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滿頭銀絲、微佝的脊背、蹣跚的腳步以及一臉未語先笑的慈祥……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國22大明星、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首任廠長……這位帶著諸多光環(huán)的耄耋老者就是老藝術(shù)家于藍。如今的她,精神矍鑠,聲音依然健朗,當她提到當年為演好《龍須溝》的“程娘子”,不顧懷著三個月的身孕仍深入大雜院采訪,當她說起當年籌建兒影廠,立志“要拍出像拳頭一樣硬的兒童電影”時,當她在親人相繼離世的打擊面前,仍樂觀地面對生活……這位年過九十歲的老人告訴我們,什么值得一生去熱愛和追求。
在一百多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群星燦爛,于藍就是新中國影壇上引人注目的影星之一。如今的她雖然白發(fā)蒼蒼,但身體硬朗,人們熟悉的明凈而剛毅的眼神不減當年,言談中顯現(xiàn)出豁達樂觀淡定的情懷。于藍養(yǎng)生秘訣是什么呢?
崇節(jié)儉——家居樸素簡單
于藍居住的房子平平常常,裝飾樸素,朝陽的窗臺上放著一個魯迅的雕塑,墻壁上掛著一幅周恩來接見她的照片。在臨窗一面的書櫥玻璃上,掛貼著丈夫田方的生前照片。
扮江姐——迎來事業(yè)高峰
于藍演藝事業(yè)的高峰是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她不僅是演員,還參與了改編。當時,她看到原著后被深深感動,便與著名導演張水華一起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多年來,這部影片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在中國家喻戶曉,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
江姐是有生活原型的,她是一個成熟、勇敢、剛毅的革命者,同時她也是妻子、母親,有著豐富的情感,為了國家的利益她犧牲了自己的家庭。于藍表演細膩、樸實、真實感人,特別是江姐身著藍旗袍、肩披紅圍巾坦然走向刑場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永恒的印象。
為了塑造好江姐這個人物形象,于藍多次去重慶調(diào)查,采訪了小說的作者和幾乎所有跟江姐接觸過的人。于藍始終認為演員必須很好地體驗生活,才能有真實、感人的表演,她說:“(演戲)都得要深入生活,我一生都是這樣去做的,光憑感情表演不行,你得要有人物生活,人物形象感,有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
因文革——遠離電影事業(yè)
對于于藍這代中國電影演員來說,她們的演藝生涯是短暫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進行了一場文化大革命,于藍和中國許多的演員一樣,帶著遺憾離開了演藝事業(yè)。而1981年,中國電影開始復蘇時,于藍已經(jīng)60歲,到了中國政府規(guī)定的退休年齡。雖然不能再演戲,于藍還是非常熱愛電影事業(yè),她把精力投入到中國兒童電影事業(yè)中,擔任了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廠長。
于藍和同事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唯一的兒童影片生產(chǎn)、創(chuàng)作、研究基地,至今已經(jīng)生產(chǎn)兒童電影50部,電視片36集。在創(chuàng)作兒童影片的時候,于藍還是堅持深入生活,經(jīng)常帶影片到少年兒童中去放映,還組織一些影片的座談會。
后來,年事已高的于藍不再擔任兒童電影廠廠長的職務(wù)后,仍擔任著兒影廠的藝術(shù)指導,參加劇本討論、看樣本,同時還在為中國兒童電影事業(yè)以及少年兒童教育問題奔走呼吁,身體力行。在于藍家里,擺滿了信件和賀年卡,這是中國各地小觀眾寫給于藍奶奶的,與中國各地的少年兒童交流,是于藍晚年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度晚年——關(guān)注健身養(yǎng)生
滿頭銀發(fā)的于藍,旁人絲毫看不出她是身上動過8處手術(shù)的高齡老人。她的晚年生活十分豐富,以讀書為主,并積極參加健身、養(yǎng)生活動和各類有益于兒童電影和中國電影發(fā)展的公益活動。這也是于藍養(yǎng)生秘訣之一。
如今,她每天早上五點半都準時醒來,先坐在床上敲打敲打身體、按摩按摩關(guān)節(jié),半小時后推著輪椅再到樓道里走幾圈活動活動。這是她自己摸索出來的一套“活動體操”,然后回到家里吃早點、聽新聞,生活安排得緊湊有序,十分充實。
于藍的生活方式和養(yǎng)生理念,與大多數(shù)人幾乎沒有特別的地方,90歲高齡仍腿腳利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堅持每天走路,動起來才能保持腿腳的功能和靈便。堅持每天寫字、畫畫,在寫畫中手腦相互配合諧調(diào)才會防止大腦衰老。再加上科學規(guī)律的生活,不留煩惱在心中,如此保持健康長壽的目的也就容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