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巍巍 付立東
摘要[目的] 為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燕麥產量,降低化肥對環境污染。 [方法] 以"白燕一號"燕麥品種為試材,采取小區對比方法,研究了化肥增效抗鹽堿劑對燕麥生育及產量的影響。[結果] 施入抗鹽堿劑37.5、75.0、112.5、150.0 kg/hm2處理單產分別為4 222.5、4 356.0、4 465.5、4 536.0 kg/hm2,比對照分別增加了4.0%、7.3%、10.0%、11.7%。在成熟期,這4個處理耕層土壤含鹽量分別為0.145 9%、0.144 6%、0.137 6%、0.098 2%,分別比對照降低了0.020、0.021、0.028、0.068個百分點; pH分別為8.27、8.25、8.15、812,分別比對照降低了0.20、0.22、0.32、0.35。[結論]抗鹽堿劑可降低耕層土壤鹽堿危害,增加燕麥產量。
關鍵詞燕麥;抗鹽堿劑;產量;鹽堿含量
中圖分類號S5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622-02
作者簡介索巍巍(1982-),女,遼寧盤錦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水稻育種方面的研究。*通訊作者,研究員,碩士,從事水稻栽培方面的研究。
燕麥是一種優良的糧飼兼用作物,具有抗旱、耐貧瘠、適應性廣、營養豐富等特性,可作為飼料作物和保健食品原料作物[1]。作為飼料作物, 燕麥具有產草量高、品質好等特點;作為保健食品原料作物,燕麥具有健身、延年益壽等功效。
在2008~2010年,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與加拿大滑鐵盧環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引進了該公司開發的生物型化肥增效抗鹽堿劑(以下簡稱抗鹽堿劑),并把開發抗鹽堿劑與燕麥栽培相結合,先后開展了抗鹽堿劑不同施入量對耕層土壤養分含量、鹽堿危害以及燕麥產量的影響研究[2-6]。該抗鹽堿劑由多種微生物、草炭、腐殖質、腐殖酸和生化大分子鹽堿絡合物等物質組成,具有降低鹽堿危害、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等特點。該研究旨在為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燕麥產量、降低化肥對環境污染等開辟一條新途徑。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試驗在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土壤類型為濱海鹽漬型水稻土,肥力中等。尿素(含N 46%)由遼河化肥廠生產;磷酸二銨(含N 18%、P2O5 46%)由貴州宏福實業開發有限總公司生產。燕麥品種為“白燕一號”,由吉林省白城農科院提供;抗鹽堿劑由黑龍江北大荒種業集團德賽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方法試驗設A1、A2、A3、A4、CK 5個處理(表1),隨機排列,3次重復。小區長5.2 m,寬1.5 m(6行區),面積7.8 m2。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莖蘗。每個小區定植0.5 m,在出苗期、分蘗期、拔節期、齊穗期、成熟期調查其莖蘗數、穗數。
1.3.2土壤鹽堿含量。在播種期、分蘗期齊穗期、成熟期,多點(n=10)采樣調查耕層土壤(0~20 cm)含鹽量與pH。
1.3.3產量構成與實產。在成熟期,取每個小區具有代表性植株20株,進行室內考種,調查株高、每穗鈴數、粒數、千粒重(飽粒重)。小區單獨收獲,脫谷,記實產。
1.4栽培管理方法3月24日前后播種,播種量120 kg/hm2;播深3~4 cm,播幅 8~10 cm。基肥施磷酸二銨150.0 kg/hm2、尿素187.5 kg/hm2。在苗期、挑旗期、灌漿期各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450~750 m3/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抗鹽堿劑對耕層土壤鹽堿含量的影響由表2可知,施入抗鹽堿劑的A1、A2、A3、A4處理在燕麥分蘗期、齊穗期、成熟期的CO32-、HCO3-、全鹽含量及pH均低于CK。成熟期處理A1、A2、A3、A4含鹽量為0.145 9%、0.144 6%、0.137 6%、0.098 2%,分別比CK降低了0.020、0.021、0.028、0.068個百分點;4個處理的pH分別為8.27、8.25、815、8.12,分別比CK降低了0.20、0.22、0.32、0.35。
施入量的增加,其耕層土壤含鹽量、pH逐漸降低。播種期~分蘗期、齊穗期~成熟期A1、A2、A3、A4各處理耕層土壤含鹽量有所減少,分蘗期~齊穗期各處理含鹽量有所增加,但播種期與分蘗期、分蘗期與齊穗期之間的差值較小,齊穗期與成熟期差值較大。隨著燕麥生育時期的進展,每個處理pH逐漸升高,也是在齊穗期與成熟期差值較大,并且CK之間的差異遠大于施抗鹽堿劑每個處理之間的差異。在齊穗期~成熟期,各處理耕層土壤含鹽量有所減少、pH逐漸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少量降水對耕層土壤鹽分的影響。
2.2抗鹽堿劑對燕麥莖蘗數的影響由表3可知,在播種量相同的前提下,出苗期CK、A1、A2、A3、A4各處理單位面積莖蘗數差異較小。拔節期以A3處理莖蘗數最高,其次是A4、A2、A1、CK處理;成熟期A4處理單位面積收獲穗數分別比A3、A2、A1處理及CK增加了150萬、13.5萬、22.5萬、27.0萬/hm2。CK、A1、A2、A3、A4各處理的成穗率分別為33.9%、34.0%、34.1%、34.8%、35.3%。
表3 抗鹽堿劑對燕麥莖蘗數的影響
處理莖蘗數∥萬/hm2出苗期拔節期齊穗期成熟期成穗率CK403.51 207.5706.5420.033.9A1408.01 249.5727.5424.534.0A2400.51 263.0736.5433.534.3A3405.01 281.0760.5445.534.8A4396.01 279.5768.0447.035.3注:表中數據為2008~2010年試驗結果平均值。
2.3抗鹽堿劑對燕麥產量的影響由表4可知,各處理的單位面積收獲穗數、鈴數、粒數以及千粒重隨抗鹽堿劑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A1、A2、A3、A4處理的收獲指數為0.38、0.40、0.42、0.41、0.39,單產分別比CK增產4.0%、7.3%、10.0%、11.7%。A1、A2、A3、A4處理的抗鹽堿劑生產力分別為4.3、3.9、3.6、3.2 kg/kg。
3結論
(1)增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鹽堿劑可有效降低耕層土壤鹽堿危害。施入抗鹽堿劑的A1、A2、A3、A4處理在燕麥分蘗期、齊穗期、成熟期的全鹽含量及pH均低于CK。在成熟期處理A1、A2、A3、A4含鹽量為0.145 9%、0.144 6%、0.137 6%、0.098 2%,分別比CK降低了0.020、0.021、0.028、0.068個百分點;這4個處理的pH分別為8.27、8.25、8.15、8.12,分別比CK降低了0.20、0.22、0.32、0.35。
(2)增施抗鹽堿劑可促進燕麥莖蘗以及單位面積收獲穗數、鈴數、粒數、千粒重的增加,進而提高燕麥產量。但是,隨著抗鹽堿劑施入量的增加,抗鹽堿劑的生產力逐漸降低。A1、A2、A3、A4處理單產分別比CK增加了4.0%、7.3%、10.0%、11.7%。
參考文獻
[1] 施建軍,馬玉壽,李青云,等.高寒牧區燕麥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草原與草坪,2003(4):39-41.
[2] 李希來,楊力軍,張國勝,等.不同播量對燕麥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草地,2001,23(3):26-28.
[3] 王軍萍,顏紅波,周青平.不同N、K水平對青引1號燕麥生產性能的影響[J].草業科學,2009,26(5):81-85.
[4] 喬有明.不同播種密度對燕麥幾個數量性狀的影響[J].草業科學,2002,19(1):31-32.
[5] 龔建軍.播種量和氮肥水平對燕麥倒伏和產量的影響[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