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當代油畫藝術與傳統文化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中國畫畫家們宣揚并倡導客觀事物和自我建構的精神的主觀認識,是提倡一種意象性,而中國油畫的本土化趨勢也結合了中國畫的藝術思維和形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國當代油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力得到了豐富和完善。我國當代的油畫藝術注重主觀色彩,藝術家們的主觀色彩已成為了一項重要的作品構成形式。
關鍵詞:主觀色彩 藝術建構 情感 精神
主觀色彩從一開始就存在,它在油畫藝術創作中占有主體性。當代油畫主觀色彩的藝術建構表明了人們一定的審美認知活動和藝術思維方式的發展現狀。它把色彩的現實特點逐一打破,把畫家的情緒——包括主體精神和思想建設突出出來,從而建構一種以精神為主體的油畫創作風格。
一、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主觀色彩的功能和實質
國內有不少當代油畫畫家是強調主觀感受的,比如我個人很喜歡的青年女畫家夏俊娜,還有毛焰燈,雖然他們對當代油畫的影響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是畫了很多年的寫實繪畫后才轉變的藝術風格。最有代表性的還是韋爾申、羅中立兩位知名畫家,他們早期的繪畫風格就是偏重寫實,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羅中立的《父親》。但現在在兩人的主觀繪畫里他們也在逐漸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表現繪畫風格。主觀色彩是繪畫語言的主觀感受的體現,也是客觀色彩再創造的進一步發展,其功能就是審美。美既包含客觀也包含主觀。什么是主觀的美?就是藝術家們在對客觀事物進行再創造時對于美的理解進一步的升華,這是屬于精神領域和思想層面的審美意識活動,所以它也屬于抽象的美,并且需要建構主觀色彩的語言去表達。
關于主觀色彩的建構,在中國當代的油畫創作中,其實體現在很多方面。無論是否是意識建構了多元化的精神世界的美,還是從自我的角度去拓寬審美,藝術家們的主觀色彩建構,都充分展示了在當代多元的具有主要性能的油畫藝術形式和語言的形成,并且成為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撐。
主觀色彩是指所有強調主體的主觀色彩語言。有不少藝術畫家在進行油畫創作時會從不同的角度對自我進行精神構建,當然繪畫風格也有不同,無論裝飾油畫還是象征性的油畫,抑或是抽象和意象的表達,受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國內的畫家很多都有屬于自己的繪畫風格,相反出現的一個共性就是,都在強調畫家本身的創作主觀性和色彩語言的主觀建構,這是中國油畫的特征,是區別于西方油畫的。
主觀色彩語言實際上是在某種程度上把一個主體的思想進一步地升華。畫家吳冠中曾對自己的作品作這樣的解釋:“我畫荷花無論春夏秋冬,非春夏也非秋冬,而是屬于四季的荷。”他畫中的色彩構成是主觀的,并且突出了畫家的精神和情感。我們也會在許多現代繪畫的展覽上,發現許多作品會用到夸張和建構等繪畫手法去減弱畫面的內容和形式,并重點強調主觀表現的色彩語言,從而更好的反映主觀情感主題。
二、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主觀色彩語言特點及形式
(一)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主觀色彩語言特點
1.主觀性
當代油畫大師高更指出:“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要想具備一定的創作性,必須要從主觀意愿出發,從整體思維上擺脫對真實存在的模仿,將提取的主觀元素綜合而成。”在高更的作品當中就有很多這種發自心靈的作品,突出的表現形式就是強調主觀色彩的藝術展現和情感表達,用色彩的主觀性特點來表現內心淳樸的感情。主觀性和客觀性是事物發展的兩面。主觀性特點是畫家個性化的體現,往往與真實客觀相反,以此獲得強烈的視覺反差,用這種反差對比來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主觀理解。油畫通過色彩來表達內涵,而色彩主要通過對比來表達情感。世界油畫大師梵高也有同樣的理解,他認為使用色彩不是為了精確地表現客觀存在,而是為了展現自己對世界的主觀認識。比如他在作品《向日葵》中用大量熾熱的黃色來描繪太陽,以此表達對生活的熱切追求和對生命的無比渴望。
2.裝飾性
畫家在進行油畫創新時,習慣用平面化的線條和手法表達主觀思想,通過對色彩的分割、重疊和組合進行勾勒,利用它們之間的平衡和反差彈奏創作的韻律和節奏。比如克里姆特的作品《接吻》,就是一幅以裝飾為主的工藝畫,用大面積的金色做主基調,來協調配合周圍環境的顏色;高更的作品為了營造反始和神秘的效果,往往用平涂的方法將大量暗色調匯聚在同一部位,以此表現個性中的直率,同時表現出和諧的裝飾性特點;馬蒂斯在他的作品《紅色和諧》中用藍黑色和小塊白色花紋,以整齊排列的方式來表現色彩的裝飾性。這種表現風格主要以納比派為代表,他們在繪畫技術上以裝飾性和審美為主,強調用裝飾觀念和色彩審美來豐富畫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維亞爾,他擅長具有表現性的色彩使用,突出裝飾美感。
3.象征性
一般而言,相同色彩的視覺感受往往是相同的。比如綠色代表和平與生機,紅色代表激情與血火,白色代表神圣與純潔,黑色代表神性與不安等等。康定斯理解無論那種色彩都應該有象征性的特點,可能與事物相類似,也可能表現抽象的概念。但隨著油畫創作理念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色彩抽象性的理解不單單表現美學的重要特點,還成為畫家應用色彩的重要手法,既能夠為畫家的情感表達提供重要的方式,也能夠從相對較高層面上表現出畫家對人生的強烈的主觀感受,更體現出畫家天馬行空的創造性思維。象征性特點往往是畫家確定畫面主題,平衡色彩關系的主要依據。比如高更的作品《天使與雅各的格斗》,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紅色,來表現廝殺格斗的激烈程度,以此來表達雅各天國對天使的捉捕的場面。
(二)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主觀色彩語言形式
油畫自引進中國以來,經過大師徐悲鴻的倡導,一直體現的是寫實的風格,畫面更加強調寫實,這也成為當時美術教育的一種正統的思想。中國油畫的色彩語言是由色彩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構成的。目前根據寫實風格來劃分可分為:早期的蘇聯式寫實風格,代表畫家有聞立朋和靳尚誼;新古典主義,代表畫家有楊飛云,他繪畫時用喜歡用柔和的顏色,以灰為主突出人物思想;新寫實主義,代表畫家有忻東旺和徐唯新,實際上這種繪畫語言沒有了寫實主義的工筆畫法而是把寫實主義又往前發展了一大步。
當前中國油畫藝術的一大特色是無論其色彩形式還是藝術風格都相對獨特地表現性繪畫,創作主體的不同,體現出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情感特征,在此基礎上呈現出不同的主觀色彩和精神主體。當代也有很多畫表現的油畫畫家,在作品中他們更多強調色彩的對比和表現,追求繪畫本身,如畫家閆平的作品就是更多使用原色,相對減少色彩間的調和,來把冷換色和對比色夸張夸大。再比如畫家喻紅和劉曉東,他們的畫更強調主題性和社會生活的啟示,體現出自我思維和自我意識的創作特性。
有不少畫家都能夠從自我的角度去建構油畫色彩語言的豐富表現力,都很注重主觀性,如王廣義“大批判”系列創作和方力均畫的《大頭》等,從繪畫藝術的表現來看,他們都做到了從不同視角去表現繪畫的功能和思想性。
三、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主觀色彩新的精神建構
社會在進步,經濟也在不斷向前發展,這些因素都使得當代油畫有新的創作方法和色彩語言不斷產生,當然,油畫的精神建構和色彩的概念也在跟著發展創新。當代藝術中前進的主要力量應該還是主觀色彩,最具活力的藝術語言,無論畫家是要表現自己的繪畫個性還是藝術風格,色彩語言的本質和內涵還是他們最為關注的。
要想對主觀色彩有新的建構,那么畫家的創作思路和觀念就先要去改變。當代有不少畫家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完善自己的主觀性創作新思維,同時在后現代和先鋒藝術的影響下,尋求一種依靠色彩這樣的語言特征來表現自己世界中的主觀意識的途徑。因為色彩這樣的繪畫語言本身就是要不斷發展的,而對于色彩的建構,它的秩序性更能夠表達出人們的情感和思維。
不管你如何創新最終都是要體現時代性的,任何一個畫家都要有自己的藝術取向和自我的個性定位,同時要有對時代精神的把握。對主觀色彩進行建構,只要是和美的規律美的事物相一致都是可以的。中國當代油畫很多作品都強調了主觀色彩的表現,各種風格像表現主義、抽象主義,還有正在孕育的象征主義也都在形成中,我們不難看到,油畫藝術的精神性在加強,主觀色彩新的建構也在多方面發展中。
四、主觀色彩在當代油畫創作中的發展思路
油畫創作中的表現性繪畫更多的在強調它的主觀色彩的表達,這也是一個發展的趨勢,多個藝術流派和多樣化藝術風格的出現,包括新的繪畫技法、對于色彩的認知觀念的更新甚至是繪畫思路的拓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藝術家們的繪畫熱情和創作才能。這樣一來,畫家們在表達自己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理解的同時,就可以運用到更多的新的繪畫藝術形式和色彩語言了。
當前主觀色彩依舊是按照我們才開始發展的風格性油畫發展進程在向前邁進,很多被稱為“新的繪畫風格”的作品也一直是在強調和表現出主觀色彩。例如羅中立和何多岺的作品強調主觀色彩的樸素與平實;夏俊娜和閆平的油畫突出表現性,色彩的冷暖強烈對比和豐富都能在畫中反映;吳冠中和申玲是意象性油畫的代表,他們擅長結合中國水墨畫法來傳達一種油畫當中的寫意精神;韋爾申和宮立龍兩位畫家則追求畫面的一種色彩的平涂,畫中人物趨于象征性,有意識地加強了人物形體的體積與厚重之感等。
當代油畫從它主觀色彩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已經體現出了它繪畫風格的主要支撐,每一位畫家都應該去思考自己的主觀色彩該如何建立,當代油畫主觀色彩的創新與發展。隨著新的時期的到來我國油畫風格的表現和色彩的構成勢必會不斷向前邁進。
五、結 語
每個藝術家對主觀色彩的認知都是不同的,相信都會有各自獨到的看法和見解甚至是不同的個性定位。油畫本身的發展就是一個存在爭議的的藝術思想創新的過程,創新正是在爭議中進步,藝術思想同樣也是在探討中發展。主觀色彩屬于油畫創作中的根基,所有畫家本身的藝術情感和精神體現在他的創作中都需要通過自我色彩的主觀構建才能形成獨特的繪畫語言,因此來說,畫家的藝術之路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關于繪畫的主觀色彩的建構成功與否,這同樣是決定藝術家們藝術之路成敗的關鍵因素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廣元.繪畫色彩系統[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
[2] 李行遠.印象派畫傳[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
[3] 吳冠中.我負丹青—吳冠中自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4] 丁亞平.藝術文化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楊靜,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