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忠,曹旭華
(浙江科技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杭州310023)
對產業集群的研究從最早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開始,至今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根據波特的觀點,產業所集聚的區域,通常是一個擁有相似或相近產業背景下的區域[1]。產業集群包括一批對競爭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聯系的產業和其他實體,對經濟具有非常大的貢獻。從經濟總量上看,浙江省新材料產業已占全省區域經濟總量16%以上。其中,杭州、寧波、衢州、嘉興新材料產業帶經濟總量較大,新材料產業聚集效應較強,已經存在著明顯的新材料產業集群規模效益。
波特提出,產業集群可以形成競爭優勢[1]。事實上,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是來源于多方面的,浙江大學徐金發教授綜合波特、克魯格曼和Bell &Albu等人的觀點,認為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通過產業集群形成所產生的地理集中性(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專業化分工網絡(靈活專業化)、創新網絡、知識與技術的溢出效應和聲譽等[2]。
中國新材料市場潛力巨大,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份額,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機遇。因此,對浙江省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研究,不僅可以彌補國內學術界對該領域研究的不足(國內在新材料產業集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而且可以優化和改善新材料產業結構,使浙江省在新材料產業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
根據彭靖里等人對產業集群的研究,產業集群往往代表著區域的核心競爭能力[3]。結合浙江省新材料產業而言,浙西衢州市的氟硅高科技產業集群正在迅速崛起,現已成為浙江省最大的硅材料生產基地;浙東嘉興港區化工園區實現的總產值占嘉興港區工業總產值的36%以上,成為港區第一大支柱產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寧波市現已形成了上千家企業從事材料生產和加工的產業鏈。
根據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的經濟發展態勢,結合相關文獻[4]整理、歸納出浙江省主要新材料產業集群區域一覽表,如表1所示。
吳結兵和蔡寧認為,集群也涉及不同集群模式的分析[5]。寧波、嘉興、衢州三地典型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模式[4]比較如表2所示。

表1 浙江省主要新材料產業集群區域一覽表Table 1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clusters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表2 寧波、嘉興、衢州典型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模式Table 2 Typical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cluster modes of Ningbo,Jiaxing and Quzhou
從以上比較中可以看出,寧波、嘉興、衢州產業集群的形成基本上是以政策扶持、區域規劃與產業基地(園區)所驅動的。
結合表1和表2,根據新材料產業集群所在區域,從浙江省新材料產業所在地(寧波、嘉興、衢州)的產業集聚程度來看,浙江省產業集群具有專業化、地理集聚的特征,產業集群效應明顯。
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浙江省新材料產業集聚程度表現良好。然而,良好的集聚效用蘊藏著產業驅動力。
國內外實踐證明,培育產業集群是提高區域發展戰略,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6]。然而,培育產業集群的形成是需要驅動力的。浙江省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驅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國內新材料產業景氣度的研究,到2015年,中國新材料市場將超過10 000億元。產業的景氣度是決定產業興衰的重要原因,國內新材料產業的景氣度驅動著浙江省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發展。
在“十二五”期間,各地區基本上都制訂了新材料產業規劃,可以預計,杭州、寧波、湖州、紹興、嘉興等地區將形成區域經濟新材料產業帶。
近年來,浙江省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與全國各省相比較,處于中上游水平。現今,浙江省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有8個,分布在寧波3個,嘉興、紹興、湖州的長興、金華的東陽、衢州各1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的建設不僅進一步增強了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的規模效益,有效促進資源整合進程,從而提升了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而且也將成為打造浙江省新材料產業創新集群的重要支撐,通過新材料產業基地的建設,建立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加速各類創新資源的集成。
技術預見是產業集群的重要驅動力。根據相關文獻的研究,技術預見可以提高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特征和創新機制[3]。創新能力特征和創新機制的提升將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將最終提升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一般而言,通過技術預見之后的產業規劃與技術攻關等環節,可以形成浙江省新材料產業化技術,最終促進浙江省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發展。
根據浙江省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模式及發展規模,將浙江省新材料產業分為三大板塊,即普通板塊、新興力量板塊和強勢板塊。在三大板塊中,各板塊的特征及產業化現狀如下。
主要指新材料產業規模相對較小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湖州、紹興、臺州、舟山和溫州等地,主要是從事紡織、建筑、化工及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其中,湖州近年來的納米、生物制藥等新材料產業有了一定發展,有望進入新興力量板塊;紹興的紡織業基礎較好,有較強的產業集群優勢[7],隨著近年來的紡織新型功能材料逐步走強,也有望進入新興力量板塊。
主要指新材料產業規模相對較大、技術力量相對較強、發展較為快速的區域,如衢州、嘉興和東陽。近年來,浙江省兩大地區新材料產業異軍突起,這兩大地區分別為衢州、嘉興。衢州將作為中國第一大氟硅城市,現已達到200億元產值以上的規模;而嘉興則依托地理區位優勢,后勁更足,產業規模將更大。它們都有望進入強勢板塊。東陽擁有國家磁性材料產業基地,在中國磁性材料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東陽的磁性材料近年來由材料生產轉向深加工,后勁仍足。
主要指新材料產業絕對份額大,產業帶分布較廣,技術力量非常強大,無論是在政策扶持還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均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的區域。在強勢板塊中,作為浙江省第一大新材料產業重地的寧波市,不僅科技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較大,而且技術創新水平居全省前列,2010年產品產值達到710億元[8]。近年來,寧波市重點發展磁性材料、粉末冶金制品、納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電子專用材料等。杭州位列強勢板塊是因為2010年的年產值超過440億元,納米產業帶、光電子材料、有機硅材料都在全省占有比較大的比重,其他像半導體制冷器件、高性能磁材料和高密度信息記錄材料等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產量居全國前列,膜材料技術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從以上的分析可預知,未來的板塊格局必定會有所改變。尤其是舟山,處于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地位,依據海洋地位優勢,舟山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必定會有較快的發展,在板塊結構中,舟山的新材料產業也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
浙江省作為海洋大省,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情況較好,則會對整個浙江省的海洋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
由上述分析可知,寧波處于強勢板塊中,而舟山也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寧波、舟山均是臨海地區,將成為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較活躍的地區,將有力地帶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筆者認為: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至少會對其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生3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第一,有利于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通過打造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以戰略性新材料產業為突破口,培育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企業。
第二,有利于浙江省海洋集群經濟的發展。以高端的新材料技術為基石,打造出浙江省海洋經濟的集群經濟,從而服務于浙江。
第三,有利于浙江省海洋經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互促進。浙江省海洋資源豐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會為舟山等臨海城市注入動力,促進舟山等臨海城市的發展,進而也促進浙江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
從浙江省海洋經濟的現實基礎、自然稟賦和發展趨勢3個方面來看,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清潔能源是可以重點發展的兩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筆者認為,海洋生物醫藥和海洋清潔能源的發展離不開新材料技術。從現狀來看,浙江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和海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和發展基礎,但仍存在產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和政策配套不健全等問題。因此,夯實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能有效、快速地拉動海洋生物醫藥和海洋清潔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浙江省結合自身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提出了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分別為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海洋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及核電關聯產業。從經濟發展和產業化進程的角度來看,浙江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才剛興起,它對浙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各行各業的發展或多或少都離不開新材料產業中的各類材料,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尤甚。浙江省各級政府在新材料產業集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但因為新材料產業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石,發展新材料產業,各級政府還應在政策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以促進新材料產業集聚,凝聚強大競爭力。只有新材料產業強大了、夯實了,浙江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從中國各地的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地方都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了扶持,如財政支持、土地供應、職工住房和稅收獎勵等手段。筆者認為,浙江省政府對于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一批優質企業,應該在稅收、土地和貸款等方面進行優先扶持,在人才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讓優秀人才享受到良好的待遇并安居樂業,確保相關優質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從而拉動整個浙江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技術創新應該盡可能由其中的企業來完成。在推進產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如果存在一些關鍵、共性技術阻礙了產業化的發展,浙江省政府也應通過科技立項、科技攻關,突破一批原創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如重點突破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和海洋清潔能源產業中面臨的關鍵、共性技術,以有效地推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化進程。
在體制創新方面,須完善現有的科技管理體制,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公務服務環境,特別要增強政府服務意識,強化對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服務。
通過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大力改善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只有這樣,浙江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才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浙江省產業集群具有專業化、地理集聚的特征,寧波、嘉興、衢州等地的產業集群特征非常明顯,集聚效應較強。浙江省各級政府對新材料產業規劃、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的建設有力地驅動著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板塊結構現象表明,浙江省新材料產業既有強勢發展地區,也涌現出新興力量發展地區。
2)應結合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力量,促進新材料產業集聚,以此為基石,能有效加快浙江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發展浙江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根據浙江省海洋經濟的現實基礎、自然稟賦和發展趨勢,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和海洋清潔能源是一條比較好的路子。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加強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
[1] 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2] 徐金發,江青虎,張宏.基于產業集群視角的總部經濟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6(1):1-5,10.
[3] 彭靖里,譚海霞,鄧藝,等.技術預見理論在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分析中的應用[J].科技與經濟,2005,18(2):16-18.
[4] 曹旭華,胡華敏,向永輝,等.浙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路徑[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5] 王琳.寶雞·中國鈦谷:以產業集群提升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新區,2008(8):78-80.
[6] 吳結兵,蔡寧.產業集群理論述評:從三個角度看集群理論的融合與發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3(6):16-21.
[7] 陳小鴻.東南沿海紡織產業集群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以浙江紹興、廣東佛山為例[J].中國連鎖,2013(9):81-82.
[8] 李哲.寧波新材料產業發展困局破解及其轉型升級[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2(11):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