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它不僅應符合教學大綱的宏觀要求以及英語教學的客觀規律,而且應該充分滿足教材使用對象的需求。但是我們知道學習者的個別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某一群體的個別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教材滿足學生的需求變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材 再利用 教材調整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20-01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使用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的英語教材版本眾多,但使用眾多的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實用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高職高專英語綜合教程》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英語教程》等幾套教材。絕大數高職高專教材都是依據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其使用對象是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類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不斷涌現,這些教材編寫特色各異,選材新穎,有些教材還吸收了國外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全新理念,在編寫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專科特色。有的教材甚至編寫了統一的教師參考書和電子教案。這樣雖然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但同時也出現了教師不僅使用同一課文教學生,而且使用同一方法教學生這一現象。教材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教材內容廣泛涵蓋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交際策略等等,但是,在教學過程當中許多教師都將教材中的課文作為語言知識的載體,將學習課文的過程變為講解文中語言的過程,究其原因,這些教師認為只有講解語言點才能夠學習到知識,主要講解語言點才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這一觀點存在兩個誤區:首先學習語言并不是一定要學習所謂的語言點,很多教師在講解語言點的時候,都是孤立地強記某個元件的結構和意義,表面上看學生學到了很多,但實際上作用不大。另外,所謂閱讀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項非常復雜的能力,并不是認識的每一個詞句就能夠讀懂課文,文章的類型結構寫作目的和意圖,各段落的主要意思等等,才是學生需要讀懂需要理解的。同時,還要培養其他一些技能,包括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推測和判斷的能力,猜測生詞的能力,閱讀賞析的能力等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在原點上花過多的時間,講解過多的相關用法。其實,大量的用法在生活當中并不存在,這樣不僅讓學生望而生畏,而且也不容易講清楚。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實現個體化發展。即便社會背景,年齡,智力,現有英語水平等方面很相近的學習者,他們的個別需求也有很大差異。一個成熟的教師應該善于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取舍和調整。
二、高職教材再利用的原則
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學以致用。因此,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習者的需求是什么,是為了提高英語水平還是為了以后方便就業,再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具體說來就是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
教材的調整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
1.對教材的單元進行整體取舍。由于課時安排的限制,在給定的課時內不能完成教材的全部內容,所以必須刪減其中的幾個單元。可以刪掉太難或太簡單的單元,也可以刪掉內容陳舊的單元。對教材某一組成部分進行有系統的刪減。比如,對于聽說讀寫,語法,詞匯等側重一方面或幾方面,其余在課時內不能完成的內容就要進行刪減。過多的刪減或補充可能影響教材的整體結構,在沒有必要進行完全刪減或補充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對教材的局部內容或活動進行計劃,例如,如果教師認為某個單元的閱讀篇章還可以,但練習不合理那么就自己設計練習題替換原有的練習題。對教材內容刪減時應注意:
(1)不能根據主觀臆斷或個人偏愛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
(2)教材內容的刪減不應影響教材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3)刪減內容的比例不宜太大,否則應考慮重新選擇教材;
(4)不能一味為了考試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
2.對教材的使用目的和教學要求作宏觀的調整。比如:某個階段的教學目的是達到2000詞匯量,而所使用的教材詞匯量是3000,為了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在教學中可以忽略某些詞匯。
3.對教材進行整體補充。有時教材整體容量欠缺,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教材沒有涉及或涉及不夠;或者對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涉及不夠充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整體補充。對教材的補充一定要有規劃,不能教一單元,補充一單元。此外,如果學生周圍發生了與教材內容相關或相似的重大事件,教師應該結合這些事件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在一些教材中教學活動的難度過高或過低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教師認為某個活動太難就可以擴展活動的步驟,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難度,如果活動太容易,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活動進行延伸。
5.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雖然教材內容的安排應該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順序是不可調整的,首先,難和易沒有絕對的標準,也就是說教材編寫者對教材內容順序的安排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其次,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和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可能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教學實際情況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
教材是實現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選擇和使用合適的的教材是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隨著課程的不斷發展,教材長期處于動態開發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對教材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夠使教材適應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材滯后于課程發展的矛盾。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孟洋,女,1980年生,碩士,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外語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與高校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