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鋒
摘 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主體,它決定了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可能與限度。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了現行語文課一個探索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61-01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主體,它決定了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可能與限度。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了現行語文課一個探索的主要問題。
一、讓學生熟悉課文和材料
課堂教學就好比是一場“戰爭”,在開戰之前,我們必須充分掌握對方的情況。學生對課文,對教材也應如此,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懂學會。因此,不但要求老師能非常熟悉地掌握教材,而且學生也應如此。但是有很多學生在講課之前只是隨便瀏覽一下,或僅僅是“把課文當故事看看”,沒有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之中如何克服這一缺陷呢?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熟悉課文和材料。
1.嚴把預習質量關
課前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讀,感知全文,從而具有初步的感性認識。筆者教學中設計成初讀、自讀、質疑,要求學生把疑問、體會寫在預習筆記本子上,還不時地進行抽查,這樣嚴把預習質量。
2.細讀、品讀
開講前用幾分鐘細讀、品讀,以補充語文課預習中的不足并達到預習達不到的效果。初讀,一些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少同學對文章根本就沒有細細品味過,對其中的重點組塊感悟浮淺,甚至不懂得問題怎么回答。我們要讓學生很好地熟悉課文、材料,使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如果問一個資歷較深的語文教師,語文課怎么上效果更好,他會說讀,讀,讀。這話有一定道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多讀,可以逐步達到“知己知彼”的程度。也許存人會認為多讀會浪費時間,不,“磨刀不誤砍柴功”。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先把課文看上兩三遍,甚至更多,以便熟練掌握課文。多讀是達到“熟”的最佳手段。比如說我們上高中語文課時,可以結合課文,結合中學生的喜愛,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去讀,去思。比如說教學魯迅先生的《祝福》,讓學生粗讀,再細讀,爾后又品讀,學生已經對《祝?!返膬热荨⑺枷胄?、藝術性有了一些了解。但還不夠,語文教師可以利用DVD光盤,播放《祝?!返碾娨暺?,再配上老師的解讀。此時此刻,學生的讀有了一個更高層的深華,這樣產生的讀,就能充分地體現學生自主讀的作用,學生已能感受到自主讀的愉悅。
語文新課程標準是十分注重多讀的。齊讀,自由朗讀,讓學生提前去感受、理解、欣賞,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并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聯想與疑問。如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語文教師可以提出教學建議一上課就可以讓學生自讀,不必先激發閱讀興趣,學生自然會越讀越奇。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在自由、輕松、和諧的環境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1.多讓學生獨立思考
我們經常聽說學生學語文一聽就懂,一做就懵。有時老師越是講如何做,如何理解,而學生越是糊涂,原因在于學生只循老師的思路而未能開發自己的思維。為此老師要先出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以開發他們的思維,然后再講解。這樣比教師直接講好得多。這是因為學生開發了自己的思維,動腦筋思考,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曾說:“要用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給予提示,給予時間,不滿足于問題的解答,應追求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2.加強自由討論
自由討論是不可少的課堂教程,它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是整節課學習的高潮,思維的高潮。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使學生敢想、敢說,通過討論激發思維的火花,通過答疑明辨是非,加強了自由討論的學習形式,學生面對學生敢于直言,敢于說對,敢于說不對,敢于開誠布公、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雖然每個同學的看法或答案都不可能是準確全面的,但在七嘴八舌中,都示演了大腦的分析、比較、綜合、整理,對各種信息進行了評價、分析、篩選或優化,既培養了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和觀點的品德、作風,又補充了自己答案的不足。通過學習別人的語言,豐富了自己的詞匯,提高了語文表達能力,養成了自己虛心學習的好思想,好作風。
3.重視新課點撥
新授、點撥是老師必要的講解教程。唇槍舌劍的討論留下了問題,學生也到了“悱”、“憤”的程度了,對課文的內容也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這時老師對一些討論未決或爭論不休的問題,在與學生共同探討中,適時加以點撥以達到較圓滿的效果。新授、點撥,重點是點撥,意在引導學生把思維的“弓”拉滿,然后讓他們自行去突破。可以附以表演、示范來促使學生之間發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比如說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可以先讓學生自讀,品味,聽《荷塘月色》的錄音播放。可以讓一些學生朗讀描寫部分,一些學生朗讀抒情部分,一些學生讀議論部分。從而讓學生在自主讀,自主聽,自主議,自主思中去領會朱自清的寓意,藝術特色。
三、重見學后拓展引導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我認為老師教語文,無非是領導學生練習看書、作文的本領……”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和創造。學完課文后,有的學生心神未定,有的仍在思索中,有的似有感悟。這時教師要抓住指導寫作的良好時機,加強拓展引導。語文教師可以抓著這一大好良機,讓學生寫作不同的講演性文章,或寫政論文,或寫評論文,再結合課文的思想性,寫作特點,加心點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