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次
責任
監督機制
——全市各市級部門、各區縣積極建立民生實事項目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倒查問責制和終身負責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好辦實
2014年7月9日,太陽炙烤大地。
渝北區玉峰山鎮龍門村,望廬臺山松林里,村黨委書記曾科正帶領村民開挖蓄水池。
蓄水池旁,一股山泉汩汩流淌。
“蓄水池建好,10組村民就再也不會為喝水犯愁了。”曾科一抹額上的汗水。
閉合監管就像一條鞭子,催促著“曾科們”把每件民生實事辦巴適。
問題染色
龍門村10組,有24戶村民住在牛心山和二洞巖上。
這里山高林密,風光秀美。
住在如畫風景里的村民,卻有心病——一到夏天,就為飲水犯愁。
“我們都是擔水吃,要走很遠去找浸水,找一挑水經常要耗費半天。”村民張光華感慨。
以前還好,現在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來的幾乎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找水挑水成了我們的大難題。”張光華說。
因為挑水,村里老人幾乎都摔傷過。
一個月前,村里來了“三人組”。
為全面摸清基層的民生急難,渝北區千名干部組成300多個“三人組”,進村入戶進行調研。
“‘三人組坐在院壩里,問我們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張光華說。
“一到夏天,就只有滿山找水。”
“我這把老骨頭,挑不動了。”
…………
村民紛紛訴說缺水之苦,“三人組”用筆“唰唰”記著。
就這樣,300多個“三人組”,將一個個民生難題收集匯總。
“要把這些民生實事辦好辦實,必須建立一個好的責任監督機制。”渝北區委書記沐華平說。
第一個落刀處,渝北放在“三色分類”上。
“對收集匯總的民生問題,根據難易程度和急迫程度,進行‘三色分類。”沐華平說。
將需要立即解決且能夠立即解決的,列為紅色問題;將需要研究與聯動解決的,列為橙色問題;將需要較長時間或與上級聯動才能解決的,列為黃色問題。
“我們反映的飲水難題,被列為紅色問題。”張光華說。
清單管理
洛磧鎮幸福村村民蔣長芬一生多難。
她身患重疾,常年癱瘓在床。兒子程云,也患有四級智障。
這個家,全靠丈夫一人支撐。
但不幸的是,三年前,一輛汽車奪走了她丈夫的生命。
丈夫一走,土坯房便開始出現問題——一下雨,房子就四處漏水。
“開始用桶接,后來桶都不夠裝了。”看著裂縫的墻壁和屋頂,蔣長芬唉聲嘆氣。
今年4月,村里來了“三人組”。
“他們坐在床前,跟我交談了兩個小時。”蔣長芬眼閃淚光。
沒想到才過了一周,鎮里就派來了維修隊。
維修隊忙碌了五天——除了修補房子裂縫外,還對墻體進行了加固。
“下雨天能睡一個好覺了!”蔣長芬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維修隊為何來得如此之快?“因為區里對每件民生實事進行了清單管理。”洛磧鎮黨委書記李朝金說。
對“三色分類”后的問題,村或社區能解決的,交由村或社區解決,建立臺賬,明確責任人和時間表,解決一個銷號一個。
村或社區不能解決的,交由鄉鎮或街道解決,建立臺賬,明確責任人和時間表,解決一個銷號一個。
鄉鎮或街道不能解決的,交由區里統籌解決,建立臺賬,明確責任人和時間表,解決一個銷號一個。
蔣長芬的危房,被列為紅色問題,交由洛磧鎮黨委、政府一個月之內解決。
“規定時間內沒有辦結,會被亮紅牌。”李朝金說。
“三清三進”
4月22日,渝北區政府會議室。
“大家挨個匯報情況。”民生實事辦理推進會拉開帷幕。
鄉鎮、街道和區直部門領導輪流上臺,匯報民生實事辦理進度。
臺下,龍山街道辦事處主任唐中浩心里有點緊張。
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匯報情況——
“旗龍路社區,休閑游園健身器材正在安裝……”
“金島花園,部分坡屋頂安全隱患已核查……”
這一次匯報,唐中浩準備得很充分。
為避免出現民生實事辦理“懶政”,渝北區建立了“三清三進”督查機制。所謂“三清三進”,就是——
紅色類問題,責任單位每日開展一次自查,每周進行一次專題研究,確保“日清周進”。
橙色類問題,牽頭單位每周召開一次問題推進會,由區委督導組督查,確保“周清月進”。
黃色類問題,牽頭區領導每月召集召開一次協調會,并向區委常委會匯報,確保“月清季進”。
“問題辦理得好不好,都在會上擺明了。”唐中浩說。
前兩次推進會,因為準備不足,唐中浩被區領導問得當場冒汗。
“推進慢的、效果差的,將被通報批評和領導約談;連續被通報和約談兩次的,會被采取組織或紀律措施。”唐中浩說。
不一會,輪到唐中浩了。
他站上臺,清清嗓子:“旗龍路社區,休閑游園健身器材正在安裝……”
全面評估
6月19日,雙鳳橋街道中建村村民陳文明起了個大早。
吃完早飯,他就等在了村口。
“今天評估組要來對我們反映問題的辦理結果進行評估。”陳文明翹首張望著。
遠遠的,一行人來了。走在最前頭的,是評估組組長、區政協主席李聯鐵。
“大家反映的公路問題,對辦理結果滿意不?”評估組干部問。
“大家實話實說,我們給你們扎起。”李聯鐵給村民鼓勁。
“滿意!盼了十多年,終于修通了。”
“滿意!路都通到了家門口。”
…………
評估組根據大家的意見,對各個辦理環節進行打分。
沒有跟蹤監督及評估機制,解決群眾急難的民心工程很可能變成“民怨工程”。
于是,在建立“三清三進”督查機制之后,渝北區又建立了評估倒逼機制——由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隊,選擇區政協委員、問題反映者等人員組成評估小組。
“通過實地巡查、詢問群眾等方式進行評估。”李聯鐵說。
評估組再將意見形成評估報告,交由區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審閱。
“辦理結果群眾不滿意的,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將被約談。”李聯鐵說。
評估組每到一處,都欣喜地發現著諸多變化。
“有了山坪塘,蔬菜基地用水不愁了。”
“公路修到家門口,出門方便了。”
“電梯驚魂的日子終于結束了。”
…………
問題染色+清單管理+“三清三進”+全面評估,形成了責任監督的閉環機制,讓民生實事變成了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