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政工程是一項服務于人民的工程,一般都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帶,這樣是為了更方便人們生活,但市政工程的建設要與環境衛生保持和諧,如果處理不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會適得其反,使居住區環境遭到破壞,本文主要從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指在為施工設計和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施工;環境問題;解決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基于政府責任和義務為居民修建了很多有償或無償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設備等,比如常見的城市道路,橋梁,地鐵,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各種管線,城市綠化等的建設,這些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給城市環境帶來污染,所以政府一定要處理好工程建設和環境污染兩者之間的關系,將市政施工過程中污染降低到最小化,以下就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
1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
市政工程由于一般都建在城市中心地帶,人口比較密集,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像噪聲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空氣污染等都是具體體現。
1.1 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污染
產業革命以來,各種機械設備的創造和使用,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但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的噪聲。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機械和各種運輸車輛發出較強烈的噪聲,給人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并且由于施工的不同階段需用不同的機械,導致施工噪聲隨意性和無規律性,再加上強度較大,嚴重損傷了人們的聽力,人們在進入強噪聲環境后,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嚴重危害。
1.2 施工過程中的水污染
施工過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施工排放的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一般要用到砂石、水泥等材料,砂石與水泥加工攪拌與沖洗,就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造成一些基坑積水,另外,施工人員的一些生活污水排放不及時,都會污染附近的水環境,其中跨河的市政施工對水污染尤為嚴重。
1.3 施工過程中的空氣污染
施工過程中的空氣污染主要是施工原料以及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排放的尾氣,灰土攪拌、混凝土攪拌和加工會產生灰塵和粉塵,加上施工機械和車輛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如果遇到大風等天氣,就會造成粉塵、灰塵等飄散在空氣中,不僅對施工人員的身體造成危害,嚴重影響周圍的空氣質量。
1.4 施工過程中的固體廢棄物污染
施工過程中的固體廢棄物污染的來源主要來源于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施工材料所產生的垃圾,像生活食物殘渣、紙屑、廢品或者建筑廢料,固體廢物如不及時清理,就會造成垃圾堆積,時間一長,就會發出難聞氣味,污染空氣、水體和土壤,危害人體健康[1]。
2 市政工程施工環境保護措施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發展的原則,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兼顧環境保護,實行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協調發展,從而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施工企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施工過程對環境造成污染。
2.1 噪聲污染的環境保護措施
針對噪聲污染對人們帶來了危害,施工企業應該采用低噪聲振動小的器械設備,或者采取隔音措施來降低器械設備產生的噪聲,選擇符合國家規定的低噪聲設備產品,另外,從施工人員的健康角度考慮,應安排工作人員輪流操作高噪聲的施工機械,因為如果人長時間的在高噪音環境下工作,會損壞聽力系統,甚至會產生頭痛、頭暈、失眠,所以施工企業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如有的工種確實需要在晚上施工,應該向相關部門申報審批,經過相關部門同意才能操作,并采取相關消聲措施,以免對周圍居民的休息造成影響,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2.2 水污染的環境保護措施
針對施工過程造成的水污染,像砂石、水泥的沖洗廢水,由于懸浮物含量大,施工企業可以修建一個水池,將懸浮物進行沉淀后再排放,部分廢水經過沉淀后可變澄清,就能廢水再利用,用來噴灑建筑工地和防灰塵,對于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可以做專門的污水管道、挖一個化糞池,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后經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總之要將所有的污水經過無害化后在排放。
2.3 空氣污染的環境保護措施
針對施工過程中的空氣污染,施工企業在運輸水泥和混凝土時,應采用密封罐車或將它們裝入桶中,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風力影響擴散到空中,如采用敞篷車運輸時,應將車上用料用布遮蓋嚴實。施工道路應保持清潔,需要灑水是要及時為灑水,派專職人員清掃,防止粉塵、灰塵等對人身體造成傷害。
2.4 固體廢棄物對空氣污染的環境保護措施
針對固體廢棄物對空氣的污染,要對建筑廢棄物、廢渣、廢屑、廢塑膠、廢棄化學品、污泥、尾礦、包裝廢物進行及時的清潔處理,對水泥、鋼筋分類放好,剩余部分要進行分類處理,對可再利用的廢棄物統一回收,以便資源的循環利用,不可回收的統一清運處理,并設立垃圾桶,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融為一體[2]。
3 市政施工過程中的環境管理
3.1 政府的環境管理
政府的環境管理,政府應充分發揮職能,發揮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環境保護職能的功能,同時運用監督職能和協調職能,協調和監督好施工活動和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在基礎設施順利建設的同時又要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3.2 施工企業的環境管理
施工企業的環境管理,施工企業是市政工程建設中起主導作用,在施工前一定要考慮全面,在施工前,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環境保護管理的各項制度,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在施工過程中對于環境薄弱的環節,對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在施工過程中,對不同的施工環節及工序調整相關管理工作內容,制定污染處理預案,做到未雨綢繆,提高施工過程中的環保管理水平,在施工過程中對可能出現的污染程度進行評估,來制定防治措施,確保將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在施工完成后,對于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的污染,按照環境保護與污染處理預案,分析出現環境污染的原因,以便及時有效的采取處理措施,并與相關的主管溝通,分類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廢棄物,做到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不斷的改善市政施工中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3]。
4 結 語
總而言之,當前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在施工中存在著很多的環境問題,不管是噪聲污染還是水污染都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市政工程施工如何控制和減緩對環境的影響,是政府部門、施工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協調好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統一發展,促進市政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立強,歷天數,徐列航.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與保護措施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0,05:91~92.
[2]孫先鋒.淺談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11,23:56.
[3]馬艷華.淺談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9:169.
作者簡介:朱新新(1981-),漢族,浙江瑞安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