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音樂是人文學科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是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古今中外都被名人闡述過,只不過從國外的音樂教學中發現他們從培養現代人所需要的品德修養、人際關系態度的角度更深地挖掘了音樂在這方面的功效。他們認為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集中精力,鍛煉意志和毅力。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是一個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素質。
關鍵詞:音樂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道德教育;道德與審美;重要載體
音樂是人文學科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是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古今中外都被名人闡述過,只不過從國外的音樂教學中發現他們從培養現代人所需要的品德修養、人際關系態度的角度更深地挖掘了音樂在這方面的功效。他們認為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集中精力,鍛煉意志和毅力。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是一個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素質。
音樂和德育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久已被人們所認識。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有“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的說法。而歐洲人則認為音樂可以凈化人的靈魂,因此他們一直到中世紀大學四學科之一便是音樂;在古代中國和古希臘都把美育教育作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古希臘人把音樂稱為靈魂的體操,而同時又把音樂和體育視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最好手段;俄國哲學教育家百林斯基把美育與德育二者的關系比喻為“親姐妹”。在他看來,德育啟迪人的理智,美育激發人的情感,并通過情感的中介,陶冶人的性情,以提高人的道德修養;匈牙利李斯特也曾說過:“它那奇妙的音調把我們喚醒,向往著更加高尚,更加熱情的生活。”
音樂教育是集體主義教育的很好方法。十幾年來,我們學校一直訓練合唱隊和樂隊,由于集體化的音樂教育,學生都能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他們從中得到誰也離不開誰的認識,懂得了團結友愛和互敬互助的重要性。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于增強民族意識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此外,在許多非智力因素中,如自制力、耐力、毅力、自信力、專注力、適度感等許多方面,音樂教育更有著它特具有的功能,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比如,音樂的集中性是教育中最可貴的因素,音樂中特別強調速度的準確和力度的恰如其分,而音樂特有的非語言性的組織結構,又是人類的塑造,它作用于人的人格和情感范疇。所以說音樂對于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人格塑造,對于一個人的人格的自我完整,都具有巨大的甚至說是獨特的作用。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被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在潛移默化的美感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有無美的教養,在心理上、行為上、語言上、儀表上、生活情趣上、精神狀態上肯定會有高下文野之別的。不是嗎?多年來參加學校合唱隊及樂隊的學生,由于他們都對音樂感受得多,得到美的熏陶相應就多。因此他們都具有較高的美的教養: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文明的語言、端莊的儀態、飽滿的精神,具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一切,是沒有參加合唱隊及樂隊的學生望而遠之的。
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意志堅強、毅力堅韌,再加上音樂教育對學生智慧的啟迪,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凡是參加合唱隊及樂隊訓練過的學生,學習成績都較好,大部分學生都以優異的成績升入高中,有的還被市、地級的重點高中錄取。
今天,道德與審美具有更廣泛的內容和時代特征。美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的功能,同時德育也包括在美育的部分功能。但是,美育有著德育所不能代替的獨立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12.
[2]資麗萍.感性的呼喚:音樂教育中的道德教化問題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9.
(作者單位 山西省孝義市兌鎮鎮兌鎮初級中學校)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