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偉?羅曉飛?王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繪畫材料和品種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現當代繪畫這些不同特性和樣式的繪畫不僅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同時也營造出了不同的審美感受。面臨著傳承與借鑒,融合與突破的多重選擇。筆者以為,我們應在借鑒與融合中積極引入中國傳統的“意境”理論,挖掘和擴展當代藝術的表現力,創作出更加深厚的表現具有時代感,獨具個性的和民族精神的當代繪畫藝術。
關鍵詞:現當代繪畫 造型方法 意境營造 情感
[本文為校級課題青年基金項目研究成果]
現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是指當今的藝術,在內涵上是指具備現代精神和具有現代語言的藝術。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繪畫的材料和品種也變得越來越豐富,這些不同特性和樣式的繪畫不僅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同時也營造出了不同的審美感受。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很多畫家對繪畫作品的意境的表現問題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有益的探索,其中包括虛實、空間、情景、形神等等。宗白華先生曾把意境創構分為三個層次:直觀物象的模寫、活躍生命的傳達、最高靈境的啟示,也即“情勝之境”、“氣勝之境”、“格勝之境”,或者更簡單地說是“寫實”、“傳神”、“妙悟”。宗白華說:“西洋藝術里面的印象主義、寫實主義,是相當于第一境層;浪漫主義傾向于生命音樂性的奔放表現,古典主義傾向于生命雕塑式的清明啟示,都相當于第二境層;至于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后期印象派,它們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層”??梢姡饩巢粌H是品評中國畫的重要標準,同樣適應于西方的繪畫,盡管他們所使用的美學概念不同:如內容、形式、空間、造型、意味、韻律等等,但都一樣能肯定一件同樣的作品,畫面中所傳達出的審美特征也是一樣的。在當代很多畫家也把意境作為自己繪畫藝術的重要標準,提高自己繪畫品味的重要手段,“意境”在現今以至到未來的藝術發展中必將仍充滿活力并促使藝術不斷的向前發展。然而在現當代藝術里,并不是所有的藝術類型都適合用“意境”去分析,畢竟現當代藝術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其中包含了廣泛的藝術類型,比如架上的、裝置的、行為的、觀念的等等,本文論述的意境問題主要適針對架上的繪畫部分。
一、意境在現當代繪畫中的體現
每個時代的發展都不同,時代的精神和氣韻都有區別,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個人喜好也不同,畫家們的的藝術風貌也迥異,他們不會簡單地去模仿一個客觀世界,也不會去表現一個純粹主觀世界,都是眼之所見、心之所感;而后,體為之運,情為之動,這樣體現在畫面當中便產生了各自不同特質的藝術境界。在現當代繪畫藝術里,西方的現代繪畫已經不再拘泥寫實和透視并借鑒東方的一些藝術樣式或受其啟發,而中國的現代繪畫也自然借鑒了西方現代繪畫的造型、色彩、構成、光影的表現力,這樣意境的營造手法就變得更加豐富起來。然而最終體現在畫面當中的精神內涵都是通過意境來體現的。這樣就增大了中西藝術的互通和兼容的可能性。繪畫的表現形式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具象繪畫、意象繪畫和抽象繪畫。為了便于說明,可以從以上三種分類里分別對藝術作品中的意境通過從創作者的表現手法、形象、情感表達以及哲思等方面進行解讀。
1.意境與具象繪畫
具象繪畫的作品所表現的內容都來自現實世界,欣賞者在觀看的時候也很容易清楚地了解到創作者所表現的內容。這些作品在氣氛渲染、衣服的質感、人物神態或空間的暗示上都顯得很真實,并制造了一種偏客觀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仿佛我們可以走進畫面,這就是藝術家追求的“真實”的意境。藝術家艾軒的作品《冷雨》描繪了陰沉的天氣,在荒涼的土地上的人物像稻草人一樣張開雙臂像一個守望者。在畫家艾軒的筆下整個畫面彌漫著一種蒼涼、孤寂的意境。在構圖上畫家選了藏族小孩的背面作為畫面描繪的主體,看不到相貌及表情甚至分不清男女,而使整幅畫極具神秘感,在空曠的天地間加上人物衣服的碩大,更加反襯出藏族小孩的弱小和無助,而在遠處地平線上隆起的遠山則避免了單調并且用遠近虛實的手法營造了天地蒼茫的空間。這也讓人聯想到當直面自然直面無限時人類自身難以回避的渺小和有限,這種精神世界的構建便達到了靜謐的近乎于禪的藝術境界。
2.意境與意象繪畫
意象繪畫作品所表現的是藝術家對現實世界中物象進行情感化、主觀化處理后所創造出的一些現實中并不存在但也與現實世界存在著某種潛在聯系的圖像,這類作品的形成需要藝術家運用變形、夸張、重構或者突出結構特點等方法打破既定的經驗,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雖然我們可以看出畫面上的形象,但它們跟實際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距離,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邏輯。
版畫作品《凝》系列之一是使用石版畫的油底技法做一些抽象肌理和骷髏圖像的結合形成的藝術語言,畫面構成形式上的安排使之產生一種的幽暗、神秘、緊張的意象境界。利用石版畫這種技法既可象中國水墨畫一樣根據創作者需要制作一些肌理(只不過是用油墨代替了水墨,用松節油代替了水),又可以在打好的底子上創造一些非常具體的形象,這樣畫面中的黑色底子與豐富多變的肌理便會使作品彌漫著神秘感,同時畫面中的具體骷髏形象也會使我們幾乎無法逃避里邊圖像的沖擊。在千瘡百孔的肌理里穿插著這些具體的形象,像大海、星空或浩瀚的宇宙里滲透進我們小心設防的個人世界,這種災難意識的畫面感覺和精神的昭示尺度都比較大,給人一種緊迫感。畫面中的形象也是一種辯證關系的存在,正像宗白華先生在書中所說:歌德在《浮士德》里面的詩句“一切消逝者,只是一種象征”,更說明“道”、“真的生命”是寓在一切變滅的形象里。英國詩人勃萊克有一首詩“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這作品的形象意在喻無盡于有限,一切生滅者象征著永恒。
3.意境與抽象繪畫
抽象繪畫是有一些完全不可辨認的圖像構成,這類藝術作品已經脫離了客觀形象的束縛,強調藝術家主觀世界和情感的表達。抽象藝術不僅要看它的畫面構成、組織、技法等內容,還要看作品形式所體現出來的旋律、平衡、節奏、對比等因素是否讓人感覺舒服。在這方面,有人認為抽象藝術與音樂有相通之處,要靠自己的感受才能領悟,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表。藝術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黃紅藍》里充滿了活躍的元素,不規則的紅、藍、黃色塊和點線面組合,重疊在一起,互相地旋轉著,忽離忽合地沖突,給人以生命力和運動的強烈效果。它就像一個活潑的舞者的變奏曲,讓觀者心情輕松、愉快。好似音樂中的空靈意境,沒有太多復雜的暗色調,一切都是明朗的氣氛,點、線、面、色在空間的運動中交織在一起。一個融會貫通中西藝術的典型抽象繪畫大師趙無極在歐洲重新發現了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虛靜忘我的精神意境,作了一個似乎西方式的詮釋。藝術家上世紀80年代的代表作品《27.8.84》,畫面中精練幽邈的色彩構成讓人充滿了神秘的想象,如深海的藍或靜謐的星空展現出了空靈的意境;光明從畫面中央溢出,細膩動人,舒緩有致,顯現了大師的功力。
二、繪畫意境營造的過程方法
首先,要把握不同藝術樣式的獨特材質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的繪畫樣式和繪畫材質也越來越豐富,不同的繪畫材質在繪畫中也會賦予作品不同的形式美感和獨特的審美特征:如油畫顏料的特性能給畫面一種“立體空間”,在表現質感、量感、空間感等方面是其他繪畫無法匹敵的;水彩畫與油畫不同,它的調和媒介是水,水彩畫也正因為有了水的大量介入,使作品帶有輕快、流暢、濕潤、簡潔的特點,并使畫面顏色之間能夠互相滲入產生一些特殊趣味性;版畫作為一個新的藝術門類,雖然還不如國畫、油畫等門類一樣被人們所廣泛認識,但其特殊的材質要求與制作方法所產生的獨特的畫面效果是其他繪畫樣式所無法替代的,它的發展在未來充滿著活力。不同類型的版畫作品其材料特性與畫面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如黑白木版畫所體現出來的獨特的刀味與木味、絲網版畫對顏色與步驟的設計要求及感光原理的理解,石版畫要充分理解油水分離的原理,銅版畫要把握酸跟金屬反應的原理及時間上計算等。從事不同繪畫藝術門類就應該要充分了解各自的繪畫材質特點,這樣才能為完成一幅不同形式意味的作品做好前提準備。
其次,要掌握必要的造型方法。一幅作品在掌握了其材料特性后還必須恰到好處地運用一定的造型手段才能完成作品并體現出創作者的情感和想象力。西方繪畫中的浪漫主義圍繞悲觀的主題,力求以色彩、筆觸因素和構圖中運動式線條創造畫中情節的緊張感;拉斐爾前派注重畫中人物心里情緒的表達,較多地運用青、紫、綠調子構成傷感的、寂靜的意境……忽視色彩的主要作用的形體自由構造的立體主義,注重色彩強烈狀態中均衡效果的野獸主義,通過色彩和筆觸使用表現扭曲心理的表現主義,以純粹的點、線、面構成畫面的抽象主義,以及將顏料隨意甩、揮、灑于畫布上的抽象表現主義等等,這些不同流派的藝術作品都運用各自的造型方法與手段(如點、線、面、色彩、筆觸、構圖等的組織與應用)來完成作品,不僅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感受,同時也創造了不同的繪畫意境。
造型能力的練習與造型方法的掌握不僅有助于提高創作者敏銳的觀察能力、直覺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而且對物象多角度的撲捉和個性的表現,對豐富自己的造型語言都有幫助??梢?,造型方法的掌握已成為完成一幅具有高品位作品的基礎性的工作。
最后,要培養審美能力,注入真情,融入情感。一張好的作品吸引人的不是它材質,也不是它的嫻熟技巧,而是蘊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層內容,即人的內心情感世界。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感覺都來自于心靈,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繪畫作品的形象中寄托了藝術家真摯的思想情感才能夠感染人、打動人,才能夠產生意境之美,如果沒有情感,意境就無從談起。情感對構成意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藝術家只有具備相應的審美能力,從物象中看到與自己思想情感有某種聯系,或者從中領悟出某種人生意義時,才會把它作為描述對象。總之,藝術作品中意境的創造是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法苦心經營的,需要含蓄曲折,也需要筆精墨妙,但所有這些都必須圍繞著思想感情的傳達、藝術形象的塑造和感人意境的追求,否則便成了孤立的玩弄技巧。畫面的意境決定著繪畫的最終完美與否。
中國現當代繪畫藝術生存在中西文化和藝術體系的雙重模式影響下,面臨著傳承與借鑒,融合與突破的多重選擇。筆者以為,我們應在借鑒與融合中積極引入中國傳統的“意境”理論,挖掘和擴展當代藝術的表現力,創作出更加深厚的表現具有時代感,獨具個性的和民族精神的當代繪畫藝術。同時也要拓寬思路,提高境界,應增強自我素養,對事物保持敏銳的觀察力,了解必要的技法和繪畫的表現形式,創作出我們時代的繪畫作品,這樣“意境”美才有可能永遠保持活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
[2] 陳望衡.當代美學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王奇.試論水彩人物創作的意境表達[J].文化學研究,2006(03)
[4] 淺談油畫技法中的情感表現.百度文庫
作者簡介:
王正偉,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
羅曉飛,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
王 晶,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