歷起點的高低,決定著部隊現代化建設起點的高低。學歷起點越高,綜合能力越強,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速度就越快,質量效益就越好。
關鍵詞:提高學歷起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14-01
人才是興國安邦之本,也是建軍強軍之本。部隊要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圓滿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而提高官兵學歷起點,則是加快部隊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基礎和捷徑,學歷起點越高,綜合能力越強,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速度就越快,質量效益就越好。
一、調整兵員征集政策
國外的研究表明,較高的軍人素質意味著較低的新兵淘汰率、較短的訓練時間和較高的工作績效。低素質的軍人越多,軍隊的規模越大,部隊所需的訓練成本也隨之增高。而高素質的軍人學習先進武器裝備的速度較快,在訓練和完成能力更強。正是基于這樣的的基本認識,提高兵員的學歷起點在我國已經成為共識。目前,我國征集兵員的學歷水平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是將征集兵員的學歷水平確定在應屆大學畢業生;有很多人建議以應屆大學畢業作為兵員征集的對象,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作為征集對象主體的補充,適當考慮征集少量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第二種意見則是將征集兵員學歷水平確定在應屆高中畢業生,并且是要獲得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根據目前現狀,我國現在完全有能力、有實力把應征青年的學歷水平確定為普遍兵員一二類本科大學生畢業為主,專業技術崗位的兵員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為輔。因此,應當進一步調整改革兵員征集政策,不斷提高戰士的學歷水平,在今后10年,部隊要逐步把大學畢業生士兵比例提高到50%,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比例提高到20%,高中生比例控制在30%。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義務兵征集階段,一些專家不贊成在大學在校生中征集義務兵。原因在于,大學在校生義務兵集中在大學生一、二年級,很多還是高職的學生,他在知識和能力方面與普通高中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家庭經濟狀況較為困難,入伍主要目的是為獲得入伍補助和優惠待遇。他們最終的目的不是留在部隊,而借此機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完成自己的學業,并不能真正改變我國現有兵員整體水平。
二、調整干部征召政策
當前,部隊干部主要有五種生長方式:一是通過高考招收應屆學生到警校上學;二是從戰士中選拔優秀人才到軍校培養;三是接收地方大學生當干部;四是優秀戰士直接提干;五是招收國防生。雖然,干部學歷層次提升很大,但與部隊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求還不相適應。目前,世界主要國家軍官已普遍達到大學文化程度,其中美軍軍官已100%達到大學本科文化,碩士、博士比例已達到38.4%。與外軍相比,目前部隊官兵科學文化素質差距十分突出,軍官大專以學歷才85%,全日制本科只占24%,博士、碩士比例不到2%。對此,應審時度勢調整改革部隊干部生長方式的政策:一是通過高考招收應屆學員和國防生的政策應繼續,并把比例擴大至70%;二是部隊內部院校招生,僅限于入伍畢業大學生,這類比例控制在20%;三是停止招收本科(含)以下學歷大學生直接入伍當干部,碩士以上學歷或特殊人才直接當干部政策可以繼續,并擴大招收數量,這類比例控制在10%;三是大幅度減少戰士提干數量,并原則上從大學畢業生或極少數特別優秀的高中生產生,比例控制在5%。停止招收本科(含)以下學歷大學生入伍當干部,主要是考慮解決“同學不同身份”的問題。當前,同是大學生入伍,有的是干部,有的是非現役文職人員,有的是士官,有的是戰士,身份比較混亂。由于部隊干部具有國家公務員的性質,所以部隊應當把接收大學畢業生,納入國家公務員考試體系,借公務員考試的嚴肅舞臺,提高從社會招收軍官的公平性。今后大學畢業生入伍,一律先當戰士服兵役,在服役期間參加統一考試,考上干部的當干部,考上士官的當士官。這樣,既能解決大學生依法服兵役的問題,又能解決大學生入伍身份不同的問題,還能健全完善大學生干部成長周期和考察培養甄別人才機制。
三、調整士官選拔政策
士官隊伍是部隊建設的重要力量,是“五支人才隊伍”建設的大頭,在部隊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支點”作用。據統計,部隊士官比例已經達到40%,培養高素質的士官人才隊伍已經成為建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西方主要軍事強國,士官學歷層次較高,大多是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具有比較專業的素質能力。我軍士官的選取,主要是從服現役期滿的義務兵中選取,由于義務兵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對應所選士官的素質也難以保證。
四、調整專業技術人才引進政策
引進人才是解決人才急需、提高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的一條捷徑。部隊人才數量規模偏小,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這幾年,部隊在引進人才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克服困難,有計劃有重點地抓好人才引進工作。尤其是對高層次人才,要采取超常措施,開辟“綠色通道”,大膽吸納引進。今年幾年,要確定每年引用的碩士、博士數量,尤其要著眼于圓滿任務以及信息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引進和培養新型信息技術人才力度,以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局部躍升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提高。對因客觀條件制約、一時難以引進的人才,可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采取聘請、聘任、兼職等辦法,聘請地方高層次專家學者到院校、科研單位講學或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攻關,聘請地方精通信息化設備和網絡的技術人才,擔任技術顧問,為部隊培養相關人才,返聘有專業特長的離退休干部從事教學、科研、醫療、編研等工作,使其為部隊建設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