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芬
隨著新課程改革,英語教學中各種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涌現。相應的,利用和開發課外的有效時間與空間,探究不同的方法,使小孩子們最大可能地獲得語言實踐機會和實踐能力,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中,如何有效的布置和設計作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英語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英語學習的鞏固和深化,是學生課后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對學生來說,通過作業,可以更加鞏固所學知識,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在作業中遇到未掌握的地方,可以及時請教,及時糾正錯誤,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取得更好的成績。對于教師來說,布置課堂或者家庭作業是英語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方式。通過批改作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教學的反饋信息: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和不足,同時,教師又可以從學生作業中的錯誤認識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或疏忽,采取措施加以彌補。如果能按照新課程理念,創造性地進行小學英語英語作業的設計,就能讓學生在課外也能有效地學習英語,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我對所任教的五年級學生的了解,樂于完成作業的學生只有一半左右,部分學生學生不能完成作業,周末不完成作業的學生較多。通過調查和個別交談后發現,問題是在作業的布置存在不少問題問題:1、枯燥單調,太多機械抄寫詞句和死記硬背。2、泛泛乏味。作業不符合學生實際,缺乏多變性和趣味性。3、量多質差。作業缺乏針對性。面臨這樣的作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破壞了。
然而,這樣現象產生的原因在哪?在農村小孩子中,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條件很有限。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英語也較少,身邊會英語的人也不多,英語學習資源相當匱乏。各種因素,包括學生家長與小學生自己對于英語這門功課的重視度也比不上城市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英語作業沒人監督沒人幫助。還加上其他的客觀原因。英語作業自然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了。
怎樣能保持作業的有效性呢?我認為,農村小學英語作業布置要有創意性和靈活多樣性,這是有效的教學方式。針對農村小孩子的年齡、興趣、心理、愛好等特點,以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為前提,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目標,由易到難,設計開放式作業,把學生從課堂教學中放出來,融入學校、家庭、社會中去實踐,實現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學科融合,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實踐能力的目的。
一、作業布置要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
新課程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首位,作業的布置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因此,作業內容要盡量適合學生實際生活,布置真實語言運用情景,多組織有趣、有交流意義、體現合作互動的語言實踐機會。
2、多樣性
小學是天生喜歡新鮮,同類型的作業做多了,他們便會失去興趣,作業類型的多樣性,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3、發展性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最終在生活中運用,但語言是發展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外,還要在作業的布置上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質。
4、靈活性和開放性
作業布置應具有一定靈活性和開放性,在遵循上述各項原則的前提下,要允許學生根據自身不同的實際水平和特長,選擇不同的作業內容,使課外作業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縮性。
二、作業布置的類型可以根據不同的功能布置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個性化作業
傳統的作業大多圍饒教學大綱布置,較少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或興趣愛好的差異。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讓喜歡表演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英語小劇,在練習英語口語的同時發揮表演能力;讓有美術愛好的孩子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英語單詞卡片的制作,或根據英文意思展開想象進行創作;讓愛好音樂的學生對所學的英文歌曲進行簡單的創作和套用,利用音樂的特質和自己的音樂特長鞏固和促進英語的學習。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就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習。
2、提高學生的動口、動手能力,布置實踐型作業
小學英語的口頭練習很重要,聽說要領先。因此口頭的操練要有一定的積累才能有提高。將操練放在真實的情景中,對學生的意義理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可以讓學生和生活中遇到的外國人進行簡單的交流,而沒有這種機會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對老師說,對伙伴說。
3、促進學生多向交流,布置合作型作業
新課程改革綱要已明確指出,學生的合作能力是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新課程的生成性、建構性,都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合作,加強合作。因此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多個學生一起完成。
4、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布置探究性作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更為強烈。因此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讓學生去發現。如:給學生一幅迷宮圖,讓學生從中尋找出救人的最短線路,并寫下經過的地方。這樣學生從中學到到了地名的書寫。給學生一組單詞,讓學生尋找他們的共同點。教完了顏色,可以尋找生活中的顏色等等……
5、創編型作業,給學生展示的空間
學生是極富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和詮釋也富有獨特性和創意性。創編型作業就是引領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通過改、說、唱等形式再現、拓展、延伸課文內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資料,編輯英語手抄報,或根據課的對話、故事理解進行繪畫、編曲創作等。
三、教師要對所布置作業實行及時合適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所布置作業的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在新的作業內容、方法下,仍實行舊的評價方式,給個分數就算了,那布置再好的作業都會失去價值和意義了。作業的評價要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與發展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學生整體發展。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因此,作業評價將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們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們可以借鑒以下評價,讓我們布置的作業更加有效:1、分層次評價,多多鼓勵學生。只要學生完成了其相應層次的作業,就能得到肯定。2、抓住亮點,激勵當先。盡量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3、多向評價,共同參與。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多元多向評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4、多次評價,體驗成功。學生做完作業,自評、互評、師評后再進行修改,教師再次評價。
總而言之,只有明確作業布置本身在英語學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英語作業布置的合理性、藝術性、多樣性,才能使我們布置的英語作業真正做到有效性,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更應該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作業,使其成為學生課外再學習,綜合能力再提高的另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