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 董莉莉
【摘要】本文著眼于對綠色建筑人才培養策略的分析。綠色建筑思潮的影響對推動與加快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對此的回應,高校建筑學專業應適時適度地對教學計劃、課程大綱進行相對的調整與改革。具體的改革措施可以分別從專業理論課和課程設計課兩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綠色建筑 課程構架 專業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01-02
1. 綠色建筑發展與人才培養概況
1.1 我國綠色建筑人才培養的迫切性
綠色建筑作為建筑界應對環境問題的回應,已經成為世界建筑研究與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發達國家被不斷實踐與推廣。在國內,綠色建筑的概念開始為人們所熟悉,綠色建筑的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也已經成為業界的熱點。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把綠色建筑產業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重點,建設工程在建項目和新建項目到2015年必須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就大量增加了社會特別是建筑行業對綠色建筑專業人員的需求,給加快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綠色建筑思潮對高校建筑學專業發展的影響
建筑學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圍環境的學科。它旨在總結人類建筑活動的經驗,以指導建筑設計創作,構造某種體系環境。高校建筑學專業是培養具備建筑設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搖籃,在推動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這一需求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與任務。要使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不但了解與熟悉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更能夠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與一般性方法,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能夠貫徹綠色建筑的指導方針,身體力行地實踐綠色建筑設計,這就要求高校建筑學專業的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將綠色建筑設計理論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本文旨在站在高校建筑學專業教育的角度對此展開的探討與分析。
2.高校建筑學專業教學調整與應對策略分析
綠色建筑概念貫穿于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其涉及的學科較傳統建筑學更加廣泛。其研究內容及相關學科包括:綠色建筑文化與歷史、綠色建筑基礎理論、綠色建筑技術基本知識、綠色建筑分析、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評價、綠色建筑運營與管理。只有通過對建筑學專業教學大綱的改革與修訂,才能將綠色建筑的知識體系融入到建筑學專業長達五年的教學過程之中。本文旨在從專業理論課課程結構調整方面著手進行策略推導。
高校建筑學專業現行的專業理論課體系中,和綠色建筑設計密切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建筑概論》、《建筑設計原理》、《城鄉規劃概論》、《城市設計》、《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建筑結構選型》、《建筑設備》、《建筑心理學》、《建筑法規》、《建筑師職業基礎》等。
《建筑概論》開設于一年級第一學期,是建筑學專業學生開啟建筑學習之路上的第一道門。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初入大學,對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時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當多的建筑學專業學生會在大學里受到思維方式上強烈的沖擊,他們將要身處一個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經歷兩次重要的轉化:首先是由傳統教育的邏輯推理思維方式向以視覺思考為核心的領域轉化;緊接著,又要從純視覺思考(構成、造型訓練)轉向對功能、技術、經濟等要素的綜合權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設計)。【圖1】傳統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通過此課程的學習,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關基本知識,掌握建筑識圖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業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組成及構造原理等內容。此課程中,應增設綠色建筑概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設計原則與方法、發展與趨勢,為之后其他課程的開設奠定基礎。
《建筑設計原理》、《城鄉規劃概論》、《城市設計》等課程為開設于二年級至四年級期間的理論基礎類專業理論課,其課程環節主要由課堂講授、理論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為主構成,其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設計的基本原理與一般規律,并在實踐與設計過程中起到指導性作用。在《建筑設計原理》課程中,應開設綠色建筑設計原理的專題,從建筑外部環境、建筑室內環境、建筑能耗幾個方面詳細地剖析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并通過實例的展示與剖析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在《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課程中亦應介入綠色設計的理念與思路,從選址的基本原則、自然環境因素、節約用地方針、鄉土文化等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建筑結構選型》、《建筑設備》等課程為開設于二年級至四年級期間的技術類專業理論課,其課程環節主要由課堂講授、理論推導、實驗數據演算與分析等形式為主構成,其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與建筑設計緊密相關的工程技術基本知識。而這些技術知識恰恰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有效地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物質載體與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課程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熱工學,均與綠色建筑設計中室內環境品質及控制技術、建筑節能設計及技術等內容密切聯系。再如《建筑設備》課程中,給排水部分應融入建筑節水技術、雨水的收集與利用等知識;暖通部分應融入室內新風系統、自然通風技術、高性能空調設備的運動、能量回收等綠色建筑設計的理論與方法;電氣部分應考慮適時適度照明、高效節能燈具、待機能耗控制等綠色環保理念。《建筑材料》課程應增設綠色建材篇章,系統介紹綠色建材的概念、綠色建材的選擇與運用、建筑節材技術與方法等課程內容。而在《建筑構造》課程中,通過對最新材料、最新技術構造節點大樣的剖析與講解,可以幫助建筑學專業的學生進一步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具體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學》、《建筑法規》、《建筑師職業基礎》等課程為開始在五年級畢業班的專業理論課。作為建筑學專業畢業班的學生,他們即將告別五年的大學學習生涯,走向建筑師的職業崗位,擔負起建筑設計從方案構思到施工圖繪制再到各專業配合,以及與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體工作之中。在這些課程中,應通過增加建筑環境心理學、綠色建筑相關法規、綠色建筑運營與維護等知識點的章節,幫助學生完善綠色建筑知識體系的構建,并在他們今后的實踐與工作中積蓄發揮作用。
除了對傳統課程大綱的修訂與調整之外,還可以增設《綠色建筑概論》、《生態與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理論》、《綠色建筑設計》等專業選修課程,供有興趣有余力的學生學習。【圖2】
綠色建筑設計教學的建立與發展以及綠色人才的培養,是在高校建筑學專業本科建筑設計課程原有教學框架的基礎之上,應時代需求而開展的教案研究與教學方法的探索,具有體系化、進階式和強調實踐性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改革引發了建筑學專業指導教師對綠色建筑教學與科研的深層次思考,也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綠色建筑設計教學將由原來個體自發的實驗轉向系統化、整體性的推進。更為重要的是,它激發了一個傳統深厚的學科面對當下全球關切的發展活力,孕育著我國高校建筑教育發展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劉加平,董靚.綠色建筑概論[M].第1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楊晚生.綠色建筑應用技術[M].第1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