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晨
摘 要:金融創新帶來的是創造型的金融改革,對金融企業內部及創新相關的產業都具有經濟促進作用,隨著金融創新的深入,與金融創新相關的企業會從組織結構、經營管理到商品供給產生一系列的變革,市場的貨幣交易、供求機制也可能受其影響發生變革,一系列的金融商品、衍生工具、金融服務也隨之發展變化、重組。對于整體市場而言,金融創新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銀行貨幣政策對自身的影響會隨金融創新的深入而消減,而對證券業的影響仍是較大的,為了消減金融創新帶來的經濟風險,促進市場穩定,本文對金融創新對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央行和監管機構提出幾點政策建議,以其能對金融創新、金融市場產生持續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金融創新;貨幣政策;影響分析
受金融改革深化帶來的全面影響,當前我國銀行業在加強自身業務創新的同時,也從不同層面開始了積極的金融創新。就銀行本身而言,通過金融中介進行理財創新,消減相關法律對銀行資本的監管約束力度。同行業務的創新合作,能增加低成本資金的來源,有助于穩定利率市場和資金來源,縮減信貸和資金短缺等風險,但是,也會導致金融資源的空轉時間變長,因此金融改革會給對經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當下銀行依舊處于金融界的核心位置,但金融中介等機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格局的轉變,嚴重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特別是影響了政策的傳導機制,使得利率、資產價格、信貸機制等變得更為復雜,向價格型機制轉變,這種市場化特征使金融創新對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越來越深遠,相應的風險也隨之劇增。
1.金融創新背景下對銀行貨幣政策變革的影響分析
1.1當前經濟走勢下貨幣政策對金融行業的調控難度變大
我國使用新常態來描述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主要是指金融危機后帶來的低利率、經濟增速慢的經濟狀態。2014年首次使用這一概念,一直持續到現在,并根據中國金融特征,賦予了新常態更多的具有我國特色的內涵。由此新常態下的我國加速了金融創新的治國理政進程。
宏觀調控使經濟結構得到較好的優化升級,但目前仍處于結構調整期,創新驅動和刺激了經濟政策的轉型。自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后,我國的經濟條件惡化嚴重,雖然政策調控下經濟變量快速回暖,但緩慢的下滑趨勢持續存在,這意味著中短期內我國經濟可能依然處于此狀態,與發達國家金融危機前的經濟環境越發相似。
對于金融危市場而言,低利率環境會使市場中的業務、投資趨于集中,為了促進內在結構的改變,而推行金融創新,雖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金融存款的壓力,促進技術、業務等多方面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但對于銀行貨幣政策而言,不僅會使利率增高調高的影響更為大,還會導致更多的信貸風險,而貨幣政策是有針對性的,因此加大了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
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增大主要表現在:①總量型信貸政策邊效果正快速降低;②結構調整使資本市場的邊際回報率降低;③調整期不同業間的物價變化對通貨物價的影響,使金融風險增加,貨幣政策的調控更為困難;④創新風險會降低限利率型貨幣調控政策的調控空間;⑤市場化進程使央銀對利率等的直接干預大幅減少,市場機制的快速形成給貨幣政策的調控形成了新的挑戰。
1.2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受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我國內部經濟格局變得更為不穩定,雖然當前貨幣政策還能夠發揮較好的調控作用,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確在金融創新等市場格局的變化中被嚴重影響,從而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
金融創新對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①隨著創新的深入,新型的貨幣政策正不斷出現和優化,與傳統傳導機制并存,不同類型的政策和其傳導機制,難以有效的發揮協同作用。銀行信貸是傳統傳導機制中的主要作用方式,金融創新的推進,互聯網金融等開始加速發展,其中難以管制的灰色金融業務增多,使得貨幣政策的傳導效力大大降低。②傳導機制正進入結構性變化時期,貨幣政策在利率、資產價格等方面的傳導方式對各作用體發揮的作用變得更為復雜、不可控;③傳導機制在金融創新環境下順暢性降低,金融創新推動了微觀經濟的發展,貨幣政策對其的作用明顯,能促進這一市場的穩定,但我國的金融市場尚不完善,外匯、期貨等市場發育十分滯后,也受到政策、法規的限制,因此貨幣政策與市場的調控、對接機制并不完善、順暢性差。
2.針對金融創新對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提出的政策建議
2.1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權衡創新風險和效益
對于銀行的金融創新而言,信貸、資產價格、利率、匯率等貨幣政策對自身的影響以復合傳導為主,較易控制,但對非銀行業的金融創新而言,復合或單一的政策都會對其造成明顯的影響,帶來的風險也隨之變化。但就當前金融市場的結構而言,金融創新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凸出,但風險卻較弱。在當前時期,進一步深化金融創新,有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應當適當加強創新,而相比非銀行業金融創新的緩慢和不可控性,銀行業創新的手段、方式更多樣、可靠,因此因以銀行業的創新為主導。
以銀行業為中心強化同業業務、資產管理、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等的創新,能推動金融體系整體性的交叉、融合、發展。同時,因銀行是金融政策的發布主體,能更快速的調整自身業務,與各機構、市場間更好的開展業務,因加強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同時,由于微觀金融等方面帶來的不確定性,應從政策和央監管力度上協同著手,完善該市場的創新指標,更好的監控和挖掘其中的創新效益,以降低創新風險。
2.2強化對跨市場、機構金融創新的協調管理
金融創新在多種因素的驅動下,在我國制度尚不完善的時期快速發展,導致監管套利等現象顯著增加,監管機構的難度十分大。當前依然存在多方面的制度空白、灰色地帶,使創新業務不受相關機構的監管,增加了創新風險。因此需要加強對跨市場、機構及實體經濟的創新的監管,實現協調性高的協同、綜合管理。
因此需要調多部門,在評估累積創新風險的基礎上,汲取發達國家金融危機、低利率的教訓,從金融格局上開始逐步調整,保證我國經濟能對金融創新風險有足夠的沖擊應對能力的同時,利用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加強對金融機構、創新項目的審核、評估、監管力度。
2.3完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強化價格變量形成機制
貨幣政策帶來的風險是突出的,但基于金融創新的已有一定的基礎和內生能力,使得政策的風險相對減弱,因此金融創新得以繼續深入發展,而在此同時,應努力完善銀行貨幣政策的調控體系,使其能夠更好應對接下來金融創新給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首先,需對完善、明確調控目標,當下應以金融中介為主要目標;其次,改變調控工具。面對新常態下嚴峻的政策調控環境,央行應適當考慮結構性和非常規的貨幣調控政策,如為金融機構短期信貸業務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對特定產業進行差異化政策引導;在此,拓展政策調控機制,創新驅動了技術的創新,信貸機制遠不能滿足當下的經濟發展情況,因此需要拓展復合傳遞等貨幣政策。最后,應強化價格變量的形成機制,利率等傳導機制對當前經濟的影響降低、實際效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強各類金融市場間的價格變量形成機制,引導創新主體準確的根據金融價格的變動調整創新活動,以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情況。
結束語:
綜上,針對我國整體及金融業等局部領域的經濟現狀,金融創新已對銀行貨幣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要重視該影響,針對性的做好政策傳導機制、監管力度等方面的工作。就當前創新情況和貨幣政策的效力而言,央行應更多的關注貨幣供求情況,對調控體系、政策工具等作出優化調整,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應增大對多元金融市場的調控力度,促進我國金融創新朝著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滌非.銀行業金融產品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研究[J].金融縱橫,2016(02):20-34.
[2]滿雪東.淺談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中國城市經濟,2015,(29):69-70.
[3]鄭美艷.銀行金融創新與貨幣政策有效性[J].時代金融,2015(1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