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在柬埔寨旅游部和吳哥國家古跡保護管理局的支持和推動下,谷歌地圖和谷歌文化學院“世界奇觀”項目(World Wonders Project)用9萬多張圖片拼出了吳哥窟的360度全貌,此外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古寺和雕像背后的考古歷史,尤其是數十張拍攝于上世紀40年代的珍貴黑白照片,讓人切實來到14世紀高棉帝國鼎盛時的祭祀場景和生活狀態。
目前每年來到吳哥窟游覽的游客約200萬人,但在2001年時每年只有25萬人,出于對古跡的保護,有人擔心龐大的客流會讓本來已經遭受熱帶植被和季風降水破壞的吳哥窟不堪重負,因為它的主要建材是砂巖和紅土,非常容易風化。柬埔寨商務部長認為谷歌上線吳哥窟的360度街景圖,可以幫助年輕人掌握互聯網技術,讓柬埔寨人民和世界各地的用戶共同參與吳哥窟文化遺跡的保護。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界遺產分為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復合遺產三大類,目前在全世界共計有974項。谷歌文化學院從2012年啟動了“世界奇觀”項目,試圖打造世界最大的文化遺產數字平臺。目前已經收錄了全世界166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其中包括中國臺北故宮、印度泰姬陵、法國凡爾賽宮、英國巨石陣、圣城耶路撒冷、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日本京都的金閣寺、意大利龐貝古城和佛羅倫薩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等等,最新上線的是吳哥窟古跡。谷歌文化學院總監阿密特·蘇德(Amit Sood)認為,文化學院的使命就是讓全球用戶都能了解世界文化遺產,同時將它們以數字形式保存下來,世代流傳下去。
除了身臨其境,“世界奇觀”項目里集成了很多教學功能,例如可以閱讀關于每一處文化遺產的詳細史料介紹、在 YouTube 上觀看視頻、通過照片庫的方式陳列了更多的展品照片(例如凡爾賽宮內龐雜的陳列物件),還可以查看精心制作的 3D 模型,讓虛擬之旅更加寓教于樂。同時,下方的“對比研習”功能,可以將照片庫里的兩張照片放入其中,對那些熱衷“找茬兒”或者進行深入科學研究的用戶非常有吸引力。中小學教師可以從網站上免費下載教師指南和教案,并在課堂上使用,為學校的歷史、地理、人文教學提供了創新的方式。
“世界奇跡”背后的技術
今年是谷歌街景技術啟用7周年,最初啟動街景試驗項目時,是在一輛 SUV車廂中配備了若干臺計算機,并在車頂上固定好攝像機、激光器和 GPS 設備,隨后便開始了圖像采集之旅。但是,有很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是車輛無法進入的,因此必須開發新的技術才能記錄這些地方。谷歌先是開發了一種安裝在三輪車上的拍攝系統,能夠采集到小徑、花園甚至考古遺址、鐵路和河流等地方的圖像。采集到的圖片經過數字化處理,拼接成 360 度的連續圖片,然后就可以通過谷歌地圖上的街景視圖瀏覽了。
2013年,谷歌又開發出了可以人力背負的街景肩背式攝像機(Street View Trekker),以便深入到連三輪車都無法行駛的地方。而吳哥窟古跡的拍攝,就是這個最新技術的實踐。拍攝工作從2013年4月開始啟動,雖然四月的吳哥窟還是春季,但是當地的溫度已經達到了40攝氏度。街景汽車用于拍攝寺廟周圍環境,街景肩背式攝像機用于邊走邊拍攝寺廟建筑群的外部設計,而三腳架則用于拍攝吳哥寺廟的內部陳設。吳哥窟遺跡總共動用了2輛街景汽車、6臺肩背式攝像機以及多臺三腳架共同拍攝。
“街景肩背式攝像機”跟街景車一樣,擁有15個攝像頭、每隔2秒拍攝一次,每次可以獲得15張從360度拍攝的照片,背包上的電池每次充完電能支持8個小時。進入吳哥窟拍攝,必須肩負重達18公斤的設備,還不包括電池的重量。街景肩背式攝像機最上方的球形裝置超過重量一半,由于球形攝像頭是通過安卓手機進行控制,在保持自身平衡的同時,必須同時操作安卓手機才能保證攝像頭能夠完全拍攝出建筑的全貌。
最后選出的9萬多張照片通過技術手段自動篩選,最后再經過人工確認而成。利用以上操作,街景的圖片即可從不同大小、不同方向及不同角度觀看。吳哥遺跡里最輝煌的浮雕藝術,如《攪拌乳?!?、《庫魯斯特拉戰役》也達到了最佳的欣賞效果。此外,谷歌也在其中應用了一項高度復雜的技術,能夠有效地把人臉和車牌變得模糊,使觀看者無法辨認。
谷歌街景的新玩法
谷歌地圖的街景服務范圍已經擴展到55個國家,首席工程師Luc Vincent 表示,“谷歌街景可以有效幫助人們認路、規劃出行路線、提高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意識,甚至解決犯罪問題”。你或許好奇,谷歌街景還能有什么新玩法?
你可以跟著Google“考古”,游覽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遺存完整的運河古城——臺兒莊古城。城內留存有3公里明清時期的古運河,被世界旅游專家稱為“活著的古運河”。舟楫搖曳、遍游全城,運河水擊打古老駁岸,激起往事的回音。此外,你還可以在線瀏覽山東淄博周村古商城的“大染坊”,那里是我國北方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魯商的發源地。明清時期,鄉村盛行栽桑養蠶,所產的蠶絲、綾、羅、緞、綢等都在周村集散,從而推動了其他手工業和商業的興盛。通過從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發展,成為“天下第一村”,宛如“清明上河圖”的重現。
谷歌與日本國家旅游局合作,推出了“街景旅游導覽日本櫻花季”,跟著街景車游東京、大阪等櫻花勝地。網站不僅提供銀座、筑地、秋葉原、淺草、鐮倉、富士山、京都、大阪等地的旅游情報,還精準提供了東寺、醍醐寺、龍安寺、上賀茂神社、毗沙門堂、退藏院、正法寺、大原野神社、平野神社、墨染寺、金戒光明寺、小金井公園、千鳥淵、上野恩賜公園、目黑川、六義園、新宿御苑、池上本門寺、井頭恩賜公園、代代木公園、中央大學多摩校區、大阪府立大學羽曳野校區、造幣局、夙川公園、萬博紀念公園、大阪城天守閣共26處有櫻花的街景服務,頁面同時提供靜態的賞櫻照片。
在巴西,谷歌街景團隊獲邀與政府合作,在“世界森林日”進入了亞馬遜流域拍攝街景圖,讓用戶搭著小船觀賞亞馬遜尼格羅河沿岸的美麗河川,沿著羊腸小徑穿越森林及部落景致,體味原始的亞馬遜流域場景。拍攝團隊由尼格羅河的馬瑙斯市出發,對50公里內的原始部落進行拍攝,共拍攝5萬多張照片。大部分時間,團隊將街景三輪車架在船上拍攝河流,或是騎乘三輪車穿越叢林間的羊腸小徑。在谷歌街景的網站上,你可以重點欣賞尼格羅河流域寬窄不一的河面、湯比拉社區和學校、尼格羅河當地部落建筑、亞馬遜雨林步道和熱帶雨林植物以及巴西的堅果收成。
當你覺得谷歌街景已經玩到陸地盡頭的時候,它們甚至推出了海底街景計劃,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目前已完成5萬張大堡礁的拍攝。谷歌開發了一套“SVII”水底攝影機,前方鏡頭每4~6秒就會拍攝下360度的環景照片;攝影機后方還有風扇推進系統 ,前進時速為4km/h左右,潛水員則是在后方進行操作。為了拍攝大堡礁,拍攝團隊橫跨了2300公里,拍攝了20個景點。期間,還使用配備攝影機的機器人進行深海探測計劃,以及使用GPS觀察鯊魚群的活動。
如果這些還不過癮的話,谷歌街景網站上可以“旅游”的還有富士山登頂、迪拜哈利法塔154層向下俯瞰、加拿大北部看北極熊、進入肯尼迪NASA中心參觀火箭發射。按照這個思路,在不久的未來,谷歌街景該帶給我們去月球和火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