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職業教育的教學中,課程的設置是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關鍵、是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的關鍵,使職業院校的學生具備“一技之長,一專多技”的能力,這是職業教育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職業院校 不同專業課程銜接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50-02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形式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實現制造業立國、產業立國的夢想,關鍵就是技能型人才。從社會需求來看,職業教育受到了用人單位的熱捧。現在企業發展得相當快,很多單位出現技能型人才斷層現象,有的企業直接與學校進行訂單式培養。企業的“用工荒”加速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財務管理課程與公路工程經濟課程是不同專業的學生獲取不同職業資格證書的核心課程,兩門課程的核心內容是相似的,可以交叉學習,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了其中一門課程,結合其他課程的學習,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就可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從而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推進了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
一、財務管理課程與公路工程經濟課程在職業技能中的定位
職業技能定位。財務管理屬于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是獲得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必考科目。其內容為企業合理地組織資金運動,即籌資、投資、營運和分配等方面的活動,并處理好各方面的財務關系,以價值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綜合性的管理,側重于成本、資金、財務分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公路工程經濟學屬于工程管理類核心課程,是獲得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造價工程師等資格證書的必考科目。
研究內容。財務管理由財務管理目標,財務活動和正確處理企業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等內容組成,包括時間價值與風險報酬;資本融通、資本購置、現金流量與資金分配管理。公路工程經濟是由資金時間價值、公路工程經濟要素、公路工程經濟分析與評價、多方案的比較與選擇、工程項目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以及其他類型項目的經濟評價、不確定性經濟分析、工程設計與施工中的經濟分析、設備更新經濟分析、工程項目后評價等內容構成。
研究目標。財務管理是企業進行資金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是研究企業利潤最大化即利潤和投入資本,時間和風險價值;資產保值增值,企業的潛在或預期獲利能力。公路工程經濟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為公路建設如何合理地配置資源;圍繞多個提供資金的建議或籌資方案,選擇最有利的資金方案;從經濟的角度出發評價和完善公路建設中的各項技術政策、技術措施和技術方案;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出發,分析和鑒定一個公路建設項目對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影響。
通過財務管理與公路工程經濟課程的對比分析來看,兩者之間內容有相近點、融合點。在教學過程中將財務管理所講授的財務活動過程、經濟分析方法,具體應用在公路工程經濟中工程項目的預算、成本、籌資、決策、評價等方面。
二、財務管理在公路工程經濟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基本設計思路
滿足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財務管理是一門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與應用性學科公路工程經濟銜接,是實踐教學的核心,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財務管理的實踐教學中,應根據課程的講授方法與公路工程經濟學的案例分析結合起來進行實訓,避免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相脫節,從而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目的。教學組織注重合理得當。財務管理是有理論深度的課程,公路工程經濟是有實踐廣度的課程,教學方式突出靈活多樣。財務管理與公路工程經濟的實踐教學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實踐教學的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操作、社會調查和實習等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地掌握課程的教學內容。
2.教學過程
本教學過程的設計是以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的課程改革為理念,注重實用學科和技能訓練,強調職業準備和能力培養,重視傳授工程技術和實用生活知識的結合。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學生對專業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與未來工作崗位進行重新定位,加強應用和實踐技能的學習,滿足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對財務管理課程應用于公路工程經濟課程教學后的思考
1.教師的重新定位
“從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發展中,越往深處越艱難,改革最難的是課程體系,轉變最痛苦的是教師”。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轉變思路、提升理念,跨專業學習并講授與專業相關的課程,教師知識面的拓展與豐富,有利于在課程銜接教學中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度的剖析與理解。教師應更多的關注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不只是灌輸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應提升專業課程銜接教學中的藝術性,機智性,創新性,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學理念。
2.柔性教育的新理念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加快、職業變換頻繁,對課程銜接教學中提出了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柔性教育的直接功效就是培養了學生的可轉移技能。一是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柔性技能,以提高其未來適應性;二是增加學校自身的柔性,以抵御知識更新和社會職業崗位變化對學校的沖擊。注重能力和技能教學;強調以應用型為基礎的經驗性教育;采用個體化學習方式,讓學生對自我發展負責;以實踐能力為導向;以個人、社會及職業技術教育,構建新的學生評價標準;實行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江榮科.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方案的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育.2011,(06).
[2]李騰.淺論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財務管理[J].中國外資.2012,(05).
[3]趙詠梅,郭文玲.新編財務管理[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11).
[4]白景富.公路工程經濟與工程財務[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08).
[5]周傳林等.公路工程經濟[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2).
作者簡介:
王巧英(1965年9月出生-),女,副教授/高級經濟師/會計師,北京工商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產業經濟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