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當地時間7月15日,第六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發表了《福塔萊薩宣言》,宣布金磚國家正式簽約成立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并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總部設于上海,首任行長來自印度。
金磚銀行,一個響亮的名字,而其野心或許比名號更大——挑戰現有國際金融體系。
積弊不改與另起爐灶
世界銀行1945年成立。成立初期法定資本100億美元,全部資本為10萬股,每股10萬美元。世界銀行的重要事項都需會員國投票決定,投票權重與會員國認購的股本成正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行同時成立、并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
在掌控全球金融秩序的近70年之間,世行與IMF兩大金融機構成為美元全球霸主地位的執行者,實際操作中飽受詬病,改革呼聲不斷。如今,挑戰者來了。
金磚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兩者同時成立,金磚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并由各創始成員國均攤,各成員國平均分配股權和投票權。金磚應急儲備安排初始承諾互換規模1000億美元,其中中方承諾出資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印度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
這一迷你版的世界銀行和IMF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五個新興經濟體試圖重構國際金融秩序。
金磚五國擁有42%的世界人口,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占據30%的世界經濟。其全球資本投資約占11%,貿易額在過去5年幾乎增加了一倍,過去十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已逐步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
但世界銀行和IMF由西方國家掌控,世界銀行行長通常由美國人擔任,而IMF主席則來自歐洲國家,現有的投票機制讓西方國家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IMF的投票規則是根據實際各國繳納的基金份額獲得加權票,單美國一個國家的份額就占17%,而金磚五國表決權加起來也僅有11%。不僅如此,IMF規定:遇到修訂章程等重大問題,必須以85%的票數通過,也就是說,美國一票便能否決。
2008年金融危機倒逼IMF加快改革步伐。
2010年11月,IMF執董會批準了對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進行全面改革的建議,超過6%的份額將轉移到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同時,最貧窮成員國的份額比重和投票權將受到保護。改革之后,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日的IMF第三大份額國。
但是美國連續兩年否決這一提案,IMF的投票權改革方案遲遲不能落實。
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對于全球經濟新情況尊重不足,也是導致金磚國家聯手另起爐灶的重要原因。
7月15日金磚銀行成立之時,巴西總統羅塞夫就表示:“IMF應盡快修改投票權分配,以反映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正義和平等的權利?!痹凇陡KR薩宣言》中,金磚國家也繼續表達了對IMF改革停滯的失望和關切。
自救功能與隱憂
安邦分析認為,美日歐持續的寬松貨幣政策正在不斷地推高新興經濟體的資產泡沫,并打擊實體經濟發展的低成本環境,而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和穩定金融的需求卻得不到國際金融體系的支持,這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有著不可想象的風險。
為避免在下一輪金融危機中受到貨幣不穩定的影響,金磚國家計劃構筑一個共同的金融安全網。一旦出現貨幣不穩定,可以借助這個資金池兌換一部分外匯來應急。
同時,世界銀行主要是針對欠發達地區幫助其脫貧,但金磚國家經濟增速較快,人均收入也在慢慢提升,已經不能獲得世行貸款了。但它們仍然面臨著經濟滯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金磚銀行主要是針對基礎設施領域的貸款,這正是發展中國家急需的投資。
然而金磚合作之下,也有裂痕;功能之外,也有隱憂。
路透社指出,金磚國家強調相互平等,但中國經濟的規模大于其他四國的總和,這兩者是不可解決的矛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者羅依特(Riordan Roett)分析認為:“中國主導新銀行是不可避免的……除非獲得控制權,否則中國是不會參與這種合作的——未必是完全的控制權,但要有巨大的影響力?!?/p>
“金磚”各國的發展速度不同,部分國家還有不同領域的競爭,一旦建立開發銀行,在資金投入、股份分配、話語權等方面是否有效合作,取決于各國之間能否建立深層次的信任關系。這也是前幾年開發銀行之類機制受阻的原因。
其實各方為了平衡確實做出了很大努力。
根據公開的協議,新開發銀行的總部設在中國上海,首任行長由印度人擔任,理事會主席來自俄羅斯,董事會主席來自巴西,還將在南非設立非洲區中心。同時,500億初始認購資本由5個創始國平攤。
然而也有觀察人士提出,金磚銀行強調民主和公平原則,出資比例五國均等,權力結構設計也充分照顧各方。這一結構看似公平、民主,但也導致了權力過度分散,可能影響決策效率。金磚銀行將出現行長、理事會主席和董事會主席三巨頭并存局面,決策效率值得擔憂。
金磚五國聯盟是否堅固?對現有規則有多大沖擊?這些都有待觀察。國際金融秩序的重構路漫漫兮,但金磚銀行至少開啟了這一長期進程。
王慕樂根據財新網、《金融時報》《新京報》等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