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濤
教育信息化,就是廣泛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個教育體系,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突破與創新,它最大的功能在于集約教育資源。通過對大量教育資源或育人要素的整合與優化,調動、發揮學生和老師兩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潛力,使學生和老師實現某種程度的減負,彌補了生源素質的不足,提升了整體辦學質量。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應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讓學校的教育管理趨向信息化,那么構建信息化的學校管理,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一、做好理念上的準備,樹立管理新理念
構建信息化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和思推方式,思想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還應該具有超前意識。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的特征,信息化高效課堂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提高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的工作中做到“一樹立”“三轉變”,即:樹立以系統論為指導的科學管理新概念,將系統管理應用于學校的管理系統,有利于深入到管理工作的內部。既從整體上,又從結構層次、狀態變化過程等方面認識和掌握其規律性,從而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三轉變”即:轉變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網上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從而讓教學工作始終處于可更新的狀態;轉變傳統的“少數人說了算的”管理模式為高度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傳統的繁復的管理過程為“一步到位”的快捷管理過程,教育管理過程實現從最高層到基層的一步到位。
二、做好經費投入的準備,實現硬件設施現代化
學校工作要實現高度信息化,必須有完善的硬件設施,一切業務處理才能全面計算機化,教學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構建。為此我們投入了大量經費,力爭實現硬件設備現代化。
1、堅持以現代信息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思想。在用好經費的同時,向“現代信息化”建設這塊傾斜,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實現少花錢多辦事的思想,減少浪費,要有超前的思想。
2、分階段實現教育信息化。
我校現有的設備基本上能夠滿足課堂教學,學校實現了班班通,下一步我們將建立衛星遠程教育傳愉系統,自動化辦公系統及閉路電視網等集成數字化校園網。
3、做好人才素質的準備,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素質。
管理人員和老師是教育現代化的主力軍,必須具有與高度信息化的學校管理和教學方式相適應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為此我們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同事,特別重視對管理人員和老師的教育技術的在培訓,努力讓老師們具有以下五種能力:
1、確定組織分配資源的能力;
2、人際關系與信息的能力;
3、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理解、監控和修改及設計系統的能力;
5、選擇、應用、維護、檢修系統的能力。
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提高管理人員的現代技術素質,校長親自培訓教師,請專家講座培訓,教師的培訓過程中,我們把理論學習與技術培訓同實際教學結合起來,舉辦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學習講座,舉辦信息技術、多謀體技術培訓講座,注意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結合。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今天信息的浪潮沖擊著學校教育的各個角落,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工作中,實現管理機制的高度信息化,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無疑將促進學校最大限度地發揮職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