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暉 欒后同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92-02
在自己所從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每級學生的作文要么是“無病呻吟”,要么是“假、大、空”;每次寫作課,學生都是匆匆了事,最終胡編亂造、生搬硬套、模仿抄襲,讓充滿感情的寫作成為一種應付、一種負擔,學生也漸漸對寫作也就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寫出的文章內容沒有真情實感,毫無個性可言,讓人幾乎難以“下咽”。
而作為我們老師,作文教學也就流于一種形式,“只要滿足考試需要就夠了”的想法充斥著自己的教學觀點。長此以往,老師忙于傳授布置,學生疲于接納應付……我們的寫作教學變成了一種膚淺的形式,學生寫出的文章即使偶有一些佼佼的佳作,有時也免不了給人“千人一面,千篇一腔”的感覺。
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盡管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可是他們沒有去仔細觀察,人與事都從他身邊溜走了。二是學生的寫作始終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總是在順著老師的意愿寫一些應付考試的話,不但作文的積極性沒有了,而且創造性的發揮也受到極大的制約,有個性的表達更是無從談起了。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應通過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所以,要達到《標準》要求,必須更新我們的教學觀念,真正把學生當作作文的主人,引導學生把作文當作自我表現的陣地,激發他們寫作熱情,培養他們良好的寫作興趣。
一、教學生做個“有心人”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盡夜不息”, 葉圣陶先生這段話十分精辟地概括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生活是一個萬花筒,蘊藏著人生百態與真善美丑。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應該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出狹小的課堂,將視覺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讓學生走近它,觀察它,使學生捕捉人無我有的新材料。同時,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再進行系統深入的感悟、體驗,就能把生活素材融入到自己情感之中。學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會發現平靜的湖面下,也會蕩漾激情;雄奇的深山,卻孕育鳥語花香。只有教會學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學生才會真正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二、給學生“一片天地”
如果我們能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就可以發現,有時寫作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作文教學的方式、內容與學生的寫作需求關系不密切, 我們的熱情卻換不來學生的激情……
在寫作動筆前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階段。在定下寫作命題后,如果我們老師構講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講得太少,蜻蜓點水,隔靴搔癢,又起不到點撥的作用。其實,我們老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因此關鍵還是給學生一個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和廣闊的構思空間,不要讓我們教師的言行限制學生的思維,還學生“一片天地”。我們寫作課堂不妨把教師講變為學生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課堂上將充滿生氣,充滿活力?!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笔澜缡嵌嘣?,認識問題的角度也應該是多種的。在平時的作文命題設計中,我們可以把擬好的命題,讓每個學生都闡述自己的看法,不去限制體裁,不去限制形式,就讓學生展開聯想,游目騁懷,海闊天空,做到“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獨特的視角和經驗,作探索性、獨立性的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便“一發不可收”,獨特而別具匠心,做到了這一步,又何愁作文沒高分?
三、讓學生“我手寫我心”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語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語言表達的創新,往往可以折射出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在生動、 形象、 有趣、 有味上下功夫, 風格力求個性化。然而,在我們平時的輔導寫作中,學生無論遇到哪一類的題目,要么簡單組織一下語言,要么緊靠作文輔導書上的范文,幾乎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例如遇到親情一類的,就是自己生病,父母“好比熱鍋上的螞蟻”,“惡劣天氣,送自己去醫院”等等。學生的思維總括不出去,大腦里可用的語言也少得可憐。
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要說的話,自由去表達。一是當寫作命題下來后,可放寬學生的選材范圍及體裁范圍,不要讓自己的要求、考試的規定限制住學生的思維,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抒發感想,發表議論,或寫突發異想都可以。二是處于青春年少的學生的思想情感都非常豐富,他們課下喜歡通過微博、博客等各種形式發表自己的感想。他們心里有話藏不住,總想說出來。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毫無保留說出來,不要總以“思想健康”“如何提高分數”為由去局限他們。三是由于小學、初中學校的教學風格不同,學生的知識背景、經歷不同,學生習慣的表達也體現不同的個性,有的同學表現出客觀敘述的傾向,有的則更多地帶有情緒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歡用修飾語,有的則喜歡用詞的華麗,……“萬紫千紅總是春”,極具個性的立意,富有特點的語言,才是一篇好文章的之本,因此,我們不要以自己好惡來影響學生,要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
四、為學生“搭建舞臺”
作文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因此,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我們不能僅僅是隨意給個分數,更重要的是要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以不斷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
首先,我們在看學生作文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要“俯下身子”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去思考問題,去評價。要善于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不再視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敢于用“我手寫我心”,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其次,在具體批閱作文時,不要成為老師的“一言堂”,要讓學生有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可以采取小組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學生批、教師改,學生自批自改等互動形式批改作文。這樣做不僅使學生之間能互相學習,起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妙處,而且給學生提供完善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更善于寫出能體現個性的作文。這樣,為學生搭起一個作文演練的“舞臺”,學生才能夠在臺上自由發揮,讓自己的個性舞起來,他們也能夠充分享受作文成功帶給自己的喜悅,便不再為寫作而愁。
讓學生喜歡寫作,善于寫作,將是我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個新的課題。作為教師,我們要轉變觀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教學的點滴入手,一步一個腳印,放飛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個性指導自己思維,讓思維駕御文字,讓文字張揚個性,使他們在寫作的舞臺上盡情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