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芳
【摘要】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曾說過:“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而利用有效的評價,可以將學生心中的火種點燃。從功能上而言,教學評價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激勵功能。只要運用得當、運用合理,評價的功能就會最大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雖然有別于其他課程,也沒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學生都希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得到認可。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實施有效評價策略必不可少。本文將結合本校開展過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例,深入分析實施評價的有效策略,以期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有效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者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如何構建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上。從目前來看,很多評價都過于注重學生的活動結果,而對于過程、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未深入涉及。而在評價主體方面,主要是教師評價,學生“聽評”。這樣的評價只能是“低效”“無效”評價。那么,如何實施有效評價呢?筆者認為,應基于過程性原則、多元性原則、反思性原則、激勵性原則的基礎上,擴大評價內容,增加評價主體,最大化優化評價策略,讓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因有效評價而散發魅力,促進學生發展。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促進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都是缺一不可的元素。學生參評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學生參評意味著評價主體正往多元化方向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
(一)學生參與評價,促進雙向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是一種趨勢,也是課堂教學的必然。一方面,學生參與評價,有助于學生深刻反思自我;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對教師的評價,有助于教師從另一角度反思自我,從而獲得發展。以下筆者舉例學生參與對教師的評價。評價內容主要為:教師參與態度,如活動準備工作、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否積極指導等;指導能力,如是否具備一雙發現學生遇困的“雙眼”;是否針對遇到的困難給予必要的幫助;是否主動提供綜合實踐活潑所需的相關資料等,繼續學習;如是否主動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的前沿知識,以提供有效幫助……例如,在學生《食品添加劑,天使還是魔鬼》這一實踐活動內容中的活動一《調查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和了解》時,教師讓學生對自身進行了評價。此次評價取得不錯的效果,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客觀的評價。如有學生評價說教師在指導我們編制問卷、訪談提綱的時候非常到位(先集體探討在編制問卷時應該注意什么,再進行綜合性總結,如明確調查對象、確定調查主題、調查時間、地點等);有學生評價說教師在指導我們設計問卷問題時也很到位,如提供以往問卷問題資料、積極引導我們設計與食品添加劑相關的問題、控制問題數量等。當然,也有學生以委婉地口吻道出了教師的不足,如提供的資料不夠全面(學生對食品添加劑了解較少,資料不足,難以設計調查)。總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反思自我,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以上屬于學生參評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自我評價、學生對他人(主要指學生)的評價等。
(二)優化教師評價,促進整體發展
傳統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多數教師以學生的實踐結果作為評價標準。簡單而言,這種評價屬于結果性評價,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實施結果性評價中,教師只看結果,忽略學習和活動的過程。隨著新課改實施的深入,結果性評價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而以過程為主的評價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從實踐中來看,過程性評價更具導向性,關注學生的活動中的表現,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教師必須主動優化評價,以促進整體發展。首先,重視過程評價。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主要目的是以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為主,而技能和知識屬于次要的。因此,教師在實施評價時,不應以學生的作品、知識獲取量等為主,而應將側重點放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態度、在實踐活動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換言之,教師應把評價關注點放在動態生成過程。例如,在學習《錢幣奇趣》這一實踐活動的第二課時“交流活動方案”,教師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本節課的重點是交流活動方案,每組派一名代表介紹方案,而其他學生則需要認真對闡述組的方案,以提出良性修改意見,不斷完善活動方案,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展開。因此,教師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學生傾聽、表達、交流、提出建議、解決方案等方面上。例如,有一個小組的學生未能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方案,因而在提問對其他小組的方案的看法時,一問三不知。針對此,教師委婉指出不足,并評價:學會傾聽也是一種有價值的本領哦,老師期待傾聽你對其他小組方案的建議。而對于認真傾聽、積極交流探討方案的學生,教師則以正面評價為主,表揚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參與的主動性等。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提高評價效果
為了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效果,評價方式不能是單一的,而必須是多元化的。筆者認為,建立檔案袋評價、日常觀察及時評價等都是不錯的評價方式。
檔案袋評價主要是指以檔案袋為依據而對評價對象進行的客觀的綜合的評價。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評價,有助于促進評價與教學相結合;有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每一次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后,教師都應要求學生建立活動檔案袋,主要內容有:實踐活動的計劃、活動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問題等、參與記錄等。如此一來,學生在對活動小組、個人進行評價時便有了強有力的依據。例如,在學習《家庭里的寵物寶貝》這一實踐活動的“具體指導,實施活動”的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檔案袋評價。學生根據要求,將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如是否積極參與問卷調查、是否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進行客觀記錄。此外,還需要將網上搜集的寵物圖片、拍攝的寵物圖片、寵物知識等放進檔案袋。最后,寫一份報告,如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現了家庭飼養寵物的好處和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同時給出良性建議。教師再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可以是一封信的形式;也可以口頭交談等。
除了檔案袋評價方式,教師還可以積極采用日常觀察及時評價的方式。一般而言,這種評價要貫穿綜合實踐活動的始終。作為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如學生在參與中是否認真;學生對活動的積極性是否夠高;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是否良好等。通過時時記錄,學生的注意力將高度集中在活動中;而教師也可以根據綜合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方案策略。
三、采用延遲性評價,構建精彩課堂
“堅持等一等,守得云開見月明”,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中。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行,更多教師意識到采用延遲性評價的重要性。所謂延遲性評價,即推遲對學生的評價。一般而言,采用延遲性評價,有助于對話的繼續;有助于激發學生深入思考,以構建精彩的課堂。
例如,在學習《零花錢》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第四階段“活動延伸”這一課時,教師主要采用了延遲性評價。本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讓學生交流探討亂花錢的危害,以激發學生制定出合理的零用錢計劃。交流開始,有學生說“亂花錢會讓班級其他學生產生攀比心理”;有學生說“亂花錢會給父母造成壓力”;有學生說“亂花錢會讓自己向父母索要的更多”等。針對學生提出的觀點,教師的做法是:既不評價對與錯,而是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觀點;同時,在黑板上以簡短的語言記錄學生的觀點。這個做法讓學生有繼續思考的動力。后面,更多的學生主動提出觀點,同學各抒己見,形成了很好的氛圍。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性評價。總之,利用延遲性評價,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會更高,也能體驗到參與帶來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交流探討,學生深刻領悟亂用錢的危害,并督促其自身制定合理的零花錢計劃。
總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實施評價必不可少,但更為重要的是實施有效評價。當然,實施有效評價策略不局限于以上提到的,教師還可以采用延遲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只要不斷探索、總結,教師一定會找到符合學生發展的評價策略,讓“評”更有價值。
【參考文獻】
[1]田平.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導向與課程資源整合[J].基礎教育. 2008(11)
[2]牛金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評價研究[J].教育評論. 2007(03)
[3]謝金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形成性評價基本方式[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