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蓮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成為一堂課的成敗關鍵。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他認為教師一要提問,二要指點。由此可見,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之重要。
關鍵詞:課堂;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04-01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 提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成為一堂課的成敗關鍵。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他認為教師“誘導”一要提問,二要指點。由此可見,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之重要,無論教學組織形式怎么變,提問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藝術,設計有價值的、學生感興趣且能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對于整堂課的效果而言,顯得至關重要。
一、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提問目的要明確
課堂提問應具有明確的目的,而不是隨想而問。如課前提問,目的是為檢查學生對于上節內容的掌握情況,那么教師提問應緊扣上節所學內容的重點及學生易錯點進行提問,以便考察學生是否已掌握所學知識。同時要考慮到問題與新授課內容的關系以便引入本節所學內容,因此問題要精心設計,找到上一堂課內容與本節課內容的結合點,還要注意問題背景的鋪墊和情境的創設。如在《非洲的地形》一課中,在提問亞洲地形特點的同時,出示亞洲地形圖,讓學生根據地圖進行回答,并追問分析亞洲地形特點從哪些方面入手,那么我們本節學習非洲的地形,同學們應從哪些方面分析?由此引入對非洲地形的學習。再如課堂中,發現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可對該生進行警示性提問。此外課堂中提問,除可以考查學生對新課內容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引發學生對新問題的思考與探討,可以考察和鍛煉學生在短時間內對問題的解讀能力、調動和運用以往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清晰準確的語言或文字表達能力。
(二)提問既要準確又要有趣味性
課堂提問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從內容的重點出發,抓要點并把握好所提問題的深度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例如講《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時,問“我國冬季時南極地區是什么季節?”顯然有些容易,學生不需多想便能答上。若問“為什么我國選擇冬季而不是夏季去南極地區進行科考?”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所以課堂提問要顧全大局,深度應與中等以上學生認知水平相符。另外,提問的含義要明確,語言要精練,不要太羅嗦,不能含糊不清,摸棱兩可。
提問不但要準確還要考慮到初中生的年齡特征要有趣味性,對學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在學習“區時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提問“現在我們正在上課,你遠在美國的朋友是不是也在上課呢?為什么?”似這樣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三)提問的對象
教師向學生提問,要注意兩點:一是面向全體,二是區別對待。課堂提問,雖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數學生,但必須照顧到全體學生。教師應要求全體學生都要認真思考、做好回答的準備。提問時不要只問優秀生、忽略中等生、冷落學困生,以免造成“少數人表演,多數人陪坐”的現象;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個性特點、學習程度、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等的不同,教師的提問時應心中有數,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
(四)提問的語態和方式
教師發問時的語氣和態度非常重要,如“你以為如何?”“你同意嗎?”“你能告訴我嗎?”必要時可將提問延伸一次,以引入“緩沖區”,獲得更深對話的契機:“為什么要那樣?你怎么想起那種方法的?”如果再加上點鼓勵和期待,學生的回答可能會精彩:“還有不同的看法嗎?”“誰還有更合理的想法?”此外,提問方式不能太單調,一成不變。提問要多樣性、趣味性、啟發性相結合;初級簡單提問、中級簡單提問、高級復雜提問相結合;提問與講解相結合;記憶型、理解型、應用型等多種類型相結合;提問方式可以口頭形式,也可以書面形式;可以相對集中,也可有意分散;可讓個別學生作答,也可小組討論。
(五)巧用“追問”
課堂“追問”方式多樣:老師提出一個小問題,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接著追問幾個小問題,一般屬于跟蹤追問。反饋學生的思維過程的追問屬于因果追問,這類追問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最常見,它的優點在于能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課堂的追問必須是有效的,如果是無效的追問除了浪費學生的時間,別無它用。例如有的老師在課堂上為了得到自己對某個問題預設的答案,只會一個勁的用“還有呢?”這種簡單的追問方式,這樣只會使學生在老師的追問下絞盡腦汁地想出一些思維層次低的答案來迎合老師的問題。在地理課堂上設置有效的追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引發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確定,追問要為落實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重難點服務,要在關鍵點上追問。其次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追問內容難度要適宜,從易到難,層層推進,激活學生的思維。將一個較難的問題設計成一組有梯度的問題串,提高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走出提問的誤區
(一)問題太大且隨意性強
課堂提問如果所給問題太大,沒有進行課前的預設,隨意提問,學生聽到問題可能會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這樣既抹殺學生的積極性又可能在無謂的討論中浪費時間。
(二)問題過于簡單
提問的問題過于膚淺,沒有深度,沒有層次,比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張黃土高原區域圖,指著圖中的太行山問學生,這是什么山,學生答太行山,老師說很好,然后指黃河,這是什么河,學生答黃河,老師說很好,……那圖中明明注記著太行山、黃河的大字,這樣的提問就是沒有價值的無謂提問,只會浪費課堂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