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賦
【摘要】我在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是采用:悅趣一,導學悅趣;悅趣二,體驗悅趣;悅趣三,應用悅趣;悅趣四,拓展悅趣等“四悅趣”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活動。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四悅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就是改變以往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在寬松優化的環境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我經過六年多來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四悅趣”的實踐與研究,教學效果顯著,得到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充分肯定。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四悅趣;研究
閱讀從價值上來說是從篇章中提取意義的過程;閱讀從實踐來說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得信息,影響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的過程。閱讀的過程一般有閱讀的目的過程,閱讀定義的過程,閱讀互動過程,閱讀成分過程,閱讀方法過程和閱讀理解過程。閱讀過程是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互動探究,合作交流體驗的過程。
悅趣俗稱樂趣、興趣。悅趣使人感到有快樂的情趣,隨心而悅,趣行天下。學生學習的悅趣象征著他們對自由美好的向往,對生命活力的放縱,對樂觀情趣和健康心理的追求。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強調:“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夠駕馭文字。”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課是基本課型之一。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的基礎,高效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一種教育教學活動。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改變以往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學會閱讀,學會學習。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我在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悅趣一,導學悅趣;悅趣二,體驗悅趣;悅趣三,應用悅趣;悅趣四,拓展悅趣等“四悅趣”的方法,效果顯著。
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四悅趣”的實踐與研究基本框架于下。
四悅趣
一、導學悅趣
導學悅趣是指教師引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情趣。
新課改的導學悅趣主要指學案導學悅趣,所謂“學案導學悅趣”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歡樂情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師生共勉,完成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活動。
“學案導學悅趣”是新課程下的一種教學活動,有著積極的意義。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這種教學活動改變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
“學案導學悅趣”的教學方法對在缺乏多媒體教學的初中語文教學尤為重要。學案導學悅趣,能提升學生課前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觀與客觀的兩方面因素,導致現在大多數學生不善于自主學習。拿到一篇文章,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的預習,在課堂的45分鐘中,一來老師講得十分吃力,二來學生的學習也未必有多大成效。在導學悅趣的案卷上,預習導學部分使得學生可以根據師生精心設計的一系列的問題,進行有目的地輕松愉悅地預習,初讀課文,弄清字詞,把握文章的主要脈絡,為課堂學習做前奏性的準備;在預習導學部分的預習中發現疑難問題時做好標識,以便到了課堂上能夠有重點、有意識地學習,減輕課堂學習的壓力,輕松愉悅地閱讀學習。預習導學這一板塊,與以往老師讓學生自主預習,將預習成果記錄在作業本上的做法相比,兼顧了全班學生,尤其是基礎薄弱、不會自學的學生,最起碼在形式上,讓“學”走在了“教”的前頭。
例如,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我和學生研究九年級上冊《公輸》這一課。我并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而是采用了學案導學悅趣的方式。在上課之前將我的《導學案》印發給學生,其中包括學習目標、作者及有關作品的簡介、教學內容中設計的問題、課堂大體流程等,讓同學們根據導學案進行愉悅地預習。學生在課前就輕松地朗讀了課文幾遍,了解了作家及其一些作品,完成了生字注音、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點句子譯義等學習任務。為了讓學生理清行文思路設置如下五個問題:1、主要人物、人物活動的目的。(1)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2)主要人物是哪一位?(3)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2、文章情節問題的提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分哪三步? 3、分組討論。(1)墨子勸說公輸盤時,采用什么策略讓公輸盤自覺理虧?主要運用什么修辭手法來增強說理氣勢?(2)墨子模擬攻宋取得怎樣的效果?為什么會取得這樣效果?先學生自主思考,再小組討論,然后全班討論明確。4、拓展練習。(1)作為現代青年,你覺得墨子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呢?(2)假如有時空隧道,你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你會對他說些什么?5、評價。這樣設計學案導讀,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歡快地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在課堂閱讀導學悅趣的互動中,我結合時事新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這樣導入課文:同學們,你還記得伊拉克戰爭嗎,這場戰場給伊拉克人民又帶來什么(學生答:災難、妻離子散、經濟危機、生活無序……)——你希望這場戰爭爆發嗎?在這場戰場爆發前,曾有許多愛好和平的人士和國際組織,力圖阻止,可都失敗了。假如時光能倒流,假如能有“墨子”,也許就不會發生了,不信請看《公輸》。接著我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了解學案完成的具體情況。學生基本都完成練習,一些難懂的地方也做了標記。由于學生根據導學案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預習,字詞句子的學習和運用所花的時間不多,其他環節的學習相對就有了較充裕的時間。在課堂閱讀導學悅趣的教學中,有導學案的提示,學生對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分析人物,探究文章結構,習題分析和解答,就順暢得多,教學效果良好。
學生有了導學案,消除不知道學什么的困惑,讓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很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體驗悅趣
體驗悅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實踐活動,從活動中感受歡快、愉悅的一種互動過程;這種互動過程是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進步的一種教學活動過程。體驗悅趣的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邊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教學活動方法。體驗悅趣的教學方法既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方法,也不同于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的體驗悅趣中,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計劃的要求系統地學習,也要求教師按學生的提問和要求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施教。這樣,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好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為其不斷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教師經常與學生溝通信息,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學相長,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專業及相關知識,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學技能;有利于保證教學計劃的貫徹執行,保證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知識和自有的技能。
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使用體驗悅趣的互動教學方法。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我教《背景》這一課題時,在課之前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一位學生這樣說道:“看完課文后,我認為父親的做法有溺愛兒子之嫌,正如朱自清自己所說的那樣:‘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我微笑著點了點頭說:“是啊,作者都這么大了是可以照顧好自己的。” 還有一位學生也提出了他的看法:“我看完父親買橘的經過以后,深深地感受到了父親對我的愛,上了年紀的父親不但為我翻過柵欄去買橘子,還要再提著重物返回來,如果不是強烈的父愛,又怎會如此不辭辛勞。”我說:“真的很不錯啊,你能體會到父親對朱自清深刻的愛了。”這時我看到一位平常很少回答問題的女生張宏花也舉起了手,我欣慰地叫了她的名字,讓她說說她的看法。“老師,我覺得作者當時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父親對自己的愛。”當時的我對這位同學的想法有些震驚,能夠理解到這一點對這些孩子來說并不是很容易的,我以肯定的神態微笑地問她:“從哪里可以看得出來呢?”小張同學有點緊張地說:“朱自清認為父親的所作所為有點小題大作,他認為父親根本沒有必要托茶房照顧,更沒有必要親自去送,他認為自己是完全可以照顧自己的,實際上父親所做的這些,只是一個父親對即將分別的兒子產生的十分依依不舍之情罷了。”我頷首點頭,不由佩服這位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這幾位同學的帶動之下,其他的一些同學也一一說了他們的看法。我挑選了他們的一些看法,歸納列在黑板上……。同學們有機會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仁智之見,有了收獲感、成功感,臉上充滿了歡快和愉悅之情。
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體驗悅趣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素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應用悅趣
應用悅趣是指在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書面作業、口頭作業、現場競賽、搶答訓練、展示表演、參觀考察和探索新知等實踐活動的形式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鞏固,進行輕松愉悅地學習和訓練,達到理解所學習的內容,掌握所學習的內容,鞏固和運用好所學習的知識,從而達到增強能力與聯系技能、檢驗教學成果目的的一種反饋教學活動。
語文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反思鞏固、認真梳理和綜合應用的悅趣過程。初中時期正是學生各項知識、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此時,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好知識的積累、鞏固、梳理、綜合、應用的悅趣工作,以便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應用能力。我在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悅趣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知識梳理,形成知識網絡,然后,整合應用。通過對語文知識的梳理和應用,學生掌握了語文的優化學習方法,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強化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和態度,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素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我們能夠從學生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引導他們進行知識的積累,知識的梳理,知識的綜合應用,使之達到應用悅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閱讀理解,注重激勵學生語文知識的鞏固應用,使之悅趣。例如,我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在教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文《春》的過程中,我讓同學們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然后點名讓一個同學來朗讀,該同學在讀的過程中始終都沒有投入感情,當他讀完之后我笑著說:“朱自清感情原來并不豐富,你們看,他寫的文章都沒有什么感情色彩。”同學們理解我話中有話,聽完之后都笑了,然后他們非常積極地誦讀課文。等再讓其他同學誦讀的時候情況跟剛才就大不相同,朗讀的感情、停頓、語調比前好得多了。在初三年級語文復習課上,我復習到名句名篇時,我讓同學們進行默寫,一部分同學要上臺默寫。對于一些知識掌握非常牢固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對于一些默寫并不好的同學要及時的鼓勵。例如,當某一個同學不會全部默寫的時候,鼓勵他先寫其中的一句,或者一個詞組,在教師的鼓勵之下,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對知識進行鞏固應用,綜合體驗。應用悅趣體驗關鍵在于教師的點評,點評時教師要對課文的獨特感受以及其中的人生觀、世界觀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澄清認識,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應用悅趣重點在于訓練,訓練作業的悅趣有課堂作業、課后練習以及測試等等,教師要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正確的發展,達到應用悅趣的目的。
四、拓展悅趣
拓展悅趣是指在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教師的引激下,讓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延伸探究,交流合作,反饋升華,互動體驗,使學生達到心臨其境的快樂狀態的一種教學活動。拓展悅趣是以課內知識點為閱讀基點,由課內延伸拓展到課外,從學校延伸拓展到社會;將課文精讀延伸拓展到讀物泛讀,通過延伸拓展讀物泛讀形成精讀課文的解讀語境,為全面、深入、個性化地把握課文提供基礎,為對課文的精讀又延伸拓展讀物泛讀提供了目標和方向。拓展悅趣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在師生互動中,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啟迪思維,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最終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的養成,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我教完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送別詩后,提出問題:大家在課后搜集有關送別這一主題的名句。第二天的語文課上我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送別主題的詩句,學生們紛紛讀出自己搜集的詩句。甲同學說:“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是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的一個句子”;乙同學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子是在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作品中的句子”;丙同學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丁同學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句是李白的《贈汪倫》中的詩句;戊同學說:“惜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這是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中的一個句子”……我說:“大家找的都是關于送別主題的詩句,都表達了對親人或朋友的別離傷感之情。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它們有什么不同嗎?”,學習委員小林同學說:“從詩句可以看出王勃“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樂觀豁達。”小陳同學說:“楊萬里的詩句以美景來告慰友人,很含蓄。”小李同學說:“王維對朋友的祝愿很真摯。”等。學生在搜集送別詩句的這一過程中,既積累了不少送別詩句,又發現傷感的送別也會有不同的色彩。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發現能力也得到了轉化。當然,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拓展閱讀教學的過程。
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四悅趣”的教學方法,我經過六年多來的實踐證明,使學生能夠在寬松舒爽的優化環境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學會體驗,學會應用,延伸拓展,教學效果顯著,得到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肯定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