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榮
記得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在執教《網絡交往新空間》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有人認為,青少年不宜上網,上網就會有“網癮”,有人認為青少年上網利大于弊。你同意哪種觀點?類似這樣的設問,本質上來看是一種假情境,偽問題,這實際上是把學生置于問題之下,學生僅僅是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打不開,情感受壓抑。像這樣的活動情境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還或多或少地存在,制約著思品課堂的高效發展。
新課標指明,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及其重要的道德養成方式之一。因此,課堂中情境的有效創設對于構建活力四射的課堂尤為重要。若知識是一勺鹽,情境是一鍋湯,只有將知識巧妙地融進情境中,才有利于學生成功吸收。怎樣熬制一鍋美味的靚湯呢?在情境創設上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用好網絡資源創設活動情境
互聯網已經觸及整個社會,教育應當先行,教師應該用好網絡資源。在學習“偉大的基本路線”這一課時,同學們感覺內容空洞,無法理解。我們在處理教材內容的時候必須堅持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依據教學內容收集生活素材,從家鄉衣食住行、交通、醫療等日常生活變化,到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前后變化的圖片和資料比較,讓學生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領會基本路線的相關內容。
二、貼近實際心理創建活動情境
教學“廣泛的民主權利”時,教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案例:麗麗的媽媽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麗麗的親戚想通過麗麗說服媽媽把廠里的資料拿給他看看,并答應給麗麗一大筆好處費。麗麗有幾種選擇?
對于這一環節,可能絕大多數老師在執教時,都認為有兩種選擇:一是給他,一是不給。可學生的內心真的是這么想的嗎?有沒有第三種選擇?我隨口一問,真的有學生站起來說:麗麗應該假裝答應,弄一些假資料糊弄他,錢也要一并收下。我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呢?這位學生振振有詞:因為,他是我的親戚,不能得罪,但是也不能出賣國家啊!仔細想來,這正是我們很多人的想法,這是錯誤的價值取向。因此,在創設情景時,教者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生活實際,給學生以正確的價值引導。即使學生在解決同一問題時出現分歧,也應引導學生在思辨的過程中,明辨是非,給學生的心田澆灌一捧清凈之水,心理得以健康的成長。
三、借助活動創設活動情境
思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在這里不只學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構建健康而獨立的道德體系,靠知識的講解、單向的灌輸是不能實現的,思品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讓學生樂學、善思。課堂情境的創設,要在形式上多花些功夫,通過“小品”“音樂”“詩歌”“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盡情參與課堂,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
如講授“關愛集體人人有責”一節,講到我們要發揚團隊的力量時,學生認識到發揚團隊力量的重要性,但團隊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需不需要發揚,學生的感受并不深。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站報紙。它的規則是:每4人一組,站在同一張報紙上;腳不許觸地,否則視為失敗;每次站成功后,將報紙再一次對折,以此類推,堅持到最后小組獲勝。同學們在游戲中很興奮,在活動中切身感受到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真諦。
四、利用中考試題創設活動情境
近幾年的中考試題的呈現,本就是很不錯的活動情境。如復習《心有他人天地寬》這一課,其中有一環節是這樣創設的:
小剛:小亮,你為什么要把我宿舍里的筆偷走?
小亮:不就一支筆嗎,又值不了幾個錢,再說為構建和諧宿舍,你也應該寬容我吧。
設問:你認為小亮能得到小剛寬容嗎?
類似的對話情境,使單調的內容生動化,深奧的知識生活化,易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觸及學生思想的更深處。學生樂于接受,勤于思考。其實這是模仿了南通市的思品中考試題設計的一個情境。我們在平時要多研究試題,尤其是中考試題,從中挖掘有用的信息,豐富課堂內容。
五、創設活動情境的注意點
1.生成性是思品課堂的重要屬性。在一堂課中,我們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產生生成,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傾聽學生的不同的分歧,注意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2.活動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堅持價值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根本。在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多樣的價值觀念中,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3.活動情境的創建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要與目標對應。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的廣度和深度,聯系生活并賦以新意,這樣做才能讓創設的情境出神入化!
4.創設活動情境的數量一堂課以3或4個為宜,形式也要豐富多樣,但要注意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