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阿寶
摘 要:筆者分析了專業數學教師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總結出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途徑——只有積極研究,勤于反思,樂于交流,善于學習的數學教師才能成為專業的數學教師。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86-01
數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在信息社會中,數學在商業、財政、健康和國防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顯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人們的數學能力也日益受到重視,數學能力的培養重在數學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數學教師隊伍是數學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振興數學教育培養數學人才的關鍵。目前,有些小學數學教師是中等師范學校畢業,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數學專業知識培訓,他們的教學知識主要是來自自身的工作經驗或反思,以及他們和同事的日常交流。關于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筆者認為:
一、重視職后培訓,幫助數學教師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皮亞杰認為:學習過程是不斷建構其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過程。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試想,我們的教師都沒有建構一個完善的數學知識結構,何談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可以采用“小建構”和“大建構”兩種方式來幫助其建構知識。
1、小建構
教師對所執教的當前教材的建構,主要采用“綜合——回歸——再綜合——再回歸”的模式進行培訓。開學前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集體綜合測試本冊教材的期末試卷,測試結束后,指導教師把每道練習題回歸到每個單元,全面了解本冊教材的知識點,使教師們對全冊教材有個初步認識。然后運用同樣的方法綜合測試每一個單元的綜合試卷,之后把試卷內容回歸到每一個課時,完成第二次“綜合與回歸”的過程。在培訓的過程中引導教師找出本冊教材和各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大家集思廣益,尋找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2、大建構
教師對整個小學數學知識的建構,可以采用“實踐提升——再實踐”的模式進行培訓,培訓前我們可以對小學知識進行分類,每一次培訓和教師們研究一個范疇,根據研究的范疇再設計份練習,讓教師們先實踐,實踐后把知識歸類提升,之后再在課堂中進行實踐,改進自己的教學。就拿“數與數的運算”的建構來說,培訓前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小學階段共接觸過哪些數?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2)說說這些數的意義?(3)小學階段學習哪些運算?這些運算的意義是什么?
在第一環節實踐中,教師們絞盡腦汁,想到了學過的數的種類,但對于分類卻很盲目,在大家經過了思考之后,一起對知識進行了提升,了解了數的種類以及之間的關系,明確了各種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一位低年級的教師動情地說:“我明白了乘法的意義是表示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所以我在教授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有的教師說:“稀里糊涂教了這么多年,一直以為數包括整數、小數、分數,今天才明白小學階段的數就包括整數和分數,小數只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方式。”
二、加強學習,鼓勵數學教師轉變身份
1、研究者
由于教學情景的不確定性,所以數學教師不僅要是一個實踐者,更要是一個研究者。既要“思先于行”,又要“以行促思”。斯滕豪斯認為,“教師是教室的負責人,而從實驗主義者角度來看,教室正好是檢驗教學理論的理想實驗室。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認教師充滿了豐富的研究機會”。專業的數學教師不應該將課堂看成是低水平的演練,而應該將自己的課堂組織成為大的探索,自主地進行一些數學教育改革試驗,努力探索新型的、高效的、低耗的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數學教學方法。通過研究經歷發現的過程,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建立更好的數學知識體系,發現一些數學知識背后普遍的聯系,還可以給出某些問題的新解法,發現并證明某些新的命題,提出某些新猜想新命題。
2、反思實踐者
數學教師不僅要是一個研究者,還應該成為一個反思實踐者。杜威認為,“教師對于教學應該提出適當的懷疑而不是毫無批判的從一種教學方法跳到另外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對實踐進行反思”。所以作為專業的數學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對自己的信念系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數學知識系統、背景因素進行反思,從而使自己處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作為反思型的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新課標中提出了許多針對過去數學教學中不足的新理念,例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自主探索”等等。只有教師真正地參與到課改中,不是唯上、唯書,而是通過實踐反思,實事求是地對課改作出客觀的評價,新課改才能取得成功,我國的數學教育才會蓬勃發展。
三、團結協作,建設數學教師共同體
除了來自于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反思之外,平時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也是數學教師專業知識的重要來源。所以,建立數學教師共同體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要條件,數學教師共同體的建立彌補了以“個體戶”為主的不足,有助于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識的拓展。一個年級、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的數學教師都應該形成自己的數學教師共同體,應該進行更好地交流與合作,形成良好的專業技術文化。教師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對專業實踐的研討,應該為創建數學教師共同體創造條件。例如,強化對新教師的以老帶新的計劃,所有的數學教師在同一個辦公室里辦公,舉行定期的學校或地區的數學教師研討會等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跳出自己狹隘的空間,實現最佳的專業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要實現數學教師的專業化,要加強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從教師本身來講必須做到積極研究,勤于反思,樂于交流,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數學教師才能從一名“教書匠”轉換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師,也只有這樣我國現階段的課程教學改革才不會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