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當豬出現腹瀉等癥狀時,在使用與“水”相關的治療方法時,為了消除脫水癥狀,可在飲水中加入電解質補液和藥物等。本文在重新整理飲水與疾病之間關系的同時,并提出治療方案中應該注意的重點。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05-0005-04
1 前言
在豬的飼養管理中,“水”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確地供應飲水,與采食量的提高和豬體溫的調節有直接的聯系。 反之,如果沒有供給充足的飲水,豬的采食量會下降,并容易發生中暑。
實際生產中在巡視豬場后,經常能見到場內存在很多有“厭食”癥狀的豬。此時大多都會選擇“注射抗菌藥物”來進行治療。然而,在應對因感染病原菌后導致的發熱性疾病時,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很多人認為這是由“供水量不足”、“飲水器受到污染而無法飲水”等原因造成的。在此情況下,會成為誘發疾病的直接原因。本文再一次探討飲水與疾病之間的關系。
2 飲水不足與疾病
綜上所述,飲水不足會引起采食量降低,導致機體的營養狀態惡化而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疾病。發病期間,豬每日的飲水量受氣溫(室溫)影響很大,所以每天的目標飲水量絕對無法得到保證。表1所示為豬的飲水標準值,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流水量”指標,必須確保達到這一數值的最低值。
除了像定位欄那種采用個體單獨飼養的情況外,豬一般接觸飲水器的時間為一次不到 10 s。因此,當一次飲水無法保證其達到所需的量時,就會出現各種異常情況。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必須確保飲水系統的流水量達到所需的標準,同時重要的是要確保在每間豬圈內安裝多個飲水器(圖1)。
實際上,定位欄等個別供水的方式即使能確保豬的飲水量,但由于從采食期間到采食后豬同時也在飲水,因此不到一頭豬飲水的流水量時,無法確保豬獲得充足飲水量的情況仍有發生。這時,就容易在豬群中傳遞“飲水不夠了!”的訊息,從而多數豬就會放棄飲水。為了避免發生這個問題,最好的做法是在喂食后10 min左右再向料槽里添加飲水。
首先請再次測量流水量,確保其處于正常范圍內。
3 豬生病時的供水
那么在豬發病時,大家都注意了供水狀況了嗎?除了像母豬可以單獨供水的情況外,在群體飼養時,能否供應充足飲水對疾病進程產生的影響也會存在較大差異。
如果發生肺炎等發熱性疾病或者是痢疾,會引起豬的食欲下降或不振。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豬也不能斷絕飲水,必須達到最低限度的飲水量,以維持自身生命。
此時,根據能否飲水病豬的死亡率也隨之發生變化。患病豬的精神狀態變差、行動范圍縮小,當然就無法與健康豬去競爭飲水。因此它們能夠飲到水的機會就會減少,從而變得更加萎靡不振。
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狀態,有必要在豬圈內放置多個飲水器。同時,將每只飲水器間的距離拉開也不失為一個良策。
再者,在采用濕料飼喂器時喂食和供水同時進行,豬采食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因此體力不足的豬幾乎難以飲到水。由于附屬在濕料飼喂器中的飲水器的流水量常常不足,這就需要安裝單獨的飲水器,以此作為濕料飲水器的輔助裝置,同時安裝的位置必須遠離濕料飼喂器。
在安裝多個飲水器的情況下請注意安裝高度,必須安裝在豬相對容易飲水的豬身高的高度部位。最好采用可以調節高度的飲水器,如果不能調節,可將飲水器安裝在不同的高度上,也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4 出現脫水癥狀時的補液
發生痢疾后,雖腹瀉的程度也有差異,但必然都會出現脫水癥狀。筆者發現,有很多養豬場認為“確認豬患痢疾后,投喂抗菌藥就可以了”。但如果由痢疾引發的“脫水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的話,豬的健康就無法恢復。出現“毛發色澤變差”、“皮膚松弛無彈性”、“眼睛凹陷”等癥狀就能夠確診為脫水。要改善脫水癥狀,保證供水是關鍵,但隨著體內水分的流失,體內的電解質也會損失,因此進行“電解質補液”顯得非常重要。
給斷奶后的仔豬進行電解質補液,最好的方式是以“口服補液”為主。將口服補液粉(類似運動型飲料的粉末)溶于水中投喂。此時一般使用專用的飲水器(飲水投喂器),如果不在養豬場內,可以將18 mL的保利瓶縱向平分切開來代替。
在使用替代容器時,需要將其用鐵絲固定在柵欄上以避免移動。筆者認為完全不發生痢疾的養豬場是不存在的,因此最好是準備好專用的飲水投喂器。并且,如果不將發生痢疾的豬與健康隔開,補液就會被健康的豬飲用完,而需要的病豬卻得不到補充,所以請務必實施隔離。
哺乳豬出現脫水癥狀后會在短時間內導致生命危險。特別是出現水樣痢疾時,短時間內會引發脫水癥狀。最好的措施是“腹腔補液法”,如圖2所示,在等壓的補液劑(林格式溶液等)中添加預防腹膜炎的青霉素后注射。注射的位置為抓住豬的兩只后腿提起,從后開始數到第2個和第3個乳頭之間的地方。每日最好注射2次,每次注射時交替變換左右側乳頭的位置。使用21 G·5/8型號注射針時不會刺入腸道等內臟里。注意補液劑應預熱,溫度與體溫接近。如果補液劑太冷,可能會給豬造成應激,加重痢疾的病情。
實際生產中,養豬場內常出現仔豬在出生后2~3 d時發生由早發性大腸桿菌癥和壞死性腸炎引起的痢疾,即使不投喂抗菌藥,也經常出現死亡率陡然下降的事例。發生此類問題的養豬場請咨詢管理獸醫。
5 藥物的飲水服用
關于前文中有提及的“飲水投喂器”,在此便詳細介紹藥物的飲水投喂。使用口服補液時的飲水投喂器當然也可以用于投喂抗菌藥。
豬的藥物投喂方法主要有肌肉注射、飲水投喂和飼料添加,它們各有各自的特點(圖3)。飲水投喂是一種效果非常顯著的方法,但缺點是藥物費用貴,易造成浪費。
為解決這一難題,有必要對每一幢豬舍和每一列豬欄交替進行投喂和不投喂。多準備一些飲水投喂器,盡可能做到每一間豬圈都能安裝獨用的,但考慮到難以找到大量適用于仔豬個體大小的飲水投喂器,可以充分利用飲水線,靈活地安裝一些附屬的飲水器。實際生產中有采用此方法的豬舍,但需要對每一列的豬圈交替調節投喂和不投喂。一列投喂時,另一列不投喂的豬圈就停止供水并以此區分,但之前并不推薦這一方法。雖說飲水投喂在短時間內結束的比較好,但最短也需要2~3 h。在夏季,停水2~3 h可能會引發問題。因此,新建豬舍時要安裝2條供水線,1條作為飲水投喂線,每間豬圈都能夠開關自如,這樣就不必擔心添加飲水時造成浪費。請務必參考。
并且,在用飲水線進行飲水投喂時,長時間使用后管線內部可能會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后,就有可能會掉落并與毛發等纖維類異物一起堵塞管道,因此請務必注意。
為了防止生物膜的形成,要注意以下幾項:
① 盡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投喂工作;
② 投喂后,不要加入任何藥劑直接接通飲水;
③ 一年兩次清除管道中的毛發等異物、清洗內部飲水網絡;
④ 必要時放入消毒劑,之后用高壓水洗凈。
6 總結
眾所周知,豬離開了飲水就無法生存,體質越是差的豬,飲水對其越是重要。因此進入夏季后必須保證有更充足的飲水量。之前沒有測量過流水量的養豬場,今后請務必進行測量。
如果無法保證充足的流水量,請清洗干凈飲水器中的毛發等異物。即使清洗后流水量仍然無法增加,可能需要拓寬飲水器內部的通水口。
再者,哺乳豬和仔豬死亡較多的養豬場,務必請確認死豬有沒有出現脫水癥狀。如確有脫水癥狀,應優先考慮進行 “補液”而非“投喂抗菌藥劑”。□□
原題名:水と疾病(日文)
原作者:岡村雄司