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全日制本科畢業,就能給你辦上北京戶口。要價60萬元,絕對靠譜。”如果不認識敖向東(化名),很難想象在戶籍嚴格管理的中國,會有像他這樣的一群人,專職販賣合法“身份”,辦出的第二代身份證,甚至可以通過公安身份識別系統全國聯網查證。
不存在的孩子 2013年6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的志愿者仔仔,偶然得知有人通過網絡販賣合法“身份”。他經人指點,加入了一個名叫“黑戶辦理戶口”的QQ群。當年12月,仔仔與敖向東接觸,讓他“幫忙給孩子上個戶口”。
自稱為人謹慎的敖向東要求仔仔出示自己和妻子的身份證、結婚證等證明,并承諾“在公安系統查到再付錢”。這也是此類中介通用的交易手法——不收定金,辦好戶口再付錢。那個根本不存在的孩子,很快獲得了一張出生醫學證明,并于2014年1月6日,成功落戶于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鎮老街1-65號。對于“楊智”的合法身份,敖向東的要價是2.6萬元。他再三申明這個價錢十分合理:“‘打點派出所的人就給了1萬,還有請吃飯,打麻將故意輸錢。不給錢誰幫你辦啊”?
“灰色戶口”鏈條 與敖向東不同,絕大多數“代辦戶口”的中介,選擇另一種途徑:根據需要辦理新身份的姓氏,選擇一戶家庭“掛靠”。
經仔仔舉報,河南省南陽市已于2013年查處了一起這樣的案例。當地警方透露,辦理戶口的是一名超生的孩子,由其家人通過關系,經轄區民警選擇一戶同姓家庭“掛靠”。
從事戶政工作近30年的戶政干部嚴明(化名)介紹,在“沒有合法手續辦理戶口”的做法中,戶籍警至關重要。“很多派出所只有一名戶籍警,一干就是十多年,這樣的警員要為別人選一戶‘掛靠家庭很容易。絕大多數家庭的戶口本用個十幾二十年都不會換,就算要換也由這名警員經手,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家中‘多了個人”。
除了公安系統的戶籍管理人員,計生或衛生部門負責開具出生證明的工作人員,以及中介們販賣身份所在地的居(村)委會,也是他們“打點”的目標。
“一人多戶”亂象 對于“灰色戶口”,成年人的需要大多是“一人多戶”。不過,即便不是刻意經營,多重身份也不鮮見,部分是由于歷史原因。
嚴明介紹,在1998年全國戶籍信息化期間,因為錄入人員多為臨時招聘,且工作量十分巨大,出現了不少身份信息被兩次或多次記錄的情況。此外,遷出戶口因工作疏忽未及時注銷,當事人異地重新申報戶口未通知原籍等情況也不鮮見。
河北的索亞男(化名)正是種情況。她早年被過繼給舅父一家領養,盡管養父母為其重新申報了戶口,原有身份信息卻并未注銷。因無力支付女兒的社會撫養費,索亞男決定賣掉一個戶口,要價2萬元。她直接讓男友將暗訪的“買主”帶到了派出所,謊稱離家多年需要補辦第二代身份證,于10分鐘內就辦成了第二代身份證。
騙取保險金和逃避債務也是成年人辦理多重戶口的理由。“比如說你是張三,花十萬買個戶口,叫李四。然后拿著李四的身份證去購房,購車,辦信用卡等等。辦完以后,把所有的東西賣掉,買個死亡證明,把戶口注銷。銀行要賬發現人死了,就不再找了,成呆賬了,明白了嗎?”一位中介如此“循循善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