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前
古代名醫華佗曾創制麻沸散,并成功地用之于外科的大手術中。
《三國志》載:“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不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边@是人類文化史上最早的腹部手術記錄。即使用現代醫學的眼光看,這也是一種令人神往的麻醉方法。
后世有人認為麻沸散可能屬于子虛烏有一類。因為《三國志》不是醫書。但是更多的人認為:麻沸散確有其藥。
《列子·湯問》中記載在戰國時代扁鵲就使用過麻醉藥。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認是遠較《內經》為早的作品,里面已提到用刀割治內痔、外敷以藥的手術。由此發展到數百年后的三國時代,華佗能達到那樣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麻沸散究竟是什么藥呢?
說到麻沸散的組成,宋時有人認為麻沸散可能由曼陀羅等組成。李攸《宋朝史實》載:“置曼陀羅花酒中,既昏醉……盡擒殺之。”大約宋人用曼陀羅或其花置酒中充麻醉劑,是較普遍的。以后元代名醫危亦林也常用曼陀羅花作麻醉藥。
另一說,據近人著作《后漢書華佗傳補注》記載:“麻沸散方:差別躑躅,當歸,茉莉花根、石菖蒲?!睍形粗该鞔朔降某鎏?,但一般認為此方來自清代趙學敏的《串雅內編》中的“換皮麻藥”。至于此方究竟是否符合麻沸散原方,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