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這個穴位的深層含義和作用之后,我們就要看一下它在實際應用中到底有沒有效果,以及我們的前輩和身邊的人是怎樣將這種效果充分發揮的。
我們的前輩是如何利用腰陽關的
據說,腰陽關這個穴位最早是來源于少林拳經。相傳,公元6世紀,少林祖師菩提達摩大師來到了中原,找到當時南朝的梁武帝,請求能允許在當地傳法。梁武帝是一位篤信佛教的帝王。所以,見了前來傳播禪宗的達摩大師后,就很自負地問:“我做了這么多事,有多少功德呢?”沒想到達摩大師卻淡然地說道:“沒有功德。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死輪回的因果報應。所有的功德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功德,然而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功德可言。”梁武帝不能理解,于是就沒有準許達摩大師的請求。
之后,達摩大師便一葦渡江,來到了當時的魏國,游覽了嵩山少林寺后,就在那里繼續修習禪定、開壇講經、傳播佛法。
慢慢地,跟隨達摩大師學法的人與日俱增,但是大家的狀況卻不容樂觀,大多數人漸漸表現出精神不振、少氣懶言、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更糟糕的是,每次開壇說法,眾弟子都是昏昏沉沉的,每逢天氣不好,或陽光較強烈的時候就會有人暈倒。
于是,達摩大師就訓示各位徒弟,教授他們一種強身健體的方法:每天早晨天色微亮的時候就起來練習拳法,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展露自己的腰陽關,這樣可以把自身的陽氣提升起來,從而練得一身正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眾弟子果然個個陽氣振奮,精神抖擻,漸漸便有了生機勃發的氣象,之后再也沒人出現過暈倒的現象。并且,達摩大師和他的弟子們也把這個強身健體的方法編排到拳法當中。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出在少林十八拳法中,仍然處處都在維護腰陽關,可見這個穴位是有多么重要了。
現代人是如何利用腰陽關的
我們大學的時候,有一年暑假,學校組織“三下鄉”活動,就是到比較缺醫少藥的農村為大家免費看病。當時我們到的地方是濟寧,我一個同學的爸爸是當地中醫院的院長,于是由他幫我們組織了這次活動,并做后續的跟蹤隨訪。
下鄉的第二天,來了一位老人,年紀有六十多歲了,看起來十分蒼老,耳也聾,眼也花,是由家里人扶著來的。我們問他要治什么病,老人的兒子說是腰痛,然后陳述了老人的病史:這個毛病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以前總是時好時壞,當地看病也不方便,他自己和家里人也都沒放在心上,現在歲數越來越大,這腰疼的毛病也越來越重,去年開始就嚴重到不能下床,在床上翻個身都疼了,家里人這才重視起來,帶他到縣里去看,結果檢查出來說是腰椎間盤突出。醫生給了兩條路,一是做手術;二是睡硬板床和吃止疼藥。家里人沒了主意,就把老人又接了回來,之后一直吃著止疼藥,偶爾還讓村里的大夫給扎扎針,現在還是疼,無奈只能忍耐著了,聽到我們下鄉免費看病,想看看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看了老人的情況,發現莊稼人還是很結實的,除了有些腎虛的癥狀,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于是我們分析,他可能主要是年輕時體力勞動的強度太大而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于是,我們就讓他趴下,給他在腰陽關做了針灸,然后開了一點兒補腎的中藥。考慮到治療的長期性,而我們的活動只是短期性的,他又不能天天去扎針,于是教給他兒子腰陽關在哪,然后告訴他,每年春夏之交,到山上多拔些艾草儲藏著,平時就把曬干的艾草搗碎,給老人在腰陽關處進行艾灸,長期堅持就不用吃止疼藥了。
半年之后,我們隨訪當時的義診結果,我還特地去看望了這位老人,發現老人現在不僅不用吃止疼藥了,平時的活動基本也沒有什么問題了,有時候還能幫著兒子兒媳下地摘摘菜什么的,精神健旺。
這里面還有一個令我們開心的小插曲,村里人聽說老人家是這樣治好腰痛的毛病,有腰痛的村民就都紛紛上山拔艾草來施灸,也因此治好了不少村民的腰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