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魏曉慧 劉亞秋
摘要為了對我國林木可持續經營發展現狀進行評價,該文創新性地采用模糊評價方法,對帽兒山林場、石頭河林場、青背林場進行林木經營評估,給出各林場評價因素等級,并總體打分評價。 從評價因素等級結果可知,帽兒山林場各因素等級優良,但在森林防火方面需要加強,而石頭河林場、青背林場主要存在蓄積量很低的問題,必須增加其林木的蓄積量。另外進行綜合評價可知,帽兒山林場綜合評分79.712,接近高水平;石頭河林場60.322,屬于一般水平;青背林場57.576,屬于低水平。所以應當加大對石頭河和青背林場可持續經營的投入。通過此次評估探索出模糊評價方法適用性強,同時也為我國林木可持續經營提供了有效評估方法和決策參考方案。
關鍵詞可持續經營;模糊評價方法;因素
中圖分類號S718.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646-03
基金項目哈爾濱市科技創新人才研究專項(2013RFXXJ089)。
作者簡介楊晨(1989- ),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林業信息化。*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從事農林業信息化研究。
面對資源日益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經營利用林業資源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如何經營利用才能使林業得到可持續發展。林木可持續發展可以不間斷地提供人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產品,持續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森林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達到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目標[1-3]。
為了對我國林木的可持續經營現狀作出科學的評估,該文采用模糊評價方法對林木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科學指導林場合理經營使森林得到可持續利用。該文將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應用到黑龍江省帽兒山林場、石頭河林場、青背林場林木經營評估中,設置因素集,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和衡量,旨在科學地評估林木經營現狀,根據評估結果為各林場的林木可持續經營提供決策依據。
1研究地區及林場概況
帽兒山實驗林場位于黑龍江省尚志市西部,隸屬于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距哈爾濱市100 km左右,東部以自然山脈與尚志市、黑龍宮、小九林場相鄰,南部以哈綏鐵路與國營林場局所轄的帽兒山林場為界,西部和北部以自然分水嶺為界,與阿城市平山林場、山河林場相接壤。地理坐標為127°18′0″~127°41′6″ E,45°2′20″~45°18′16″ N。南北長30 km,東西寬20 km。境內公路長99.76 km,鐵路總長117.26 km,平均道路網密度4.42 m/hm2。總蓄積量1 761 850 m3,總面積26 067 hm2,重點公益林13 986 hm2,一般生態林3 353 hm2,商品林8 728 hm2。2011~2020年,總出材量42 375 m3,其中包括:原木15 640 m3,小徑木24 586 m3,薪炭林2 149 m3。投入營林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幼林撫育221萬元,管理費68萬元,更新造林125萬元,封山育林220萬元,防火12萬元[4]。
石頭河林場位于黑龍江省樺南縣東37 km處,地理坐標為130°46′07″~131°01′57″ E,46°00′36″~46°10′39″ N,東與樺南林業局相鄰,南與勃利縣接壤,西與大八浪林場和石頭河鎮農業區相連,北靠向陽林場。南北長20 km,東西寬20 km,經營總面積為12 709 hm2,總蓄積量1 008 143 m3,重點公益林4 569 hm2,一般生態林2 792 hm2,商品林2 955 hm2,2011~2020年總出材量31 714 m3,包括:原木4 015 m3,小徑木25 325 m3,薪炭林2 371 m3。投入營林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幼林撫育59萬元,管理費用46萬元,更新造林32萬元,封山育林200萬元,防火8萬元。
青背林場隸屬于樺南縣林業局,行政區屬于孟家崗鎮境內,地理位置為130°30′42″~130°42′18″ E,46°25′40″~46°32′50″ N,北與樺川縣老平崗林場相鄰,西與該縣雙龍林場交界,東與七峰林場接壤,南與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相連。南北長14 km,東西寬13 km,總經營面積為8 799 hm2。全區公路34 km,道路網密度為3.9 m/hm2。 青背林場總經營面積8 799 hm2,蓄積量701 091 m3,包括重點公益林3 730 hm2,一般生態林1 547 hm2,商品林1 770 hm2,2011~2020年總出材量37 945 m3,包括:原木14 649 m3,小徑木21 380 m3,薪炭林1 916 m3。投入營林成本:包括幼林撫育166萬元,管理費用14萬元,更新造林102萬元,封山育林194萬元,防火6萬元。
2模糊評價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扎德教授創立的[5],它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的評價[6]。它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7-9]。將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運用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可以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設定因素集。
設因素集U={u1,u2,…,um},權重集A={a1,a2,…,am},評價集V={v1,v2,…,vn},對于任意的ui∈U,vj∈V,確定ui對vj的隸屬度rij,得出第i個因素的ui單因素評價集ri={ri1,ri2,…,rin},m 個評價因素的評價集就得出U到 V的模糊評價矩陣。評分集S={s1,s2,…,sn},則單因素決策模糊映射為:
3應用實例
3.1確立評價因素集設立因素集U(蓄積量比例,出材率,樹種價值,營林成本,森林分類,區劃采運成本),共6個因素構成,再對因素集U劃分,得到第2級因素集:Ui={ui1,ui2,…,uij}(j=1,2,…,n),有U1={幼齡林u11,中齡林u12,近熟林u13,成熟林u14,過熟林u15 };U2={原木所占比例u21,小徑木所占比例u22,薪炭材所占比例u23};U3={落葉松樟子松價值u31,椴樹紅松楊樹價值u32,白樺云杉價值u33,柞樹價值u34};U4={幼林撫育成本u41,更新造林成本u42,封山育林成本u43,防火成本u44,管理成本u45};U5={重點生態公益林比例u51,一般生態公益林比例u52,商品林比例u53};U6={采伐成本u61,集材成本u62,運輸成本u63}。評價集V={很高,高,一般,低,很低}5個等級。
3.2數據來源為規范研究,分別選取了直接或間接參與林業相關領域工作的人員作為專家,參與問卷的調查。經過反復征詢、修改、計算,然后匯總成專家相對一致的看法作為結果。參與打分的人員分別來自黑龍江省林業廳、黑龍江森林工業總局、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林業相關部門。每處發放1~2張問卷,問卷咨詢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帽兒山林場(表1)、石頭河林場(表2)、青背林場(表3)的二級指標隸屬度及一級指標權重(圖1),然后根據定量統計法由二級指標隸屬度分別計算得出二級指標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