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內容摘要】人教版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教材的“綜合性學習”部分具有三個突出特點,即突出的綜合性、鮮明的學科性、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學習的考點研究舉要;探索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經典考題。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 本質特征 考點舉要 經典考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總干事馬約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給子孫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后代”。看完這句話,大家一定想說,這不是馬約爾一個人想說的,這是我們全人類都應該認真思考的。正因為如此,在世紀之交,應運而生了這樣一類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它因為倡導向兒童經驗和生活回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從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下面就從以下兩個方面簡要地談一談我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初步認識。
什么是綜合性學習?簡而言之,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和教育活動,是指在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聽說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動參與,主動探究,重在突出學習過程的一種學習活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所以說,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在語文學科課程改革中的體現。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語文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從被動、接受式的學習中轉變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確立了新的課程觀和教學觀。
一、理念解讀
通過對《語文課標》的潛心解讀,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蘊含著以下三個理念:
(一)突出的綜合性
從《語文課標》對第四學段(7~9 年級)階段目標的闡述上,我們不難發現:在學習內容上,它體現了自然、社會、人文領域與語文課程內容的整合;在學習時空上,它體現了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方式上,它體現了實踐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另外,通過對“實施建議”中關于“教材編寫與建議”和“教學建議”兩部分的解讀,我們知道:語文課堂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廓、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這樣的規定,真可謂“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渠道。”
(二)鮮明的學科性
通過對“實施建議”中關于“教材編寫建議”和“教學建議”兩部分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也可以通過語文與數學、藝術、體育與衛生、科學、思想品德、信息技術等相互溝通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語文課標》這樣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這句話再次表明,盡管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自然、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但它首先而且始終是姓“語”,也就是說,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雖然是十分寬廣、包羅萬象,但它的主體內容只能是語文課程本身,就是要始終圍繞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展開。有位教育專家曾警示我們廣大的語文老師,他說:老師們,請不要讓過多的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靜態和動態的圖片以及過量的肢體演繹活動、泛濫的討論占據我們的課堂!因為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聽說讀寫議思”等活動,否則那樣的課堂就是“走樣”了。
(三)很強的實踐性
我們說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是因為它本身就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我們從它的實踐過程、實踐方式和實踐手段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它不僅要求學生要認真閱讀課內外書籍,還要求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收集整理等實踐活動親身去體驗語文、學習語文,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既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交流,既可以觀察學習,也可以實踐學習;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走進人們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所以我們說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二、考點舉要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開展與深入,綜合性活動題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關注。由于綜合性學習考察的內容是豐富的、開放的,所以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有著獨到的優勢,因而它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注意與青睞,不管在平時大大小小的各類測試中,還是在關系學生升學命運的中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我想,在今后的一些考試中,它一定會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經過反復的琢磨和精心地整理,我把考試中常見的有關綜合性學習的考試題型歸納為五類。它們分別是:
經典考題:如何進行語言創作(擬開場白、對聯等)
例:學校文學社團“新星文學社”決定舉辦一場“讀名著、談感受”研討會。作為:“新星文學社”的主人,請你為研討會主持人設計一段開場白。(不超過80字)
【解析】開場白有兩項任務:
(一)建立說者與聽眾的感情;(二)自然地引出活動的開始。
【答案】同學們,在多次的社團活動中,我們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這其中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和感受。今天,就請大家暢所欲言,展示你的才華吧!
如何設計活動方案
這類試題體現了開放性、創造性的特點,答案多而不唯一,既能彰顯個性,又能達到考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常見考題形式:
①擬活動方案或計劃
②設計活動主題或主題語
③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例:和平中學七(13)班準備開展一次以“語文漫談”為主題的活動。假如你是該班的一名學生,一定會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務。
如果你來策劃,你準備設計哪些活動項目?請列舉三項。
示例:編演課本劇。
項目一:__________
項目二:__________
項目三:__________
請你從設計的三個項目中選一項,寫出開展這項活動的一個主要環節,并陳述設計該環節的理由。
項目名稱:__________
主要環節: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
【答案】(1)示例1:對聯知識講座;作文競賽;演講比賽;競賽燈謎;讀書報告會;詩歌朗誦會等
示例1:對聯知識講座:讓主講者與學生互動對聯,可以增強或的互動性、趣味性。
示例2:作文競賽:在學生中征集競賽題目,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課程形態,鮮明地體現了課文課程的新理念,既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它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能夠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它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