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江+++鄧靜+++吳曦
【內容摘要】開發研究中職語文教師網絡課程,有利于中職語文教師優勢資源的共創共享,有利于中職語文教師學習方式的根本變化,有利于中職語文教師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提升,也有利于中職語文教師的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基于上述原因,我省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該是到了順勢而為,勢在必行的大好時機了。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師 網絡培訓課程 開發研究
一、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勢在必行
1.從國際國內網絡培訓的風行與實際看
世界各國流行網培。作為職業教育的網絡培訓,發展趨前的國家有美國、德國、新加坡等,他們在網絡培訓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得到不少國家的認同、參觀和學習借鑒。
國內積極發展網培。國內許多綜合性大學,特別是名校,做得比較前沿。這些綜合性大學與名校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學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網絡培訓品牌。他們開展的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等,得到了國內社會的認可。
2.從普教系統網絡培訓的推行與實效看
普教網培認識超前。盡管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教育資源也不均衡,但各地對網絡培訓的重視卻是相同的。網絡培訓在普教系統先行發展,師資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普教網培成效顯著。從目前普教系統網絡培訓的實施與實效看,盡管還存在區域差異,推行情況有所不同。但網絡師資隊伍的不斷壯大,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這支網絡師資隊伍的擴大,網絡教學也得到了相應的普及。
3.從我省中職語文新教材的大力推行與教學實施看
我省普遍使用中職語文新教材。這套新教材課本冊數由原來的四冊變為五冊;課文篇目由原來的74篇變為85篇;口語交際由原來的8個變為27個;寫作內容由原來的24次變為27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由原來的24次變為27次。這些全變化,必然給中職語文教師帶來一個新的視野,使之面臨全新的挑戰。因而,中職語文教師網絡課程的開發研究,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了。
我省中職語文新教材尚待開發。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省里的教育專家前賢,配套編寫了一些教輔材料,然而這套教材仍有許多寶藏值得開發研究。中職語文新大綱如何解讀,教材怎樣處理,教法如何選用,以及單元教學中的“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如何施教,如何突破傳統教學,如何設計微教學,如何增強課堂教學實效……都值得開發與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已是當務之急。
4.從我省中職語文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與基本素質看
我省中職語文教師普訓機會不多。雖然他們大都具有本科學歷,然繼續教育接受語文專業培訓的機會相對普教系統而言,還是滯后的。在這種情形下,教師練功的舞臺縮小。久之,不要說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就是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會隨著舞臺的縮小而逐漸縮水。與普教語文教師相比,情形自然有別。
我省中職語文師資亟待提升。從我省中職語文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看,真正具備獨立研究能力,能夠站在塔頂之上的人,目前還不是很多。我們完全可以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人能站在塔頂之上,領略中職語文教學的無限風光。筆者曾見過有人把《千遍一律與千變萬化》的脈絡圖示如下:
開門見山——藝術創作中,往往有重復和變化的問題。
音樂(《鱒魚》);舞蹈→舉例談藝術。
過渡——重復與變化的統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藝術效果上起重要作用。
繪畫(《清明上河圖》《放牧圖》)→舉例談建筑。
能夠這樣,是可做塔中之人了。如果這位塔中之人稍加如下變化,那他就是塔頂之師了。
開門見山——藝術創作中,往往有重復和變化的問題。
音樂(《鱒魚》);舞蹈;繪畫(《清明上河圖》《放牧圖》)→舉例談藝術。
過渡——重復與變化的統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藝術效果上起重要作用。
人民大會堂;明清故宮;頤和園;世界建筑史→舉例談建筑。
卒章顯志——在城市建筑中,我們既要和諧統一,又要避免千篇一律。
我舉這樣一個例子,只想說明我們中職語文教師的個人素質,的確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為此,我們有關部門應當甘作人梯,開發網絡課程并適時培訓,讓更多的“塔中之人”成為“塔頂之師”。
二、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切實可行
1.從國際國內網絡培訓的推行與實施看
世界各國重視網絡培訓。在美國,通過網站學習的人數每年以300%的速度增長,60%以上的企業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員工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在英國,網絡培訓是一種面向全社會、全方位開放的大學,學習者通過CIA課件進行學習。在印度,建立了一個可以與其它開放大學共享資源的網絡OPENMET,建立了虛擬校園,讓文盲程度很高的印度婦女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學習。
我國網絡培訓發展迅猛。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網絡教育起步較晚,但是最近幾年發展迅猛,主要形式為高校的網絡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在線學生數逐年增加。網絡教育除了作為傳統學歷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外,在培訓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也應該在這一大背景下展開。
2.從普教系統網絡培訓的推行與實施看
普教網培初見成效。我省能為普教系統提供遠程培訓教育,打造全新體驗的網上學習教室。通過國際領先的音視頻交流技術,以及功能強大的數據協作功能——文檔共享和標注、白板共享、屏幕截取共享、桌面共享、遠程控制等,輕松實現遠程網絡授課、協作交流以及遠程輔導。
網絡培訓耳目一新。遠程培訓教育完全有別于傳統的網校課堂概念,在網絡實時課堂中,聽課者可以同步看到講師講課的圖像,同步聽到講課的聲音,同步看到講師在課堂中打開的教學資料(如word文件、ppt文件、多媒體文件等),同步看到講師在教學資料上做的標注、說明以及板書;聽課者可以在課堂中向講師提問,與其對話,聽課者之間還可以進行問題的討論。在這樣一種新型的網絡教學形式下,聽課者與講師完全可能像在傳統課堂中一樣進行無障礙地溝通與交流。
3.從省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教科研的實力看
我省主管領導高度重視。楊湘寧副廳長曾主持召開專題辦公會議,研究江蘇職業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事宜,部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上提出“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要做到面授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逐步以網絡培訓為主培訓。”的新思路,明確“要加強網絡培訓資源建設,要做好3門公共基礎課和5門專業技能課的網絡培訓資源。”的任務。根據這一精神,省教育廳師資處與省職教師資培訓中心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把中職語文列為首批開發項目,為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開發的組織領導工作提供了保障。
我省中職教科研電教人才實力雄厚。我省有許多享譽省內外的中職語文教育專家,從學科專業教科研層面上,他們為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的開發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資源保障;我省前期成功開發的普通中學網絡培訓課程平臺,從網絡技術層面上,為我省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打下了扎實深厚的基礎,提供了強有力的網絡技術支撐與傳輸安全保證。
4.從我省職教中涌現出來的優教師資看
我省職語網培基礎潛力巨大。近五年我省每年舉行一次“五課”教研工作、“兩課”評比活動和“計算機信息化大賽”。活動的開展不僅參與面廣,而且質量要求逐年提升,涌現了一大批懂計算機現代信息技術操作和出類拔萃的職語教學優秀人才,這對我省各職業學校職語教師的繼續學習與終身教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廣泛影響,可以說是長江后浪推前浪,教學比賽活動你追我趕,教學新秀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
我省中職語教資源蘊藏豐富。我省有一批在全國著名的中職語文教學專家、課程專家,有大批教有特色的中職優秀語文教師與課例。這些優質資源為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專業人才和重要的網培內容。有關部門只要及時組織和挖掘出這些蘊藏豐富的中職語文教師資源,去開發研究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他們就一定能不負眾望,可以走在全國中職語文課程培訓的前列。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的開發研究,對我省來說,占盡天時地利與人和。我省有省廳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全力主持,有開發研究的專家梯隊與信息技術網絡人才,有各地數字化校園建設為網絡培訓課程提供的優良環境,有翹首以待渴求中職語文教師網絡培訓課程早日實現的一大批中職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