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本應是趣味橫生、充滿魅力和激情的,但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語文在學生的主次選擇中被拋到了次要地位,加之當前語文教學模式存在的固有問題,使得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氣氛奄奄一息,缺少趣味性,阻礙了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從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出發,對如何開展趣味性語文教學提出幾點看法,以期改進語文教學方式,激活語文魅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趣味性;魅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94-01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狀,即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以高考為核心的考試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功利性思想。由于語文學科固有的特點,高考語文成績很難的高分,成績不容易拉開差距,高中語文學科在學生心里的地位很低。如何改變這一尷尬的現狀,讓學生重新熱愛這門學科,使高中語文煥發出應有的魅力,這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提高語文課堂趣味性的角度試作一些探討。
一、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的審美
給高中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品味或幽雅或豪邁、或沉郁或飄逸、或諷刺或幽默的優秀文學作品,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詩化語言;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讓學生在審美鑒賞活動中主動提高審美能力;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王國,閱讀經典,豐富人生,可以讓學生的生命在閱讀中展現更多的精彩。
目前,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高中語文課堂成了無硝煙的另類戰場。課堂上到處是“拉網式”的知識點專項練習或“查漏補缺式”的專題技巧訓練,教材中那些充滿詩意,閃耀著作者思想與人格光輝的文本也被大多數教師異化成了傳授閱讀技巧和答題技巧的例子。由此可見,給高中語文課堂植人“文學昧”,讓語文教學實現“詩化”,對于中學語文教學是多么重要。
二、引入“生活味”,引導學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生活確實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生活猶如潮水,每時每刻都激蕩著我們的情感,刷新著我們的知識。教師只要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復咀嚼,仔細品味,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要想給高中語文課堂引入“生活味”,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各種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通過內引、外聯、對比等方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做、動腦想等實踐活動中,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能力。
三、融入“人文味”,鑄造學生的靈魂
一位科學家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就會不打自垮。”如今,人類的生存環境、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許多學生卻缺少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患上了“精神軟骨病”。而人文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過知識傳播和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的品格、氣質、修養,并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
高中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高中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豐富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人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在語文課堂中融人“人文味”,讓語文教學成為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四、導入“新聞味”,引導學生的關注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抓住時代脈搏,體現時代特征,將社會與人生緊密聯系在一起。語文課堂上,教師恰當地導入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聞類知識,可以創設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激情,陶冶他們的情操,激活他們的思維。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鼓勵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讓課堂這一小天地,成為學生的人生導航標。
五、注入“人情昧”,引導學生的情感
有人曾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而教材也“不是無情物”,它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高中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
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鮮活的語文“活水”已流到了語文課堂的門前,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身邊的小事,國內、國際大事都可以引入語文課堂,和課文里最恰當的情節、內容組接起來,來激活沉悶的、乏味的語文課堂,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入味,激活語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