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12-02
一、“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三部曲
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工藝”與“設計”的關系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設計的含義既包括現代設計的理念與方法,也包括傳統工藝的思想、制作手段與方法,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包括設計和工藝學習內容,既強調形成創意,又關注活動的功能和目的。工藝與設計教育更多表現出一種限定條件下的“實用”性追求。
對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的應用,我認為是通過學習設計的形式原理與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設計和制作練習,將自己所學內容學以致用。
(一)從身邊小事做起
在贛版14冊第2課《我喜歡的卡通形象》一課中對學生練習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第1課時臨摹,而第2課時選擇你身邊任意一件生活物品將其進行形象設計。這樣第1課時是給學生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而第2課時則是對第1課時所學內容的一個檢測,看學生是否真的能夠達到學以致用。
(二)創作手法多樣化
在贛版16冊第3課《珍惜我們的家園》一課中對學生練習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所選制作媒材不受限制,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是粘貼等等,只要是你想到的都可以運用,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媒材的特性,并將其合理運用到設計過程當中,能更高的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三)大膽嘗試不同媒材
在贛版16冊第7課《做一回服裝設計師》一課中對學生練習環節我更是大膽嘗試,讓學生搜集身邊的廢舊物品進行設計創作,學生們搜集的設計材料真是讓我大吃一驚,一次性餐桌布、易拉罐、塑料袋、包裝用的白膜、還有編筐子用的彩色編條等等,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由此可見,有些東西放手給學生會讓我們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能很快的進入角色當中,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二、打破常規 綜合探索
每冊教材中的“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課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通過不斷的學習我才體會到原來這一學習領域需要打破常規,綜合探索。綜合是形式,探索是方法,它需要我們用擁抱式去教學,既要有美術學科的特點,還應有多種學科內容的介入。要求學生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并能加入游戲在其中。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去做的:如贛版14冊第7課《歡快的節日》一課為例,第1課時,除去給學生講解必要的面具相關知識外,更多的是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就是學生面具草圖的設計,主題設置成為:請你為自己所參加的化妝舞會來設計一款面具。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并且也提高了他們對這場化裝舞會的期待值。第2課時的設計主要以學生根據草圖設計面具為主,而對于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則需要學生在設計的同時不斷發現,不斷討論,研究解決。
三、關于“造型·表現”領域的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一直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經常談到且又很重要的話題,因為它是檢測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新課標對教學評價這一環節做出了十分詳細的指導,它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息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通過考查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對于學生的作業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進行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評價方面我是這樣去做的:以贛版初中美術教材第15冊第3課《捏塑造型的樂趣》為例
1.“感受材質,激發創作情趣”評價
這一課對制作材料的要求比較特殊,并不是所有的泥都可以進行泥塑創作,針對這一問題,我將制作材料更換成學生比較適宜搜集的橡皮泥來代替,但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通過圖片欣賞和實物泥(事先找了一塊紅泥)的親密接觸,加之與橡皮泥的對比,使學生很容易就能比對出兩種材質的不同,并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創作材質的好奇心和塑造激情,鼓勵學生,幫其樹立信心,勇于展示自我,進一步對創作手法進行發表意見,找出適合學生自己的創作手法。對于在這一環節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積分獎勵(積分累計后,在學期末可以在老師這里兌換成相應價值的學習用具),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2.“動手操作,體驗創作樂趣”評價
在創作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想進行創作,從而最大限度的體驗動手創作的樂趣是我們美術教學過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標。所以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只需要以助手的身份介入即可,不要過多的干預學生,但對于創作過程中出現的難題,鼓勵學生多討論,多研究,教師對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創作手法的運用方面應及時評價,鼓勵正確的做法,對于有異議的要通過小組研究來解決完成,對于通過小組研究后能解決的也要進行及時的鼓勵,特別是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方面的肯定,而通過小組討論暫時不能解決的,則要拿到全班范圍內進行研究,讓其他學生幫助出謀劃策,最后對于最終的問題解決者,除去教師的鼓勵評價外,全班學生還應一同進行“節奏鼓勵”(即有節奏的擊掌),這也是對這名學生的認可與鼓勵,同時他還能得到相應的積分獎勵。這樣做,無形中既使學生的做法得到了肯定,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增強生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3.“展示成果,彰顯個性”評價
這一環節屬于評價學生作品,一般采用先自評,后組評,推選出優勝者參加班級的總評,在班級總評這整個過程中則是先請原創作者自評,然后各組發表評論,最后由教師通過創作構思、創作手法、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評價,每次評價都會有相應的分值(由各組組長組成評審團打分),累計最高者為優勝者,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這樣做從不同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學生進行自我展示的積極性,爭取人人都想展示,人人都想成功。
很多人都說當美術老師是輕松和令人欣喜的職業,但是幾年的實踐讓我感覺身上的擔子很重,我的理想也早已不是一堂堂美術課,而是讓美術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感受藝術的美和通過美術表達自己的感受能成為孩子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